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模组支架和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1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层模组支架和电池包括。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即电动汽车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道路。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增多,用户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及动力输出装置,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是其续航能力的保障,增加电池模组是增加电量、提升续驶里程的主要方案。

若车内空间满足的条件下,通常会布置双层电池模组,由此增大电动车续驶里程。双层电池模组之间需要通过安装支架进行连接以保证电池模组的安装性及安全性。

目前,安装支架通常是固定在底层的电池模组上,顶层的电池模组固定于安装支架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双层模组支架,该双层模组支架可将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分别限定在不同的位置,可使得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分别进行安装,彼此之间互不干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层模组支架,所述双层模组支架包括一对支撑体,一对所述支撑体彼此相互间隔对置,所述双层模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一对所述支撑体之间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顶面形成为能够支撑顶层电池模组的支撑面,所述连接体和一对所述支撑体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底层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双层模组支架并使得双层模组支架具有支撑面和容纳空间,从而能够使得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分别进行安装,彼此互不干涉。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顶部的一对支撑部,一对所述支撑部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一对所述支撑部能够共同支撑所述连接体,并且一对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有避让凹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顶端设置有供将所述支撑体和所述连接体彼此相固定的紧固件通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支撑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本体内设置有减重腔室;和/或

所述支撑部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支撑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的壁上设置有能够加强所述支撑体的强度的加强筋,其中: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支撑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和/或

所述支撑体的背离所述底层电池模组的壁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供将所述支撑体固定于待固定体的固定件穿过的过孔。

优选地,所述双层模组支架包括多对所述支撑体以及分别连接在相应的成对的所述支撑体之间的多个所述连接体,其中:成对的所述支撑体和相应的所述连接体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相应的所述底层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

优选地,当设置有所述加强筋时,所述加强筋设置于相应的所述支撑体的朝向所述底层电池模组的面,其中:所述加强筋能够对相应的所述底层电池模组进行限定。

优选地,所述双层模组支架包括设置于成对的所述支撑体之间的加强支撑体,所述加强支撑体能够支撑所述连接体。

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朝向所述底层电池模组的底面的一对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支撑于成对的所述支撑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模组支架、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底层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顶层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支撑面。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模组支架,可将电池包中的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分别限定在双层模组支架的不同位置,二者可分别进行安装,由此使得二者彼此之间互不干涉,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层模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层模组支架应用于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结构的肢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并未示出顶层电池模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层模组支架中的多个支撑体拼合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层模组支架中的连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双层模组支架;12-支撑体;120-支撑板;121-减重孔;122-支撑板本体;123-加强筋;124-支撑部;125-定位块;126-避让凹槽;127-固定件;128-安装孔;129-减重腔室;14-连接体;140-支撑面;142-连接板;144-加强部;146-避让凹口;16-紧固件;18-加强支撑体;22a-顶层电池模组;22b-底层电池模组;40-电池包;42-底壳;44-电池配电盒;46-电流传感器;48-电气件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结合附图和实际应用中所示的方位理解,“内、外”是指部件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40可包括底壳42,底壳42上可安装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由并排排布的多个电芯形成,电芯的排布方向为电池模组的长度方向,电池模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电池包40内还可设置有电气部件如电池配电盒44和电流传感器4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模组支架,双层模组支架10包括一对支撑体12,一对支撑体12彼此相互间隔对置,双层模组支架10还包括设置在一对支撑体12之间的连接体14,连接体14的顶面形成为能够支撑顶层电池模组22a的支撑面140,如图2中所示,支撑面140还能够支撑电池包的电气件如电池配电盒44和电流传感器46,连接体14和一对支撑体12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容纳空间。通过设置双层模组支架10并使得双层模组支架10具有支撑面140和容纳空间,从而能够使得顶层电池模组22a和底层电池模组22b分别进行安装,彼此互不干涉即安装过程和使用过程均互不干涉。其中,安装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将底层电池模组22b安装完成后,底层电池模组22b可通过打入端板的底层固定螺栓固定于底壳42,之后将双层模组支架10安装于底壳42,其中,可先将支撑体12安装于底壳42,在将连接体14设置在成对的支撑体12上,最后在连接体14的支撑面140上安装顶层电池模组22a,顶层电池模组22a可通过打入端板的顶层固定螺栓固定于连接体14。由于顶层电池模组22a和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安装过程互不干涉,因此,底层电池模组22b可与相应的顶层电池模组22a正对布置,由此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并且由于可使得正对布置,可在顶层留设出更多的空间以安装电池包的电气件如电池配电盒44和电流传感器46,由此,避免电池包内的线束、铜排彼此相互干涉,提升了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其中,支撑体12和连接体14均可为铝件,以降低双层模组支架10的重量。

