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在压型楼承板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钢筋桁架是在后台加工场定型加工,可预制长度。采用钣金焊接、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技术,防锈膜缠绕密封。现场施工需要先将桁架楼承板摆放到正确位置,焊接制作钢筋,后焊接栓钉,再放置现场钢筋进行绑扎,客户验收后浇筑混凝土。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有利于钢筋排列间距均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致,提高了楼板的施工质量。
中国专利网申请cn201821822063.5,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的上方中部焊接有上弦钢筋,钢筋桁架的左右两侧下方焊接有下弦钢筋,钢筋桁架的两侧底部为腹杆,腹杆通过装配件连接有若干块拼接底模,装配件包括滑动连接块和固定螺杆,底模的下表面焊接有固定块,固定螺杆安装在固定块的中部,底模的左侧边设有上连接板,底模的右侧边设有下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两端设有连接块,下连接板的两端设有穿接环,底模的表面设有若干装配滑槽和固定孔,装配滑槽的两侧设有移动槽,滑杆与移动槽连接。虽然该申请通过滑动连接块和固定螺杆的配合使用,方便了钢筋桁架从底模上拆除,同时底模之间相互拼接,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使用灵活,便于二次利用。但是,腹杆与底模间连接不够牢固,稳定性较差;而且相邻两个底模间拼接后的抗弯曲能力较差,牢固性不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解决了腹杆与底模间连接不够牢固,稳定性较差;而且相邻两个底模间拼接后的抗弯曲能力较差,牢固性不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两个安装底模,每个所述安装底模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卡固槽,且所述安装底模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每个所述连接槽的外侧均设置有与安装底模固定连接的u型限位件,且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与u型限位件匹配的腹杆,所述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筋桁架,多个所述钢筋桁架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弦钢筋,且位于同侧多个所述钢筋桁架的外侧共同固定安装有下弦钢筋,所述安装底模的外侧对称套接有加固件,每个所述加固件的内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与卡固槽对应的卡固块,所述卡固块和加固件的内部共同设置有与安装底模螺接的固定螺钉。
优选的,每个所述安装底模的上表面均对称开设有固定通孔,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通孔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模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插接槽,且所述安装底模的另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与插接槽对应的插接板。
优选的,所述插接板与安装底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底模呈“z”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固件呈“u”型结构,且所述加固件与卡固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左右对应的两个所述钢筋桁架与上弦钢筋之间连接形成“v”字型结构,且所述钢筋桁架与腹杆为一体成型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中腹杆与安装底模间通过连接槽卡合,并且利用u型限位件进行限位,又利用加固件,在固定螺钉的作用下固定,从而解决了腹杆与底模间连接不够牢固,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相邻两个安装底模间采用插接板和插接槽进行拼接,从而解决了相邻两个底模间拼接后的抗弯曲能力较差,牢固性不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安装底模拼接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与卡固块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1、卡固槽;2、u型限位件;3、腹杆;4、下弦钢筋;5、安装底模;6、固定螺栓;7、上弦钢筋;8、钢筋桁架;9、卡固块;10、固定螺钉;11、加固件;12、插接槽;13、插接板;14、连接槽;15、固定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安装底模拼接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件与卡固块连接示意图。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两个安装底模5,每个安装底模5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卡固槽1,且安装底模5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槽14,每个连接槽14的外侧均设置有与安装底模5固定连接的u型限位件2,且连接槽14的内部设置有与u型限位件2匹配的腹杆3,腹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筋桁架8,多个钢筋桁架8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弦钢筋7,且位于同侧多个钢筋桁架8的外侧共同固定安装有下弦钢筋4,安装底模5的外侧对称套接有加固件11,每个加固件11的内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与卡固槽1对应的卡固块9,卡固块9和加固件11的内部共同设置有与安装底模5螺接的固定螺钉10,其中腹杆3与安装底模5间通过连接槽14卡合,并且利用u型限位件2进行限位,又利用加固件11,在固定螺钉10的作用下固定,从而解决了腹杆3与底模间连接不够牢固,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每个安装底模5的上表面均对称开设有固定通孔15,上下对应的两个固定通孔15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固定螺栓6,使得相邻两个安装底模5间连接牢固。
进一步地,安装底模5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插接槽12,且安装底模5的另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与插接槽12对应的插接板13,增强相邻两个安装底模5间的抗弯曲能力,提高安装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插接板13与安装底模5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插接板13与安装底模5之间连接牢固,安装底模5呈“z”字型结构。
进一步地,加固件11呈“u”型结构,且加固件11与卡固块9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加固件11与卡固块9之间连接牢固。
进一步地,左右对应的两个钢筋桁架8与上弦钢筋7之间连接形成“v”字型结构,且钢筋桁架8与腹杆3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钢筋桁架8与腹杆3之间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施工前,根据现场施工环境,来改变安装底模5的拼接个数,相邻两个安装底模5间首先通过插接槽12、插接板13插接,又利用固定螺栓6和固定通孔15进行固定,然后将与钢筋桁架8连接的腹杆3卡在u型限位件2和连接槽14的内部,最后将加固件11卡在安装底模5的外侧,与安装底模5连接的卡固块9卡在卡固槽1的内部,并利用固定螺钉10进行固定,将下弦钢筋4和上弦钢筋7分别固定于钢筋桁架8的外侧和顶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两个安装底模(5),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底模(5)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卡固槽(1),且所述安装底模(5)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连接槽(14),每个所述连接槽(14)的外侧均设置有与安装底模(5)固定连接的u型限位件(2),且所述连接槽(14)的内部设置有与u型限位件(2)匹配的腹杆(3),所述腹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筋桁架(8),多个所述钢筋桁架(8)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上弦钢筋(7),且位于同侧多个所述钢筋桁架(8)的外侧共同固定安装有下弦钢筋(4),所述安装底模(5)的外侧对称套接有加固件(11),每个所述加固件(11)的内侧均对称固定安装有与卡固槽(1)对应的卡固块(9),所述卡固块(9)和加固件(11)的内部共同设置有与安装底模(5)螺接的固定螺钉(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底模(5)的上表面均对称开设有固定通孔(15),上下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通孔(15)的内部共同设置有固定螺栓(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模(5)的一侧对称开设有插接槽(12),且所述安装底模(5)的另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与插接槽(12)对应的插接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13)与安装底模(5)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安装底模(5)呈“z”字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11)呈“u”型结构,且所述加固件(11)与卡固块(9)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左右对应的两个所述钢筋桁架(8)与上弦钢筋(7)之间连接形成“v”字型结构,且所述钢筋桁架(8)与腹杆(3)为一体成型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