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迅速发展,电池箱系统的热失控管理是提高其安全性能的重中之重,液冷也成为电池箱热失控管理的主要方式,现有的电池液冷结构存在强度较低,散热效果差,焊接过多导致密封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体,以解决电池箱体结构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箱体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箱体,包括上箱体,上箱体的底面间隔设置多个均等的隔板,底板整面固定连接在多个隔板上,从而上箱体和底板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部多个隔板的间隔形成液冷流道。
进一步,所述液冷流道呈蛇状弯曲,所述液冷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所述液冷流道与进水管、出水管的连接处分别开设凹槽状的水管容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进入上箱体,进水管和出水管贯穿上箱体的部分置于水管容腔中,所述水管容腔与液冷流道连通的一端具有斜面,所述上箱体的外表面对应水管容腔处位置形成凸起。
进一步,所述水管容腔的顶部周边设置加强柱。
进一步,所述液冷流道中间隔设置多个均等的鳍片,所述底板整面固定连接在多个鳍片和隔板上,所述蛇状弯曲的液冷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分流道、第二分流道、第三分流道和第四分流道,所述鳍片将液冷流道的四个分流道分为多个支流道。
进一步,所述多个隔板并排设置,位于中心位置的隔板为流道主梁,所述流道主梁和底板的结合处设置防护条,所述液冷流道内间隔设置支撑筋。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上箱体的边缘设置向下延伸、与隔板同等高度的围堰。
进一步,所述上箱体的外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模组安装座。
进一步,所述电池箱体上开设预留的吊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箱体具有以下优点:液冷流道集成到电池箱体中,使用箱体和底板焊接形成腔体流道,装配过程较少,生产效率高,密封性好,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箱体和底板装配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箱体内侧鳍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上箱体;2、底板;3、鳍片;4、模组安装座;5、加强筋;6、吊装孔;7、m5拉铆螺母;8、液冷流道;81、第一分流道;811、第一端口;812、第二端口;82、第二分流道;821、第三端口;822、第四端口;83、第三分流道;831、第五端口;832、第六端口;84、第四分流道;841、第七端口;842、第八端口;9、进水管;10、出水管;11、水管容腔;12、加强柱;13、流道主梁;14、支撑筋;15、钢制牙套;1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体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包括上箱体1和底板2,上箱体1的底部焊接向下延伸的围堰使上箱体1形成槽体,上箱体1槽体内的底部面板上焊接多个凸起的隔板16隔板16为长条形、沿着上箱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并排间隔设置,隔板16垂直于底板2并平行于上箱体1的围堰,隔板16与上箱体1的围堰高度相等,从而隔板16和上箱体1的围堰形成虚拟平面,底板2无缝焊接在上箱体1底部的围堰和隔板16上,从而隔板16和上箱体1围堰形成的虚拟平面与底板2重合,焊接方式优选为搅拌摩擦焊,焊接后的上箱体1和底板2形成具有密闭空间的整箱体,底板2整板的焊接结构能够避免多方向焊接密封性较差的问题,提高电池箱的安全性。
上箱体1上端面板上两端分别设置有模组安装座4,模组安装座4与上箱体1压铸一体成型,模组安装座4为上箱体1上端面板上、沿着上箱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安装梁,长条形安装梁的凸起面上开设多个长条形凹槽,长条形凹槽优选为三个,模组的安装梁和箱体一体化设计,箱体安装模组的一面无任何焊缝,避免焊接过程控制不足导致密封性差及受到异常撞击造成冷却液泄露伤害电芯的风险,使箱体强度极大的提高,提高电池箱的安全性,上箱体1上端面板上镶嵌钢制牙套15。
底板2的外表面上焊接多个加强筋5,加强筋5为长条形,沿着底板2长度方向延伸,优选为铝条,并且并排间隔设置,不仅提高了箱体的结构强度,并且在安装过程中有效的保护冷却水道,避免冷却水道受到异常撞击的情况下,冷却液泄露对电芯造成伤害的风险。
上箱体1的侧端开设多个预留的吊装孔6,电池箱体通过多个m5拉铆螺母7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