另外,在安装的过程中,可在底层电池模组22b和底壳42之间设置第一加热膜,第一加热膜能够对相应的底层电池模组22b加热,通过加热电池模组,从而提高电池包在低温下的使用性能,当然,还可在连接体14和相应的顶层电池模组22a之间的第二加热膜,优选地,可在第二加热膜和连接体14之间设置导热层,从而能够及时排散顶层电池模组22a的热量,大大减少电池模组的温差。

为了充分利用车内空间,底层电池模组22b在成对的支撑体12之间延伸,也就是说,可使得底层电池模组22b的两个端板分别与相应的支撑体12相对,当然,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还可根据需求,可在成对的支撑体12之间设置并排排布的多个如两个底层电池模组22b,即可在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布置多个底层电池模组22b。其中,可在支撑体12与相应的底层电池模组22b的端板之间留设间隙,这样可为电芯的膨胀留设出空间,使得支撑体12与膨胀后的底层电池模组22b彼此之间互不干涉,提高了安全性。

结合图1和图4中所示,支撑体12可包括支撑板120,支撑板120可包括支撑板本体122以及设置于支撑板本体122的顶部即支撑板本体122的远离底壳42的顶面的一对支撑部124,一对支撑部124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一对支撑部124能够共同支撑连接体14,并且一对支撑部124之间可形成有避让凹槽126,以便于连接于相应的底层电池模组22b的输出极的外部电连接件如铜排通过,当然还便于其他部件的通过,此处不再赘述。

可在支撑部124的顶端设置供将支撑体12和连接体14彼此相固定的紧固件16如紧固螺栓通过的安装孔128,安装孔128可沿支撑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16穿过安装孔128后可固定于底壳42。

为了降低整个电池包的重量,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如图4中所示,可在支撑板本体122内设置减重腔室129。支撑体12可为一体件,例如可使得支撑体12一体成型。

另外,可在支撑部124的顶端设置沿支撑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减重孔121,由此,可进一步减轻双层模组支架10的重量。

如图5中所示,可在支撑体12的壁上设置能够加强支撑体12的强度的加强筋123,其中,加强筋123可沿支撑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

结合图1和图4中所示,可在支撑体12的背离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壁上设置定位块125,可在定位块125上设置供将支撑体12固定于待固定体如底壳42的固定件127穿过的过孔。

为了容纳更多的底层电池模组22a和顶层电池模组22b,双层模组支架10可包括多对支撑体12以及分别连接在相应的成对的支撑体12之间的多个连接体14,其中:成对的支撑体12和相应的连接体14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相应的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容纳空间。其中,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支撑体12可形成为一体件,当然为了便于制备,可使得其中的一些支撑体12形成为一体件,而剩余支撑体12则可形成为另一一体件,两个一体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加强筋123可设置于相应的支撑体12的朝向底层电池模组22b的面,其中:加强筋123能够对相应的底层电池模组22b进行限定,这样,可使得位于同一列的相邻的底层电池模组22b之间形成间隙,避免相邻的底层电池模组22b之间的干涉。优选地,加强筋123可设置于支撑体12的靠近相邻的支撑体12的一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层模组支架10的整体稳固性,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可在成对的支撑体12之间设置加强支撑体18,加强支撑体18能够支撑连接体14。其中,加强支撑体18的结构与支撑体12的结构相同,至于支撑体12的结构已在前述内容中被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支撑体18可将相应的容纳空间分隔为分别能够容纳相应的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分隔空间。

如图6中所示,连接体14可包括连接板142以及设置于连接板142的朝向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底面的一对加强部144,加强部144可支撑于成对的支撑体12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支撑部124。通过将连接体14设置成为上述结构,不仅使得连接体14的强度较好,而且也减轻了连接体14的重量。其中,加强部144内设置有沿加强部1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通孔以进一步减少连接体14的重量。

