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3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质装置,具体为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



背景技术:

介质滤波器(英文dielectricfilter)利用介质陶瓷材料的低损耗、高介电常数、频率温度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小、可承受高功率等特点设计制作的,由数个长型谐振器纵向多级串联或并联的梯形线路构成。介质滤波器是一种采用介质第一谐振腔经过多级耦合而取得选频作用的微波滤波器。

目前,介质滤波器已广泛应用于无限基站的通信设备上以及其他电子设备上。在现有的介质滤波器结构中存在有如下技术缺陷:(1)第一介质模块的端部设置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测试板一般直接插入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的直接接触,二者贴合不紧密,在电极柱进行信号输出时,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的信号传输不稳定。(2)现有的介质滤波器都是不能够折叠和调窗口的,结果不仅会导致造成材料浪费、生产成本提高,还会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而提供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包括第一介质模块、第二介质模块和测试板,所述第一介质模块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谐振腔,所述第一谐振腔的旁边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所述第一耦合窗口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介质模块的顶端设置有下膜侧边耦合窗口,所述第一介质模块的底面设置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所述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端面设置有端口凸块,所述端口凸块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端口插孔,所述端口凸块的一侧设置有端口连接孔,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介质模块;

所述第二介质模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所述第二介质模块的底部设置有上膜侧边耦合窗口,所述第一介质模块的底部设置有测试板,所述测试板的四角设置有测试板凹槽,所述测试板凹槽的侧面设置有测试板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模块和第二介质模块的中间均设置有折叠区,所述折叠区的中间设置有铰链。

优选的,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第二耦合窗口的内测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和第二耦合窗口设置为可调窗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端口凸块的一侧呈圆环状结构,端口凸块的一侧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端口凸块的表面呈“箭头”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端口连接孔和测试板通孔的孔径相同,所述端口连接孔和测试板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电极柱。

优选的,所述下膜侧边耦合窗口和上膜侧边耦合窗口分别呈现下翘和沉孔状结构,所述测试板贴合在第一介质模块的下端处。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通过将端口处的端口凸块设计为“箭头形”结构,端口处与测试板顶凸块压实紧密,在端口凸块的一侧设有一个微型深孔的端口连接孔,通过连接柱配合端口连接孔可将测试板与第一介质门模块进行连接,从而电性能的输入输出更稳定。

2、该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通过设置折叠区和隔板,使得滤波器能够能够折叠,同时耦合窗口能够通过隔板进行折叠,提高装置的操作简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介质模块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介质模块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介质模块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介质模块;2、第一谐振腔;3、第一耦合窗口;4、隔板;5、下膜侧边耦合窗口;6、输入端口;7、输出端口;8、端口凸块;9、端口插孔;10、端口连接孔;11、折叠区;12、铰链;13、第二介质模块;14、第二谐振腔;15、第二耦合窗口;16、上膜侧边耦合窗口;17、测试板;18、测试板凹槽;19、测试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包括第一介质模块1、第二介质模块13和测试板17,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和第二介质模块13的中间均设置有折叠区11,所述折叠区11的中间设置有铰链12,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谐振腔2,所述第一谐振腔2的旁边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3,所述第一耦合窗口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第一耦合窗口3和第二耦合窗口15的内测设置有隔板4,所述第一耦合窗口3和第二耦合窗口15设置为可调窗口结构,所述端口凸块8的一侧呈圆环状结构,端口凸块8的一侧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端口凸块8的表面呈“箭头”状结构,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下膜侧边耦合窗口5,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底面设置有输入端口6和输出端口7,所述输入端口6和输出端口7的端面设置有端口凸块8,所述端口连接孔10和测试板通孔19的孔径相同,所述端口连接孔10和测试板通孔19的内部设置有电极柱,所述下膜侧边耦合窗口5和上膜侧边耦合窗口16分别呈现下翘和沉孔状结构,所述测试板17贴合在第一介质模块1的下端处,所述端口凸块8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端口插孔9,所述端口凸块8的一侧设置有端口连接孔10,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介质模块13,所述第二介质模块1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谐振腔14,所述第二谐振腔14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15,所述第二介质模块13的底部设置有上膜侧边耦合窗口16,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底部设置有测试板17,所述测试板17的四角设置有测试板凹槽18,所述测试板凹槽18的侧面设置有测试板通孔19。

工作原理:当使用该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时,首先将第一介质模块1的顶面贴合于第二介质模块2的底面设置,其次将测试板17的顶面贴合于第一介质模块1的底面,将测试板17通孔与端口连接孔10对位,可将电极柱贯穿测试板17并伸入端口连接孔10内,将测试板17与介质滤波器本体固定,即可使用该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包括第一介质模块(1)、第二介质模块(13)和测试板(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谐振腔(2),所述第一谐振腔(2)的旁边设置有第一耦合窗口(3),所述第一耦合窗口(3)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下膜侧边耦合窗口(5),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底面设置有输入端口(6)和输出端口(7),所述输入端口(6)和输出端口(7)的端面设置有端口凸块(8),所述端口凸块(8)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端口插孔(9),所述端口凸块(8)的一侧设置有端口连接孔(10),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介质模块(13);

所述第二介质模块(1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谐振腔(14),所述第二谐振腔(14)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耦合窗口(15),所述第二介质模块(13)的底部设置有上膜侧边耦合窗口(16),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的底部设置有测试板(17),所述测试板(17)的四角设置有测试板凹槽(18),所述测试板凹槽(18)的侧面设置有测试板通孔(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模块(1)和第二介质模块(13)的中间均设置有折叠区(11),所述折叠区(11)的中间设置有铰链(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3)和第二耦合窗口(15)的内测设置有隔板(4),所述第一耦合窗口(3)和第二耦合窗口(15)设置为可调窗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凸块(8)的一侧呈圆环状结构,端口凸块(8)的一侧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端口凸块(8)的表面呈“箭头”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连接孔(10)和测试板通孔(19)的孔径相同,所述端口连接孔(10)和测试板通孔(19)的内部设置有电极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膜侧边耦合窗口(5)和上膜侧边耦合窗口(16)分别呈现下翘和沉孔状结构,所述测试板(17)贴合在第一介质模块(1)的下端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包括第一介质模块、第一谐振腔、第一耦合窗口、隔板、下膜侧边耦合窗口、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端口凸块、端口插孔、端口连接孔、折叠区、铰链、第二介质模块、第二谐振腔、第二耦合窗口、上膜侧边耦合窗口、测试板、测试板凹槽和测试板通孔。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折叠结构可调窗口介质滤波器,通过将端口处的端口凸块设计为“箭头形”结构,端口处与测试板顶凸块压实紧密,在端口凸块的一侧设有一个微型深孔的端口连接孔,通过连接柱配合端口连接孔可将测试板与第一介质门模块进行连接,从而电性能的输入输出更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何祥勇;王平;王一凡;舒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一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