上箱体1和底板2密封盖合后的内部空间、多个隔板16之间的间隔形成液冷流道8,液冷流道8呈蛇状弯曲,以最大化的减少流阻,提高其散热能力,蛇状弯曲的液冷流道8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分流道81、第二分流道82、第三分流道83和第四分流道84,第一分流道8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口811和第二端口812,第二分流道82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口821和第四端口822,第三分流道83的两端分别为第五端口831和第六端口832,第四分流道84的两端分别为第七端口841和第八端口842,第二端口812与第三端口821连通,第四端口822与第五端口831连通,第六端口832与第七端口841连通,第一端口811开设进水口并以焊接方式连通进水管9,第八端口842开设出水口并并以焊接方式连通出水管10,液冷流道8集成到电池箱体中,采用此种电池箱体和液冷版一体化的结构设计,提高电池箱的能量密度,装配过程较少,生产效率高,密封性好,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每个分流道内分别并排设置多个鳍片3,鳍片3为长条形,鳍片3沿着分流道水流的方向延伸,鳍片3垂直于底板2并平行于上箱体1的围堰和隔板16,鳍片3与上箱体1围堰、隔板16的高度相等,底板2无缝焊接在上箱体1底部的围堰、隔板16和鳍片3上,从而鳍片3、上箱体1围堰和隔板16形成的虚拟平面与底板2重合,多个鳍片3将每个分流道分隔为多个支流道。
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上箱体1的一侧端,进水管9和出水管10分别从进水口和出水口贯穿进入上箱体1与液冷流道8连通,上箱体1内表面靠近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分别开设凹槽,两个凹槽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进水管9和出水管10贯穿进入上箱体1后置于凹槽中,凹槽连通液冷流道8的一侧端具有斜面,上箱体1外表面与凹槽对应位置处形成凸起,凹槽即水管容腔11,凹槽与斜面配合的结构使出入水口处的腔体加大,避免出入水口出易存在压力集中现象,提高使用寿命,为进一步避免压力集中对箱体造成损坏,上箱体1内表面上位于凹槽的两侧焊接凸起的加强柱12,作为优选,每个凹槽设置四个加强柱12,每侧具有两个加强柱12。
液冷流道8的中心线位置具有流道主梁13,流道主梁13和底板2的焊接结合面处焊接有安装防护条,安装防护条避免安装移动过程中对电池箱冷却水道的碰撞伤害,液冷流道8内间距性焊接支撑筋14,以进一步提高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液冷流道集成到电池箱体中,使用箱体和底板焊接形成腔体流道,装配过程较少,生产效率高,密封性好,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加强防护结构避免冷却水道受到异常撞击的情况下,冷却液泄露对电芯造成伤害的风险。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1),上箱体(1)的底面间隔设置多个均等的隔板(16),底板(2)整面固定连接在多个隔板(16)上,从而上箱体(1)和底板(2)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部多个隔板(16)的间隔形成液冷流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8)呈蛇状弯曲,所述液冷流道(8)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管(9)和出水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8)与进水管(9)、出水管(10)的连接处分别开设凹槽状的水管容腔(11),所述进水管(9)和出水管(10)贯穿进入上箱体(1),进水管(9)和出水管(10)贯穿上箱体(1)的部分置于水管容腔(11)中,所述水管容腔(11)与液冷流道(8)连通的一端具有斜面,所述上箱体(1)的外表面对应水管容腔(11)处位置形成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容腔(11)的顶部周边设置加强柱(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8)中间隔设置多个均等的鳍片(3),所述底板(2)整面固定连接在多个鳍片(3)和隔板(16)上,所述蛇状弯曲的液冷流道(8)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分流道(81)、第二分流道(82)、第三分流道(83)和第四分流道(84),所述鳍片(3)将液冷流道(8)的四个分流道分为多个支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板(16)并排设置,位于中心位置的隔板(16)为流道主梁(13),所述流道主梁(13)和底板(2)的结合处设置防护条,所述液冷流道(8)内间隔设置支撑筋(14)。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5)。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1)的边缘设置向下延伸、与隔板(16)同等高度的围堰。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1)的外表面具有一体成型的模组安装座(4)。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上开设预留的吊装孔(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