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新能源汽车中主要采用电池来取代传统燃油提供动力。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3993862、发明名称为《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中记载,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多个连接件和多个电芯,各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壳体内,各所述电芯的部分侧壁通过所述连接件依次连接,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侧壁之间具有用于散热的第一间隙。上述电池模组用以解决现有电池模组中相邻电芯的侧面通过粘合剂粘接,导致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由于上述电池模组中的正极和负极相距较远,因此,需要通过较长的铜排来实现向外输出电流。然而,电池模组在长期振动中,会使较长的铜排振幅增大,而且较长的铜排容易疲劳,进而导致其结构严重变形,从而给电池模组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些电池模组、包括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和车辆,该电池模组通过优化电池模块极耳之间的连接,使电池模组上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块上,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的安全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4个电池模块、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二电性连接件;
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块中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电性连接,且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块中的其它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间隔电性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耳和负极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长度为40mm-50mm,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的长度为60mm-100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二电性连接件均为导电金属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导电金属件为铜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的电性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的间隔电性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
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箱体;
至少3个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电池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排列于所述箱体内;
第三电性连接件,用于使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电性连接;
第四电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电池模组中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间隔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电池包包括3个电池模组,其中,所述3个电池模组中的第一个电池模组与第三个电池模组的同侧极耳通过所述第四电性连接件连接,且所述3个电池模组中的其它同侧极耳通过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上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包的总正极耳和总负极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4个电池模组;
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组中某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电连接,且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组中的其它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四电性连接件间隔电性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包的总正极耳和总负极耳。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安装有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至少4个电池模块、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二电性连接件;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块中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电性连接,且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块中的其它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间隔电性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耳和负极耳。该电池模组通过优化电池模块极耳之间的连接,使电池模组上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块上,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正极;
12-负极;
20-电池模组;
21-电池模块;
22-第一电性连接件;
23-正极耳;
24-负极耳;
25-第二电性连接件;
30-电池包;
31-第三电性连接件;
32-总正极耳;
33-总负极耳;
34-第四电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现有电池模组10中的正极11和负极12相距较远,因此,需要通过较长的铜排来实现向外输出电流。然而,电池模组在长期振动中,会使较长的铜排振幅增大,而且较长的铜排容易疲劳,进而导致其结构严重变形,从而给电池模组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通过优化电池模块极耳之间的连接,使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相邻,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20,包括:至少4个电池模块21和第一电性连接件22。其中,每个电池模块21包括壳体和位于该壳体内的电芯。该壳体可以选用散热效果好的材质形成的,示例性的,壳体的材质可以为铜、铝及其合金材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20中,对于电芯的数量不做特殊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电池模块21中一般包含多个电芯,多个电芯可以串联或者并联排列在壳体内。对于至少4个电池模块21之间的电连接方式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20包括8个电池模块21,其中,每个电池模块21依次排列,并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连接于每个电池模块21以构成电池模组。
为了方便本实施例后续描述各个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方式,并结合图2,将本实施例电池模组中的8个电池模块从左至右依次排序,即,可以分为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第四电池模块、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如图2所示,依次排列的各个电池模块21上同侧的极耳可以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第四电池模块、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上端的同侧极耳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即,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三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二电池模块与第四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五电池模块与第七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六电池模块与第八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
上述电池模块下端的同侧极耳与上端的同侧极耳连接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如图2所示,第三电池模块与第五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四电池模块与第六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上述这两组均为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而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的电性连接为相邻的电性连接。第一电池模块上的正极耳及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耳分别形成电池模组20的正极耳23和负极耳24。
