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



背景技术:

隔墙是用于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墙。装配式室内隔墙具有重量小、厚度薄的特点,采用装配式室内隔墙能够减少对楼板的荷载并增加室内空间的使用面积。目前,装配式室内隔墙大多为非承重隔墙,主要包括建筑砌块内隔墙、轻质条板内隔墙、轻钢龙骨石膏板内隔墙三种体系。对于轻钢龙骨内隔墙体系,其墙板多采用石膏板、石棉板、发泡板等板材,通过轻钢龙骨体系进行固定并与楼板、侧立面墙体进行连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0530042u,其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内隔墙结构,包括模块化内隔墙以及安装在模块化内隔墙右端的u型龙骨,所述模块化内隔墙包括轻钢龙骨和横撑龙骨组成的内隔墙框体,所述轻钢龙骨和横撑龙骨组成的内隔墙框体通过布置的铝箔纸形成内隔墙空腔,在内隔墙空腔内填充隔音棉形成模块化内隔墙,所述u型龙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模块化内隔墙的右端。该类轻钢龙骨隔墙,其主要通过轻钢龙骨体系进行墙板的安装和固定,然后将装配完毕的隔墙整体进行现场施工安装。该类轻钢龙骨隔墙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隔墙的墙板通常只有一层,龙骨系统对该一层墙板进行固定安装,这也导致了在满足隔墙厚度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隔墙的厚度完全由墙板厚度来满足,从而增加了隔墙整体的重量,进而增加了对各个节点连接强度的要求;由于隔墙整体只有一层墙板,这也导致了隔墙整体为实心结构,当需要进行各种线路的布线安装中时,需要在墙板上进行开槽作业,从而增加了作业工序、破坏了墙板表面的完整度,并于施工现场产生新的建筑垃圾;轻钢龙骨系统对墙板的固定和包覆通常只涉及左右两侧面和墙板之间拼接面,对于墙板与上、下楼板节点处,则是由墙板的上、下端面直接与楼板或连接件进行抵接,而在现场施工作业环节中,不可避免地会使墙板产生位移、晃动,从而造成墙板端面的损伤。

前述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轻钢龙骨系统。由于轻钢龙骨系统的横、竖龙骨的翼缘板之间所形成的卡置和/或容置空间仅能卡置和/或容置一层隔墙的墙板,这导致了隔墙整体的厚度只能通过墙板厚度来满足,也缺少了线路进行布线、走线所需要的空间,同时也缺少了对墙板上下端面进行保护或包覆的型材龙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通过设置一体三层的支撑龙骨系统及上下端面的包覆龙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包括至少两道竖龙骨和至少一道水平龙骨,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竖龙骨包括第一竖缘板和位于第一竖缘板同侧的多道第一横缘板,多道第一横缘板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一竖缘板的上下两端部,其余第一横缘板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之间,端部的第一横缘板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横缘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墙板的第一容置腔,中部相邻的两道第一横缘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所述水平龙骨包括第二横缘板和位于第二横缘板两侧的多道第二竖缘板,多道第二竖缘板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二横缘板的左右两端,其余第二竖缘板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之间,端部的第二竖缘板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竖缘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墙板的第三容置腔,中部相邻的两道第二竖缘板之间形成第四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三容置腔相匹配,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所述第四容置腔相匹配,所述第一横缘板和所述第二竖缘板的数量、位置相匹配;所述水平龙骨的端部折弯后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竖缘板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的部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竖龙骨呈上下对称结构,位于第一竖缘板端部的两道第一横缘板的尺寸相同,其余第一横缘板相互对称分布于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之间且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缘板的数量为四道,该四道第一横缘板的尺寸相同,所述竖龙骨呈上下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平龙骨整体为对称结构,位于第二横缘板端部的两道第二竖缘板的尺寸相同,其余第二竖缘板相互对称分布于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之间且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缘板的数量为四道,该四道第二竖缘板的尺寸相同,所述水平龙骨整体为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平龙骨的数量为三道,该三道水平龙骨距离地面的高度依次为200-400mm、1050-1250mm、1800-2000mm。