此外,可在连接板142的背离底层电池模组22b的顶面设置电气件安装部48,优选地,可设置多个电气件安装部48,由此可将电气件如电池配电盒44、电流传感器46分别安装于相应的电气件安装部48。电气件安装部48可包括设置于连接板142的安装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电池包40可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模组支架10、顶层电池模组22a和底层电池模组22b,其中:底层电池模组22b可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顶层电池模组22a可安装于支撑面140。其中,双层模组支架10可安装于电池包40的底壳42。通过在电池包40中设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模组支架10,可将电池包中的顶层电池模组22a和底层电池模组22b分别限定在双层模组支架10的不同位置,二者可分别进行安装,由此使得二者彼此之间互不干涉,大大提高了电池包40的使用安全性。结合图2和图3中所示,可设置两排底层电池模组22b,每排底层电池模组22b中可设置有多个如五个底层电池模组22b,相应的,可设置两排顶层电池模组22a,每排顶层电池模组22a中,可设置有多个如四个顶层电池模组22a,由此,同一排上的顶层电池模组22a的个数少于底层电池模组22b的个数,这样,可在顶层留设出充足的空间以能够在连接体14上设置电池包40的电气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10)包括一对支撑体(12),一对所述支撑体(12)彼此相互间隔对置,所述双层模组支架(10)还包括设置在一对所述支撑体(12)之间的连接体(14),所述连接体(14)的顶面形成为能够支撑顶层电池模组(22a)的支撑面(140),所述连接体(14)和一对所述支撑体(12)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2)包括支撑板(120),所述支撑板(120)包括支撑板本体(12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122)的顶部的一对支撑部(124),一对所述支撑部(124)彼此相互间隔设置,一对所述支撑部(124)能够共同支撑所述连接体(14),并且一对所述支撑部(124)之间形成有避让凹槽(1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24)的顶端设置有供将所述支撑体(12)和所述连接体(14)彼此相固定的紧固件(16)通过的安装孔(128),所述安装孔(128)沿所述支撑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122)内设置有减重腔室(129);和/或

所述支撑部(124)的顶端设置有沿所述支撑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减重孔(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2)的壁上设置有能够加强所述支撑体(12)的强度的加强筋(123),其中:所述加强筋(123)沿所述支撑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和/或

所述支撑体(12)的背离所述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壁上设置有定位块(125),所述定位块(125)上设置有供将所述支撑体(12)固定于待固定体的固定件(127)穿过的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10)包括多对所述支撑体(12)以及分别连接在相应的成对的所述支撑体(12)之间的多个所述连接体(14),其中:成对的所述支撑体(12)和相应的所述连接体(14)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相应的所述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当设置有所述加强筋(123)时,所述加强筋(123)设置于相应的所述支撑体(12)的朝向所述底层电池模组(22b)的面,其中:所述加强筋(123)能够对相应的所述底层电池模组(22b)进行限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模组支架(10)包括设置于成对的所述支撑体(12)之间的加强支撑体(18),所述加强支撑体(18)能够支撑所述连接体(14)。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4)包括连接板(142)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42)的朝向所述底层电池模组(22b)的底面的一对加强部(144),所述加强部(144)支撑于成对的所述支撑体(12)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部(124)。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40)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模组支架(10)、顶层电池模组(22a)和底层电池模组(22b),其中:所述底层电池模组(22b)安装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顶层电池模组(22a)安装于所述支撑面(14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模组支架和电池包,所述双层模组支架包括一对支撑体,一对所述支撑体彼此相互间隔对置,所述双层模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一对所述支撑体之间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顶面形成为能够支撑顶层电池模组的支撑面,所述连接体和一对所述支撑体共同围合形成能够容纳底层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该双层模组支架可将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分别限定在不同的位置,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可分别进行安装,彼此之间互不干涉。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上述双层模组支架,可将电池包中的顶层电池模组和底层电池模组分别限定在双层模组支架的不同位置,二者可分别进行安装,互不干涉,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轩;陈许超;范建宇;王博文;张兴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