如上述,通过上述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使电池模组20的正极耳23和负极耳24分别位于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块21上,进而无需使用较长的电性连接件,尤其是铜排,从而不会出现铜排结构变形的问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长铜排在长期振动中会磨损破坏电池模组中绝缘保护层而发生漏电或短路等损害电池模组安全性能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20的第一电性连接件22的长度可以为40mm-50mm。
第二电性连接件的长度可以为60mm-100mm。在该长度范围内的第一电性连接件22,在电池模组长期的振动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而且振幅小,从而不会导致其结构变形。
示例性的,第二电性连接件22的长度可以但不限于为60mm、65mm、70mm、75mm、80mm、85mm、90mm、95mm和100mm。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可以由导电性较好的材质构成。示例性的,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为导电金属件。该导电金属件可以由金、银、铜、铝及它们的合金形成。
基于加工难易程度及成本考虑,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导电金属件为铜排。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一电性连接件22与电池模块21的极耳之间的连接以及为第二电性连接件25与电池模块21的极耳之间的连接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本来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何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只要能够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及第二电性连接件25使电池模块21之间电性连接即可。
示例性的,第一电性连接件22与电池模块21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第二电性连接件25与电池模块21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
此外,本实施例电池模组20中的每个电池模块21之间可以设置一定的间隙,用于散热,从而提高电池模组20的使用寿命及进一步提高其的安全性能。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20中可以包含n个电池模块,其中,n为≥4,且n为偶数时,各个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实现电性连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20包括8个电池模块21,其中,每个电池模块21依次排列,并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连接于每个电池模块21以构成电池模组20。
为了方便本实施例后续描述各个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方式,并结合图3,将本实施例电池模组中的8个电池模块从左至右依次排序,即,可以分为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第四电池模块、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如图3所示,依次排列的各个电池模块21上同侧的极耳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第四电池模块、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上端的同侧极耳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即,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三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二电池模块与第四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五电池模块与第七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六电池模块与第八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上极耳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与上述实施例1中对应的电池模块21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将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及第四电池模块上的正、负极耳位置与实施例1中对应的电池模块21上正、负极耳进行调换;各个电池模块21下端的同侧极耳的连接与实施例1中各个电池模块21下端的同侧极耳的连接也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二电池模块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电性连接,第三电池模块与第六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由此可知,第三电池模块和第六电池模块之间为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其中间设置了两个电池模块21,分别为第四电池模块和第五电池模块。而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的电性连接为相邻的电性连接。第五电池模块上的正极耳及第四电池模块的负极耳分别形成电池模组20的正极耳23和负极耳24。
如上述,第三电池模块与第六电池模块之间为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虽然,二者中间设置了两个电池模块21,但相比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中正极和负极的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依然能够达到上述实施例1中的技术效果。
对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性连接22、第二电性连接件25及其与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电池模块21之间的间隙距离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20包括9个电池模块21,其中,每个电池模块21依次排列,并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连接于每个电池模块21以构成电池模组20。
为了方便本实施例后续描述各个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方式,并结合图3,将本实施例电池模组中的8个电池模块从左至右依次排序,即,可以分为第一电池模块、第二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第四电池模块、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第七电池模块、第八电池模块和第九电池模块。如图4所示,依次排列的各个电池模块21上同侧的极耳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和第二电性连接件25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池模块、第三电池模块、第四电池模块、第五电池模块、第六电池模块和第七电池模块上端的同侧极耳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即,第一电池模块与第三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四电池模块与第六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五电池模块与第七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而两个相邻的第八电池模块和第九电池模块上端的同侧电极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22电性连接。
上述电池模块下端的同侧极耳与上端的同侧极耳连接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如图4所示,第二电池模块与第四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三电池模块与第五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六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第七电池模块和第九电池模块通过第二电性连接件25电性连接,上述四组均为间隔设置的电性连接。而第七电池模块和第八电池模块的电性连接为相邻的电性连接。第一电池模块上的正极耳及第二电池模块的负极耳分别形成电池模组20的正极耳23和负极耳24。
通过上述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使电池模组20的正极耳23和负极耳24分别位于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块21上,进而无需使用较长的电性连接件,尤其是铜排,从而不会出现铜排结构变形的问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长铜排在长期振动中会磨损破坏电池模组中绝缘保护层而发生漏电或短路等损害电池模组安全性能的现象。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20中可以包含n个电池模块,其中,n为≥5,且n为奇数时,各个电池模块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实现电性连接。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些电池包,如图5所示,该电池包30包括:箱体、3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20、第三电性连接件3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34。