优选的,所述水平龙骨的端部向上或向下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一竖缘板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的部分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竖龙骨上下两端部的铝框条,所述铝框条包括第三横缘板和位于第三横缘板两端部并向同侧延伸的第三竖缘板,所述第三横缘板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六容置腔,所述第三竖缘板与第六容置腔的侧边部之间形成第五容置腔,所述第五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缘板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折弯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横缘板上均布有多个穿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缘板上的穿线孔共开设有三组,每组包括至少两个穿线孔,该至少两个穿线孔呈横向或纵向分布,该三组穿线孔距离地面的高度依次为200-400mm、1050-1250mm、1800-2000m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竖龙骨对室内隔墙的墙板进行竖向夹持,所述水平龙骨对室内隔墙的墙板进行水平夹持,通过竖龙骨和水平龙骨的横、竖夹持,从而固定室内隔墙的墙板;第一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用于卡置墙板,竖龙骨和水平龙骨均具有两个第一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从而实现了室内隔墙的双层墙板,在满足同等隔墙厚度的设计要求下,墙板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了室内隔墙的整体重量并减少了对连接节点的强度要求;通过对竖龙骨设置两个第一容置腔和一个第二容置腔、对水平龙骨设置两个第三容置腔和一个第四容置腔,从而使得室内隔墙形成了双层墙体、一体三层的支撑系统和结构,需要于室内隔墙内部布设的各种线路、管路,其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置腔和第四容置腔中,从而无需再在墙板上进行开槽作业,减少了施工工序并保证了墙板的完整度,同时第二横缘板还可以对所铺设的各种线路、管路进行支撑;所述铝框条的第五容置腔用于容置室内隔墙的墙板,通过设置铝框条及第五容置腔,可以对墙板的端部进行保护,防止墙板因晃动、位移等造成的端部损伤;通过第三横缘板中部凹设的第六容置腔,可以容置用于连接室内隔墙与上、下楼板的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形成室内隔墙的双层墙体、一体三层的支撑系统和支撑结构,降低墙板的厚度及室内隔墙整体的自重和对连接节点的强度要求,并为墙体内各种管线的铺设预留容置空间从而保证墙板的完整度,还能够对墙板的上下端面进行保护从而减少墙板端部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竖龙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龙骨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铝框条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1、竖龙骨,111、第一竖缘板,112、第一横缘板,113、第一容置腔,114、第二容置腔,115、穿线孔,12、水平龙骨,121、第二横缘板,122、第二竖缘板,123、第三容置腔,124、第四容置腔,13、铝框条,131、第三横缘板,132、第三竖缘板,133、第五容置腔,134、第六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包括至少两道竖龙骨11和至少一道水平龙骨12,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竖龙骨11包括第一竖缘板111和位于第一竖缘板111同侧的多道第一横缘板112,多道第一横缘板112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一竖缘板111的上下两端部,其余第一横缘板112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112之间,端部的第一横缘板1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横缘板11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墙板的第一容置腔113,中部相邻的两道第一横缘板112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114;所述水平龙骨12包括第二横缘板121和位于第二横缘板121两侧的多道第二竖缘板122,多道第二竖缘板122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二横缘板121的左右两端,其余第二竖缘板122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122之间,端部的第二竖缘板122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竖缘板12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墙板的第三容置腔123,中部相邻的两道第二竖缘板122之间形成第四容置腔124;所述第一容置腔113和所述第三容置腔123相匹配,所述第二容置腔114和所述第四容置腔124相匹配,所述第一横缘板112和所述第二竖缘板122的数量、位置相匹配;所述水平龙骨12的端部折弯后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位于第二容置腔114内的部分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龙骨12的端部向上或向下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位于第二容置腔114内的部分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道第一横缘板112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置腔113与所述第二容置腔114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多道第二竖缘板122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容置腔123和所述第四容置腔124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称之尺寸是指各附图中所示部件的长、宽和高;所称之方向是指各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和前后。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龙骨11对室内隔墙的墙板进行竖向夹持,所述水平龙骨12对室内隔墙的墙板进行水平夹持,通过竖龙骨11和水平龙骨12的横、竖夹持,从而固定室内隔墙的墙板;第一容置腔113和第三容置腔123用于卡置墙板,竖龙骨11和水平龙骨12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容置腔113和两个第三容置腔123,从而实现了室内隔墙的双层墙板,在满足同等隔墙厚度的设计要求下,单层墙板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从而降低了室内隔墙的整体重量并减少了对连接节点的强度要求;通过对竖龙骨11设置两个第一容置腔113和一个第二容置腔114、对水平龙骨12设置两个第三容置腔123和一个第四容置腔124,从而使得室内隔墙形成了一体三层的支撑系统和结构,需要于室内隔墙内部布设的各种线路、管路,其可以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14和第四容置腔124中,从而无需再在墙板上进行开槽作业,减少了施工工序并保证了墙板的完整度;同时第二横缘板121还可以对所铺设的各种线路、管路进行支撑。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2所示,所述竖龙骨11呈上下对称结构,位于第一竖缘板111端部的两道第一横缘板112的尺寸相同,其余第一横缘板112相互对称分布于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112之间且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位于第一竖缘板111端部的两道第一横缘板112和其余第一横缘板112的长度相同或不同、高度相同或不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缘板112的数量为四道,该四道第一横缘板112的尺寸相同,所述竖龙骨11呈上下对称结构。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四道第一横缘板112使得竖龙骨11形成两个第一容置腔113和一个第二容置腔114,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室内隔墙形成双层墙板、一体三层的支撑系统和支撑结构,进而实现降低单层墙板厚度和自重并为各种线路、管线的铺设提供空间的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参照图3所示,所述水平龙骨12整体为对称结构,位于第二横缘板121端部的两道第二竖缘板122的尺寸相同,其余第二竖缘板122相互对称分布于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122之间且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位于第二横缘板121端部的两道第二竖缘板122和其余第二竖缘板122的长度相同或不同、高度相同或不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缘板122的数量为四道,该四道第二竖缘板122的尺寸相同,所述水平龙骨12整体为对称结构。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四道第二竖缘板122使得水平龙骨12形成两个第三容置腔123和一个第四容置腔124,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室内隔墙形成双层墙板、一体三层的支撑系统和支撑结构,进而实现降低单层墙板厚度和自重并为各种线路、管线的铺设提供空间的效果,并且第二横缘板121还可以为所铺设的各种线路、管路进行承托。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龙骨12整体为对称结构,是指水平龙骨12整体呈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至3任一的基础上,参照图1所示,所述水平龙骨12的数量为三道,该三道水平龙骨12距离地面的高度依次为200-400mm、1050-1250mm、1800-2000mm。

