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大量结构构件都采用预制方式制作,其中装配式建筑的楼盖普遍采用预制底板,上面浇筑现浇层的做法,即形成预制整浇楼盖。预制底板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预制双向底板,即底板四个侧边均向外伸出底部钢筋,另一种是预制单向底板,只在底板受力侧边外伸钢筋,另两个非受力侧边无外伸钢筋。
在很多建筑中设置有柱子,很多柱子尺寸较大,导致柱子外边缘突出梁或墙外,导致在支座部位的很多楼板的预制底板需要在角部预制一个缺口来对应柱子的外凸。但是在同一个楼层柱子尺寸会有大有小,不同楼层同一个柱子也会因受力不同导致设计尺寸不同,由此柱子尺寸的变化会导致预制底板的预留缺口大小不一。因此,在常规情况下,预制底板拆分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准确了解每一个柱子的外凸尺寸,并对应设计底板缺口,而预制厂在预制时也要留意缺口尺寸,避免做错,如此会导致设计及生产效益较低,且容易出错。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其能有效解决柱子外凸尺寸不一导致相交位置的预制底板对应缺口大小不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其包括预制底板、柱子、连接钢筋、构造钢筋以及现浇叠合层;所述预制底板对应柱子的外凸位置预留有缺口;所述预制底板的底部预埋有底板钢筋;所述连接钢筋搁置于预制底板的顶面;所述构造钢筋放置于连接钢筋的端部,并位于预制底板上方;所述现浇叠合层浇筑于预制底板和柱子之间的缺口内以及预制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钢筋和构造钢筋浇筑于现浇叠合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钢筋和底板钢筋的规格相同;所述连接钢筋伸入柱子及预制底板分别不少于10倍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还设置为:所述构造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其长度大于平行的缺口宽度的20倍;所述构造钢筋伸出预制底板10倍直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通过将缺口位置的底部钢筋不外伸,而是采用在缺口部位设置连接钢筋和构造钢筋的做法,不仅避免了与柱子钢筋碰撞问题,且很好地解决了缺口部位预制底板与柱子的连接问题,结构简单、生产及施工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通过将缺口尺寸以50mm为基准进行归并,极大地减少了缺口种类,方便设计与生产,极大提高了设计及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之所以按照50mm作为一个归并规格,是因为当采用现浇柱时,其柱子模板加模板外部的方木宽度将大于50mm,正好可以堵塞预制底板在缺口处与柱子之间的底部漏浆缝隙,而当柱子采用预制柱时,也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方木垫在预制底板的缺口下部,堵塞漏浆缝隙,如此不会产生施工问题,且操作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两种缺口规格的预制底板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所示,其公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其中,所述预制板缺口构造由预制底板1、柱子2、连接钢筋5以及构造钢筋6等几部分构成。
其中,所述预制底板1对应柱子2的外凸位置预留有缺口3。所述缺口3尺寸根据建筑物不同柱子2外凸尺寸进行设计,从最小的外凸尺寸开始,缺口3宽度每增加50mm定为一个规格的预制底板1,以得到几种缺口规格的预制底板1。通过将缺口3尺寸以50mm为基准进行归并,极大地减少了缺口种类,方便设计与生产,极大提高了设计及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底板1内的底部预埋有底板钢筋4。
所述连接钢筋5搁置于预制底板1的顶面。所述连接钢筋5和底板钢筋4的规格相同,并浇筑于现浇叠合层内。所述连接钢筋5伸入柱子2及预制底板1分别不少于10倍直径。
所述构造钢筋6放置于连接钢筋5的端部,并位于预制底板1上方。所述构造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其长度大于平行的缺口宽度的20倍;所述构造钢筋伸出预制底板10倍直径长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缺口3位置的底部钢筋4不外伸,而是采用在缺口3部位设置连接钢筋5和构造钢筋6的做法,不仅避免了与柱子钢筋碰撞问题,且很好地解决了缺口部位预制底板1与柱子2的连接问题,结构简单、生产及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的施工方法如下:
1),在柱子2的外侧加方木充当底模,以封堵缺口3的底部;
2),在预制底板1上搁置连接钢筋5,连接钢筋5伸入柱子2,便于和柱子2结合;
3),在连接钢筋5上放置构造钢筋6;
4),在缺口3内以及预制底板1上现浇混凝土,以封堵缺口3,并在预制底板1上形成现浇叠合层8。
本实用新型之所以将缺口3尺寸以50mm为基准进行归并,是因为当采用现浇柱时,其柱子模板加模板外部的方木宽度将大于50mm,正好可以堵塞预制底板1在缺口3处与柱子2之间的底部漏浆缝隙。当柱子2采用预制柱时,也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方木垫在预制底板1的缺口3下部,堵塞漏浆缝隙,如此不会产生施工问题,且操作简单易行。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柱子、连接钢筋、构造钢筋以及现浇叠合层;所述预制底板对应柱子的外凸位置预留有缺口;所述预制底板的底部预埋有底板钢筋;所述连接钢筋搁置于预制底板的顶面;所述构造钢筋放置于连接钢筋的端部,并位于预制底板上方;所述现浇叠合层浇筑于预制底板和柱子之间的缺口内以及预制底板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钢筋和构造钢筋浇筑于现浇叠合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和底板钢筋的规格相同;所述连接钢筋伸入柱子及预制底板分别不少于10倍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整浇楼盖在凸角柱位置的预制板缺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钢筋,其长度大于平行的缺口宽度的20倍;所述构造钢筋伸出预制底板10倍直径长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