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7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元式玻璃幕墙是由立柱组件及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组成的单元组件,第一横梁为了满足承载力要求,一般采用腔体结构,同时为了达到安装的需求,第一横梁需铣一个切口,在现有的工程中,雨水通过立柱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一横梁的表面,然后直接排出室外。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单元式幕墙”,其公告号“cn203821646u”,包括立柱、横梁及固定于该立柱和横梁上的幕墙板,该横梁具有靠近室内的内腔和靠近室外的外腔,该外腔下方依次具有第一排水腔和第二排水腔;该内腔和该第一排水腔之间设有第一排水孔,该第一排水腔和该第二排水腔之间设有第二排水孔;该立柱具有竖向的排水腔,与第二排水腔连通。这种结构虽然通过排水腔的设置可以完成幕墙内部的排水,但有一下几点不足:首先,对横梁进行切口加工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整体刚度;其次,由于板块之间的缝隙与横梁在同一高度,在风压的作用下,易造成雨水倒灌,排水困难,在幕墙内部造成雨水渗漏,影响结构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对横梁进行再加工,以及幕墙内部易出现雨水倒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依靠第一横梁上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将进入幕墙缝隙处的雨水沿第一横梁的底板排出幕墙,由于底板与幕墙缝隙具备高度差,即可有效避免雨水倒灌的现象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本体、承托下玻璃幕墙的第一横梁和承托上玻璃幕墙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第二横梁插合连接第一横梁;所述立柱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钉线槽,所述第一横梁上对应钉线槽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贯穿设置有连接于钉线槽的固定件。所述立柱本体内部设置有钉线槽,将固定件通过第一横梁上的固定孔贯穿连接于钉线槽,使得立柱本体与第一横梁的连接结构由传统技术中先通过对第一横梁进行铣切,得到切口后卡合立柱本体,再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的方式转变为直接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避免了对第一横梁的再加工,即节省物料成本,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梁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外侧板、支撑板和内侧板,所述底板高度低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靠近玻璃幕墙的缝隙高度设置;所述外侧板与支撑板之间为第一腔体,所述支撑板与内侧板之间为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均为开口式结构。由外侧板、支撑板和内侧板组成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较于传统横梁的封闭式腔体,结构改变为顶部开口的开口式结构,同时底板高度低于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高度,这种结构可以确保自幕墙缝隙进入横梁处的雨水落入第一横梁的内部,避免回流现象的出现,再通过第一横梁端部的开口即可完成雨水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外侧板上设置有幕墙承托部,所述幕墙承托部下方设置有顶托槽,所述顶托槽内设置有顶托胶条。所述外侧板的幕墙承托部配合其上设置的挂载板对设置在第一横梁外侧的玻璃面板进行重力承载,同时通过顶托槽内的顶托胶条对玻璃面板进行顶托,避免其产生晃动,提高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靠近底部处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当雨水通过第一横梁顶部的开口进入横梁内部后,即使越过靠近玻璃面板的第一腔体直接进入第二腔体内,亦可通过排水孔回流至第一腔体,最终沿第一腔体长度方向流出幕墙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下侧靠近内侧板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贴合立柱本体设置。所述加强板用于辅助固定件对立柱本体与第一横梁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定位,确保固定件能够精准通过固定孔并进入钉线槽完成固定,且当固定件完成连接后,加强板贴合与立柱本体外侧,进一步提高第一横梁与立柱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连接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梁为双u型结构,所述第一横梁上方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对应支撑板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插合连接支撑板。所述双u型结构的第一横梁通过其支撑板实现对第二横梁的支撑与连接;既能够同传统封闭横梁一样支撑第二横梁,又能避免第一横梁的顶面同幕墙的玻璃面板之间的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导致雨水倒灌。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沿水平方向相向设置有两t型槽,所述两t型槽内均设置有定位胶条。所述支撑板顶端的支撑板通过两个槽底相靠、槽口方向相反的t型槽配合定位胶条完成对第二横梁的连接和支撑,相较于单侧t型槽的连接方式,这种双面式支撑部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有效提升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本体包括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钉线槽设置于第一腹板上,所述第二腹板边沿设置于第一横梁边沿内侧。所述第一横梁边沿超出第二腹板设置,可保证通过第一横梁汇集的雨水顺利排出幕墙连接结构而不会进入立柱本体内侧,进而提高排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弹性件。所述密封圈用于避免落入第一横梁内部的雨水进入固定孔造成固定件等部件的锈蚀,同时也避免雨水渗漏至立柱本体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包括贴合与固定孔内壁的中部套筒,所述中部套筒靠近第一横梁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贴合第一横梁底部设置。所述密封环用于在固定孔与第一横梁顶面的连接处进行初次密封,而所述密封圈的中部套筒用于包裹保护固定件,同时避免固定件与固定孔之间的渗漏,密封环配合中部套筒共同实现第一横梁与立柱本体连接处的密封防渗漏。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依靠第一横梁上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将进入幕墙缝隙处的雨水沿第一横梁的底板排出幕墙,由于底板与幕墙缝隙具备高度差,即可有效避免雨水倒灌的现象出现;(2)通过设置有固定孔的第一横梁与设置有钉线槽的立柱本体进行精准对接,避免了对第一横梁的再加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3)外侧板的幕墙承托部配合挂载板对玻璃面板进行重力承载,同时通过顶托胶条对玻璃面板进行顶托,避免其产生晃动,提高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4)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可将第一横梁内部的雨水汇集并统一排出,防止腔内积水对连接结构整体造成寿命影响;(5)密封圈的密封环配合中部套筒共同实现第一横梁与立柱本体连接处的密封防渗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竖剖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描述的排水状态示意图。