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水平龙骨12设置为三道并设置三道水平龙骨12的垂直高度,是因为考虑到日常室内插座的使用高度,利用水平龙骨12的第二横缘板121形成室内设备、开关的管线通道,用于铺设各种管线。

实施例5: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1、4所示,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还包括设置于竖龙骨11上下两端部的铝框条13,所述铝框条13包括第三横缘板131和位于第三横缘板131两端部并向同侧延伸的第三竖缘板132,所述第三横缘板13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六容置腔134,所述第三竖缘板132与第六容置腔134的侧边部之间形成第五容置腔133,所述第五容置腔133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3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容置腔133和所述第六容置腔134的尺寸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容置腔133用于容置室内隔墙的墙板,通过设置铝框条13及第五容置腔133,可以对墙板的端部进行保护,防止墙板因晃动、位移等造成的端部损伤;通过第三横缘板131中部凹设的第六容置腔134,可以容置用于连接室内隔墙与上、下楼板的连接件。

实施例6:

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1所示,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上开设有穿线孔115,所述穿线孔115位于所述折弯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横缘板上121均布有多个穿孔。

本实施例中,开设的穿线孔115用于各种线路、管路的穿设。之所以将穿线孔115设置于折弯部的上方,是因为可以通过水平龙骨12的第二横缘板121对穿设的各种线路、管路进行承托。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道竖龙骨11的第一竖缘板111上的穿线孔115相互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上开设有至少一组穿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上位于同一位置处的穿线孔11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上的穿线孔115共开设有三组,每组包括至少两个穿线孔115,该至少两个穿线孔115呈横向或纵向分布,该三组穿线孔115距离地面的高度依次为200-400mm、1050-1250mm、1800-200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穿孔为圆形孔、方形孔、圆角矩形孔、长条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

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穿线孔115设置为三组并设置了具体的高度,是因为考虑到日常室内插座、开关的使用高度,如照明设备的开关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50-1250mm,柜式空调的插座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00-400mm,挂式空调的插座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800-2000mm。

