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设置在电动车辆上的电池模组用于给电动车辆供能,是电动车辆的核心部件。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壳体包括焊接相连的端板、侧板和盖板,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池模组的壳体厚度一般设计的较大,以使壳体在内部电芯的窜动及膨胀变形所产生的挤压作用下保证结构稳定,并防止壳体在外部挤压作用下发生形变。发明人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壳体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壳体的厚度较大,占据的空间多,造成模组能量密度低,进而导致整个电池包系统的能量密度无法提高;第二,壳体的厚度大导致壳体的重量大,增加了电动车辆的能耗,不利于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壳体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减小壳体占用空间,提高模组能量密度,降低车辆能耗。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延伸至所述容纳盒的外侧面;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上并与所述容纳盒共同限定出封闭设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盒与所述盖板中,至少有一个由碳纤维或复合碳纤维制成。
可选的,所述容纳盒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容纳盒螺栓紧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所述容纳槽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嵌设口,任一所述嵌设口均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槽壁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支架。
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架相对设置,所述嵌设口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嵌设板和第二嵌设板,所述第一嵌设板和所述第二嵌设板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在两个所述嵌设口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嵌设板与所述第二嵌设板分别一一对应地密封嵌设在两个所述嵌设口内。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及车辆,将电池模组壳体的容纳盒、盖板设置成由碳纤维或者复合碳纤维制成,碳纤维或复合碳纤维抗拉强度大,可在减薄电池模组壳体厚度、减小电池模组壳体占用空间、提高电池模组能量密度的基础上,使电池模组壳体保持较高的抗挤压强度,以在内部电芯窜动、膨胀挤压和外部挤压的双重作用下维持稳定;且碳纤维、复合碳纤维的比重小,制成的容纳盒、盖板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模组壳体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效果,降低电动车辆的能耗,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壳体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纳盒,10-容纳槽,11-固定支架,12-嵌设口;
2-盖板,20-第一嵌设板,21-第二嵌设板;
3-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容纳盒1和盖板2。
请同时参照图1,容纳盒1上开设有容纳槽10,容纳槽10的槽口延伸至容纳盒1的外侧面;盖板2覆盖在容纳槽10的槽口上并与容纳盒1共同限定出封闭设置的容纳腔,容纳盒1与盖板2中,至少有一个由碳纤维或者复合碳纤维制成。复合碳纤维包括由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复合成的材质。相比于金属容纳盒和金属盖板,碳纤维容纳盒1、碳纤维盖板2具有比重小、力学性能好的优势。以碳纤维盖板2为例,在同等体积、同等厚度下,碳纤维盖板2的重量约是钢板重量的1/4,抗压强度约为钢板的7-9倍。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壳体,将电池模组壳体的容纳盒1、盖板2设置成由碳纤维或者复合碳纤维制成,碳纤维或复合碳纤维抗拉强度大,可在减薄电池模组壳体厚度、减小电池模组壳体占用空间、提高电池模组能量密度的基础上,使电池模组壳体保持较高的抗挤压强度,以在内部电芯窜动、膨胀挤压和外部挤压的双重作用下维持稳定;且碳纤维、复合碳纤维的比重小,制成的容纳盒1、盖板2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模组壳体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效果,降低电动车辆的能耗,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此外,相比于金属容纳盒、金属盖板,碳纤维或者复合碳纤维制成的容纳盒1、盖板2的耐振动性能、绝缘性能和耐火性能更佳,可防止电池模组壳体出现漏电的问题,增加了安全性;并在寒冷环境中减少电池模组的散热量,对电芯3起到保温的效果,延长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可选的,容纳盒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可减少配件数量,提高电池模组壳体的组装效率,增加电池模组壳体的集成效果。
可选的,盖板2上开设有螺纹孔,盖板2通过螺纹孔与容纳盒1螺栓紧固。容纳盒1上可以开设有与盖板2上的螺纹孔对齐设置的螺纹孔,螺栓通过穿设固定在两个螺纹孔内将盖板2和容纳盒1相连接,稳定可靠。
