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中国的竹资源丰富,竹材作为比木材更绿色可持续的一种建筑材料近年来广泛受到工程行业的关注,可用于建筑中的竹材主要包括原竹、普竹和重组竹三类,其中重组竹由于其高强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可用于建筑结构构件,普竹和原竹则多用于装饰构件,现有的竹木围护结构主要是外墙形式,其安装过程一般是现场先在楼板和梁上搭建竹结构框架,再填充保温隔热材料,最后覆上面层板,该过程现场安装工序较多,施工误差较大,工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竹结构现场安装工序较多,施工误差较大,工期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包括:重组竹结构件的方形框架、普竹外墙面板,所述的普竹外墙面板的一个侧面设置于所述的方形框架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普竹外墙面板的另一侧面上设置原竹编织装饰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幕墙构件的上端具有用于吊装和定位安装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形框架内设置窗形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原竹编织装饰层设置装饰面固定件以固定所述的原竹编织装饰层。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幕墙构件之间设置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幕墙构件的内表面设置内墙饰面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内墙饰面板及幕墙构件之间设置管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竹结构现场安装工序较多,施工误差较大,工期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中,通过在工厂中将重组竹框架、普竹面板和原竹装饰层集成为幕墙单元,以整体的形式运输至施工现场拼装,竹建筑围护结构现场施工效率高、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无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有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第一安装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第二安装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第三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1,包括:重组竹结构件的方形框架10、普竹外墙面板20,普竹外墙面板20的一个侧面设置于方形框架10的侧面上,方形框架10支撑普竹外墙面板20。

在普竹外墙面板20的另一侧面上设置原竹编织装饰层30。

幕墙构件1为一种竹结构单元式幕墙,在工厂中将重组竹结构、普竹面板和原竹装饰集成为单元式幕墙,在现场可直接拼装成整体围护结构。

本技术方案中,集成方式:将重组竹框架、普竹墙面板和原竹装饰层在工厂内集成一体;

建造方式:幕墙构件1形成装配式单元,将装配式单元整体运输,整体装配;建筑时,构造较为灵活,可在现场按设计需求进行管线和内侧装饰层铺设。

幕墙构件1的上端具有用于吊装的卡槽,幕墙构件1的下端具有突起,拟安装幕墙构件1的梁(或楼板)上相应的位置具有与吊装卡槽对应的可匹配的卡槽或预埋挂件35。

幕墙构件1内设置窗形构件40。

原竹编织装饰层30设置装饰面固定件以固定原竹编织装饰层30。

在相邻的幕墙构件1之间设置防水卷材。

幕墙构件1的内表面设置内墙饰面板50。

在内墙饰面板50及幕墙构件1之间设置管线,用于安装电源线或网线或水管等。

在本技术方案中,竹结构幕墙单元将重组竹框架、普竹墙面板和原竹装饰层集成一体,发挥了不同竹材的优良性能,同时避免现场大规模组装竹围护结构,提升施工精度和效率。

本技术方案中的新型竹结构单元式幕墙具有以下优越性:

充分发挥各种竹材料的优势性能;

集成化,减少现场拼装误差;

装配式,提升施工精度和效率。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幕墙构件1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模式如下:

1、将重组竹框架、普竹墙面板和原竹装饰层在工厂内集成一体,形成竹结构的幕墙单元整体;

2、施工车辆将适于运输的幕墙单元整体运送至施工现场;

3、将幕墙单元整体吊装到位,对准周边幕墙单元的卡槽和梁(或楼板)上的预埋挂件进行榫口式接插;

4、在幕墙单元的内侧,安装防水层、保温层和管线;

5、在防水层、保温层和管线上安装内墙饰面板,形成最终的适于居住的建筑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竹结构现场安装工序较多,施工误差较大,工期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中,通过在工厂中将重组竹框架、普竹面板和原竹装饰层集成为幕墙单元,以整体的形式运输至施工现场拼装,竹建筑围护结构现场施工效率高、质量较好。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竹结构现场安装工序较多,施工误差较大,工期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中,通过在工厂中将重组竹框架、普竹面板和原竹装饰层集成为幕墙单元,以整体的形式运输至施工现场拼装,竹建筑围护结构现场施工效率高、质量较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重组竹结构件的方形框架﹑普竹外墙面板,所述的普竹外墙面板的一个侧面设置于所述的方形框架的侧面上,在所述的普竹外墙面板的另一侧面上设置原竹编织装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幕墙构件的上端具有用于吊装和定位安装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形框架内可设置窗形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竹编织装饰层设置装饰面固定件以固定所述的原竹编织装饰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幕墙构件之间设置防水卷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幕墙构件的内表面设置内墙饰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墙饰面板及幕墙构件之间设置管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包括:重组竹结构件的方形框架﹑普竹外墙面板,所述的普竹外墙面板的一个侧面设置于所述的方形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竹结构单元式的幕墙构件中,通过在工厂中将重组竹框架、普竹面板和原竹装饰层集成为幕墙单元,以整体的形式运输至施工现场拼装,竹建筑围护结构现场施工效率高﹑质量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唐大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大为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