图中:1、立柱本体,11、钉线槽,12、固定孔,13、固定件,14、第一腹板,15、第二腹板,2、第一横梁,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3、底板,31、加强板,4、外侧板,41、幕墙承托部,42、顶托槽,43、顶托胶条,5、支撑板,51、排水孔,52、支撑部,53、t型槽,54、定位胶条,6、内侧板,7、第二横梁,71、连接槽,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本体1、承托下玻璃幕墙的第一横梁2和承托上玻璃幕墙的第二横梁7,所述第一横梁2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第二横梁7插合连接第一横梁2;所述立柱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钉线槽11,所述第一横梁2上对应钉线槽11设置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内贯穿设置有连接于钉线槽11的固定件13。立柱本体1包括第一腹板14和第二腹板15,所述第一腹板上设置有钉线槽11,将固定件13通过第一横梁2上的固定孔12贯穿连接于钉线槽11,使得立柱本体1与第一横梁2的连接结构由传统技术中先通过对第一横梁2进行铣切,得到切口后卡合立柱本体1,再通过固定件13进行固定的方式转变为直接通过固定件13进行固定,避免了对第一横梁2的再加工,即节省物料成本,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立柱本体1包括第一腹板14和第二腹板15,所述钉线槽11设置于第一腹板14上,所述第二腹板15边沿设置于第一横梁2边沿内侧。第一横梁2边沿超出第二腹板15设置,可保证通过第一横梁2汇集的雨水顺利排出幕墙连接结构而不会进入立柱本体1内侧,进而提高排水效果。

第一横梁2为双u型结构,第一横梁2包括底板3和设置于底板3上的外侧板4、支撑板5和内侧板6,所述底板3高度低于第一横梁2与第二横梁7之间靠近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高度设置,外侧板4与支撑板5之间为第一腔体21,支撑板5与内侧板6之间为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均为开口式结构。由外侧板4、支撑板5和内侧板6组成的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相较于传统横梁的封闭式腔体,结构改变为顶部开口的开口式结构,同时底板3高度低于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高度,这种结构可以确保自幕墙缝隙进入横梁处的雨水落入第一横梁2的内部,避免回流现象的出现,再通过第一横梁2端部的开口即可完成雨水排出。

外侧板4上设置有幕墙承托部41,幕墙承托部41下方设置有顶托槽42,顶托槽42内设置有顶托胶条43。外侧板4的幕墙承托部41配合其上设置的挂载板对设置在第一横梁2外侧的玻璃面板进行重力承载,同时通过顶托槽42内的顶托胶条43对玻璃面板进行顶托,避免其产生晃动,提高连接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支撑板5靠近底部处设置有排水孔51。排水孔51连通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当雨水通过第一横梁2顶部的开口进入横梁内部后,即使越过靠近玻璃面板的第一腔体21直接进入第二腔体22内,亦可通过排水孔51回流至第一腔体21,最终沿第一腔体21长度方向流出幕墙内部。支撑板5远离底板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52,支撑部52沿水平方向相向设置有两t型槽53,所述内侧板6远离底板3的一端设置有t型槽53,t型槽53内均设置有定位胶条54。支撑板5顶端的支撑板5通过两个槽底相靠、槽口方向相反的t型槽53配合定位胶条54完成对第二横梁7的连接和支撑,相较于单侧t型槽53的连接方式,这种双面式支撑部52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有效提升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结构稳定性。同时,内侧板6端部的t型槽53用于对第二横梁7尾部进行承托,进一步提升第一横梁2与第二横梁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底板3下侧靠近内侧板6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31,加强板31贴合立柱本体1设置。加强板31用于辅助固定件13对立柱本体1与第一横梁2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定位,确保固定件13能够精准通过固定孔12并进入钉线槽11完成固定,且当固定件13完成连接后,加强板31贴合与立柱本体1外侧,进一步提高第一横梁2与立柱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连接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第一横梁2为双u型结构,第一横梁2上方设置有第二横梁7,第二横梁7对应支撑板5处设置有连接槽71,连接槽71插合连接支撑板5。双u型结构的第一横梁2通过其支撑板5实现对第二横梁7的支撑与连接;既能够同传统封闭横梁一样支撑第二横梁7,又能避免第一横梁2的顶面同幕墙的玻璃面板之间的缝隙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导致雨水倒灌。