如图1至图2所示,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3和以上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壳体,电芯3设置在容纳腔内。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模组,将电池模组壳体的容纳盒1、盖板2设置成由碳纤维或者复合碳纤维制成,碳纤维或复合碳纤维抗拉强度大,可在减薄电池模组壳体厚度、减小电池模组壳体占用空间、提高电池模组能量密度的基础上,使电池模组壳体保持较高的抗挤压强度,以在内部电芯3窜动、膨胀挤压和外部挤压的双重作用下维持稳定;且碳纤维、复合碳纤维的比重小,制成的容纳盒1、盖板2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模组壳体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效果,降低电动车辆的能耗,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可选的,容纳槽10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嵌设口12,任一嵌设口12均延伸至容纳槽10的槽口。如图2所示,两个嵌设口12为电芯封装夹具提供了穿行和限位通道,有利于电芯封装夹具将电芯3精准、稳定地封装在容纳盒1内。
可选的,至少一个槽壁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支架1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11可以将单个电池模组壳体固定安装在电池包的内部,以使多个电池模组壳体稳定排列设置在电池包内。
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架11相对设置,所述嵌设口12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11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固定支架11分别位于嵌设口12的两侧,有利于增加嵌设口12处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稳定性。
可选的,固定支架11上开设有螺纹孔。本申请实施例可使固定支架11通过螺柱固定在电池包上。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11可以分为两组,每组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支架11,两组固定支架11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槽壁上;四个固定支架11均沿图1中的竖直方向开设有螺纹孔,四个螺柱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螺纹孔后紧固在电池包上,以达到将电池模组稳固安装在电池包上的技术效果。可选的,盖板2上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嵌设板20和第二嵌设板21,第一嵌设板20和第二嵌设板21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在两个嵌设口12内。如图2所示,在盖板2与容纳盒1相组装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嵌设板20和第二嵌设板21分别嵌设进两个嵌设口12内,还可以对盖板2起到导向作用,提高盖板2与容纳盒1的组装效果。
可选的,第一嵌设板20与第二嵌设板21分别一一对应地密封嵌设在两个嵌设口12内。第一嵌设板20和第二嵌设板21还可以对两个嵌设口12起到封堵的效果,以提高电池模组的封闭效果,防止外界的粉尘等杂质进入电池模组内。具体的,第一嵌设板20和第二嵌设板21可以通过尺寸设计,以达到第一嵌设板20的边沿与嵌设口12的边沿紧密贴合、第二嵌设板21的边沿与嵌设口12的边沿紧密贴合的效果。此外,第一嵌设板20和第二嵌设板21还可以通过密封条与对应的嵌设口12进行密封,同样可以实现电池模组的封闭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将电池模组壳体的容纳盒1、盖板2设置成由碳纤维或者复合碳纤维制成,碳纤维或复合碳纤维抗拉强度大,可在减薄电池模组壳体厚度、减小电池模组壳体占用空间、提高电池模组能量密度的基础上,使电池模组壳体保持较高的抗挤压强度,以在内部电芯3窜动、膨胀挤压和外部挤压的双重作用下维持稳定;且碳纤维、复合碳纤维的比重小,制成的容纳盒1、盖板2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模组壳体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效果,降低电动车辆的能耗,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延伸至所述容纳盒的外侧面;
盖板,所述盖板覆盖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上并与所述容纳盒共同限定出封闭设置的容纳腔;
所述容纳盒与所述盖板中,至少有一个由碳纤维或复合碳纤维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盖板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容纳盒螺栓紧固。
4.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嵌设口,任一所述嵌设口均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槽壁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架相对设置,所述嵌设口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连接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嵌设板和第二嵌设板,所述第一嵌设板和所述第二嵌设板分别一一对应地嵌设在两个所述嵌设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设板与所述第二嵌设板分别一一对应地密封嵌设在两个所述嵌设口内。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