其中,电池包30的箱体未在图5中画出,该箱体可以选用散热效果好的材质形成的。示例性的,箱体的材质可以为铜、铝及其合金材质。
如图5所示,3个电池模组20中的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三电池模组的同侧极耳通过第四电性连接件34电性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池模组和第三电池模组的同侧极耳通过第三电性连接件31电性连接,第一电池模组上的正极耳和第二电池模组上的负极耳分别形成本实施例电池包30的总正极耳32和总负极耳33。
如上述,通过上述电池模组20之间的连接,使电池包30的总正极耳32和总负极耳33分别位于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20上,进而无需使用较长的电性连接件,尤其是铜排,从而不会出现铜排结构变形的问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长铜排在长期振动中会磨损破坏电池包中绝缘保护层而发生漏电或短路等损害电池包安全性能的现象。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性连接件34的长度为80-120mm;第四性连接件31的长度为250mm-350mm。在该长度范围内的第四电性连接件31,在电池包长期的振动过程中,不仅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而且振幅小,从而不会导致其结构变形。
示例性的,第四电性连接件31的长度可以但不限于为250mm、260mm、270mm、280mm、290mm、300mm、310mm、320mm、330mm、340mm和3500mm。
进一步的,上述第三电性连接件3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34可以由导电性较好的材质构成。示例性的,第三电性连接件3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34为导电金属件。该导电金属件可以由金、银、铜、铝及它们的合金形成。
基于加工难易程度及成本考虑,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导电金属件为铜排。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中,第三电性连接件31与电池模组20的极耳之间的连接以及第四电性连接件34与电池模组20的极耳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该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本来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何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只要能够通过第三电性连接件3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34使电池模组20之间电性连接即可。
示例性的,第三电性连接件31与电池模组20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第四电性连接件34与电池模组20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
此外,本实施例电池包30中的每个电池模组20之间可以设置一定的间隙,用于散热,从而提高电池包30的使用寿命及进一步提高其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些电池包,如图6所示,该电池包包括:箱体(图中未画出)、6个电池模组20、第三电性连接件3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34。
如图6所示,6个电池模组20中的第一电池模组的负极耳与第三电池模组的正极耳通过第四电性连接件34电性连接,第二电池模组的正极耳和第四电池模组的负极耳通过第四电性连接件34电性连接,第三电池模组的负极耳和第五电池模组的正极耳通过第四电性连接件34电性连接,第四电池模组的正极耳和第六电池模组的负极耳通过第四电性连接件34电性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五电池模组的负极耳和第六电池模组的正极耳通过第三电性连接件31电性连接。第一电池模组的正极耳和第二电池模组的负极耳分别作为电池包30的总正极耳32和总负极耳33。
如上述,通过上述电池模组20之间的连接,使电池包30的总正极耳32和总负极耳33分别位于在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20上,进而无需使用较长的电性连接件,尤其是铜排,从而不会出现铜排结构变形的问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此外,还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长铜排在长期振动中会磨损破坏电池包中绝缘保护层而发生漏电或短路等损害电池包安全性能的现象。
对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电性连接31、第四电性连接件34及与电池模组20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电池模组20之间的间隙距离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包30中可以包含n个电池模块,其中,n为≥3,各个电池模组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实施例3、实施例4或实施例5的连接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以构成电池包30。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包,因此,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避免电池模组中的绝缘保护层被磨损破坏及铜排结构变形,从而提高车辆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车辆的电池包中,电池模组的数量可以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4和5中所含有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4个电池模块、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二电性连接件;
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块中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电性连接,且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块中的其它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间隔电性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块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耳和负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长度为40mm-50mm,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的长度为60mm-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和第二电性连接件均为导电金属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件为铜排。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的电性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的间隔电性连接为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
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与所述电池模块的极耳之间螺接或铆接。
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至少3个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电池模组,每个所述电池模组依次排列于所述箱体内;
第三电性连接件,用于使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电性连接;
第四电性连接件,用于使所述电池模组中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间隔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3个电池模组,其中,所述3个电池模组中的第一个电池模组与第三个电池模组的同侧极耳通过所述第四电性连接件连接,且所述3个电池模组中的其它同侧极耳通过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上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包的总正极耳和总负极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4个电池模组;
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组中某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的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电连接,且所述至少4个电池模组中的其它同侧正、负极耳之间通过所述第四电性连接件间隔电性连接,以使某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的正、负极耳分别形成所述电池包的总正极耳和总负极耳。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中安装有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