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在第二横缘板121上设置穿孔,一方面可以为室内隔墙内部所铺设的各种管线预留出上下分布的通道,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不影响承载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平龙骨12的用材及自重。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所相同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上面详细的说明中,参考了附图,附图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典型地确定类似的部件,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指明。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及权利要求书中所描述的图示说明的实施方案不意味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文所呈现的主题的精神或范围下,其他实施方案可以被使用,并且可以作其他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包括至少两道竖龙骨(11)和至少一道水平龙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龙骨(11)包括第一竖缘板(111)和位于第一竖缘板(111)同侧的多道第一横缘板(112),多道第一横缘板(112)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一竖缘板(111)的上下两端部,其余第一横缘板(112)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112)之间,端部的第一横缘板(1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横缘板(11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墙板的第一容置腔(113),中部相邻的两道第一横缘板(112)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114);所述水平龙骨(12)包括第二横缘板(121)和位于第二横缘板(121)两侧的多道第二竖缘板(122),多道第二竖缘板(122)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二横缘板(121)的左右两端,其余第二竖缘板(122)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122)之间,端部的第二竖缘板(122)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竖缘板(122)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墙板的第三容置腔(123),中部相邻的两道第二竖缘板(122)之间形成第四容置腔(124);所述第一容置腔(113)和所述第三容置腔(123)相匹配,所述第二容置腔(114)和所述第四容置腔(124)相匹配,所述第一横缘板(112)和所述第二竖缘板(122)的数量、位置相匹配;所述水平龙骨(12)的端部折弯后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位于第二容置腔(114)内的部分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龙骨(11)呈上下对称结构,位于第一竖缘板(111)端部的两道第一横缘板(112)的尺寸相同,其余第一横缘板(112)相互对称分布于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112)之间且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缘板(112)的数量为四道,该四道第一横缘板(112)的尺寸相同,所述竖龙骨(11)呈上下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龙骨(12)整体为对称结构,位于第二横缘板(121)端部的两道第二竖缘板(122)的尺寸相同,其余第二竖缘板(122)相互对称分布于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122)之间且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缘板(122)的数量为四道,该四道第二竖缘板(122)的尺寸相同,所述水平龙骨(12)整体为对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龙骨(12)的数量为三道,该三道水平龙骨(12)距离地面的高度依次为200-400mm、1050-1250mm、1800-20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龙骨(12)的端部向上或向下折弯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位于第二容置腔(114)内的部分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竖龙骨(11)上下两端部的铝框条(13),所述铝框条(13)包括第三横缘板(131)和位于第三横缘板(131)两端部并向同侧延伸的第三竖缘板(132),所述第三横缘板(131)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六容置腔(134),所述第三竖缘板(132)与第六容置腔(134)的侧边部之间形成第五容置腔(133),所述第五容置腔(133)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13)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上开设有穿线孔(115),所述穿线孔(115)位于所述折弯部的上方;所述第二横缘板上(121)均布有多个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缘板(111)上的穿线孔(115)共开设有三组,每组包括至少两个穿线孔(115),该至少两个穿线孔(115)呈横向或纵向分布,该三组穿线孔(115)距离地面的高度依次为200-400mm、1050-1250mm、1800-20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隔墙用龙骨,包括至少两道竖龙骨和至少一道水平龙骨,所述竖龙骨包括第一竖缘板和位于第一竖缘板同侧的多道第一横缘板,多道第一横缘板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一竖缘板的上下两端部,其余第一横缘板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一横缘板之间;所述水平龙骨包括第二横缘板和位于第二横缘板两侧的多道第二竖缘板,多道第二竖缘板中的两道分布于第二横缘板的左右两端,其余第二竖缘板分布于该两道端部第二竖缘板之间;所述水平龙骨的端部折弯后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一竖缘板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的部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室内隔墙板厚度及室内隔墙整体的自重和对连接节点的强度要求,并保证墙板的完整度和保护墙板的上下端面。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亮;魏泽雨;苟欢;熊奘;武建振;江海兵;钱泽军;李宏伟;彭明琦;郭成文;敬炳欣;刘金英;李更欣;李金辉;贾鹏飞;余天江;齐九鹏;刘百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太伟宜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太伟宜居(河北)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