固定孔12内设置有密封圈8,密封圈8为弹性件。密封圈8用于避免落入第一横梁2内部的雨水进入固定孔12造成固定件13等部件的锈蚀,同时也避免雨水渗漏至立柱本体1内部。密封圈8包括贴合与固定孔12内壁的中部套筒,中部套筒靠近底板3上侧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贴合底板3上侧设置。密封环用于在固定孔12与第一横梁2底面的连接处进行初次密封,而密封圈8的中部套筒用于包裹保护固定件13,同时避免固定件13与固定孔12之间的渗漏,密封环配合中部套筒共同实现第一横梁2与立柱本体1连接处的密封防渗漏。

如图3所示,在安装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时,仅需将立柱本体1卡合在第一横梁2下方,使得立柱本体1远离玻璃幕墙侧贴合加强板31设置,所述加强板31上同样贯穿设置有固定件13,此处固定件13贯穿加强板31后继续贯穿立柱本体1远离玻璃幕墙的一侧,以此实现第一横梁2与立柱本体1的加强连接;此时固定孔12与钉线槽11对齐,将密封圈8安装在固定孔12内,并通过固定件13贯穿固定孔12即可完成与钉线槽11的连接;接着将第二横梁7插合连接在第一横梁2上方,通过支撑板5的支撑部52对第二横梁7进行支撑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3采用自攻螺钉完成第一横梁2与立柱本体1的固定,亦可采用销钉或膨胀螺钉。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具备密封功能的防水胶圈,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来自幕墙外界的雨水进入幕墙缝隙处影响玻璃幕墙与立柱本体的连接结构。

如图4所示,当雨水自第一横梁2与第二横梁7之间的缝隙处进入幕墙内部后,雨水落入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的腔底,第一腔体21的腔体底部沿排水孔51处向第一横梁2外沿倾斜设置,这使得第一腔体21内部的雨水可沿横梁长度方向顺利排出,而第二腔体22内的雨水通过支撑板5上的排水孔51进入第一腔体21并统一排出,由于第一横梁2的底板3顶面的高度低于第一横梁2与第二横梁7之间的缝隙高度,使得雨水被有效收纳汇集并排出,避免了受外界风压影响出现的雨水倒灌情况。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本体(1)、承托下玻璃幕墙的第一横梁(2)和承托上玻璃幕墙的第二横梁(7),所述第一横梁(2)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第二横梁(7)插合连接第一横梁(2);所述立柱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钉线槽(11),所述第一横梁(2)上对应钉线槽(11)设置有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内贯穿设置有连接于钉线槽(11)的固定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底板(3)和设置于底板(3)上的外侧板(4)、支撑板(5)和内侧板(6),所述底板(3)高度低于第一横梁(2)与第二横梁(7)之间靠近玻璃幕墙的缝隙高度设置;所述外侧板(4)与支撑板(5)之间为第一腔体(21),所述支撑板(5)与内侧板(6)之间为第二腔体(22),所述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均为开口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4)上设置有幕墙承托部(41),所述幕墙承托部(41)下方设置有顶托槽(42),所述顶托槽(42)内设置有顶托胶条(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靠近底部处设置有排水孔(5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下侧靠近内侧板(6)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31),所述加强板(31)贴合立柱本体(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为双u型结构,所述第二横梁(7)对应支撑板(5)处设置有连接槽(71),所述连接槽(71)插合连接支撑板(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远离底板(3)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52),所述支撑部(52)沿水平方向相向设置有两t型槽(53),所述内侧板(6)远离底板(3)的一端设置有t型槽(53),所述t型槽(53)内均设置有定位胶条(5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1)包括第一腹板(14)和第二腹板(15),所述钉线槽(11)设置于第一腹板(14)上,所述第二腹板(15)边沿设置于第一横梁(2)边沿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2)内设置有密封圈(8),所述密封圈(8)为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8)包括贴合与固定孔(12)内壁的中部套筒,所述中部套筒靠近第一横梁(2)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贴合第一横梁(2)的底部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结构,包括立柱本体、承托下玻璃幕墙的第一横梁和承托上玻璃幕墙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第二横梁插合连接第一横梁;所述立柱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钉线槽,所述第一横梁上对应钉线槽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贯穿设置有连接于钉线槽的固定件。依靠第一横梁上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将进入幕墙缝隙处的雨水沿第一横梁的底板排出幕墙,由于底板与幕墙缝隙具备高度差,即可有效避免雨水倒灌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设置有固定孔的第一横梁与设置有钉线槽的立柱本体进行精准对接,避免了对第一横梁的再加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朝新;丁蕾;迟锐;吴晓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亚厦幕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