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建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
背景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的普及,砌砖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少,轻质隔墙板作为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墙主要材料,在房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轻质隔墙板在使用时,将轻质隔墙板通过砂浆进行砌筑。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988343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轻质隔墙板,包括隔墙板上层,所述隔墙板上层内部设置有隔墙板凹槽,且隔墙板上层底部连接有隔墙板主体,所述隔墙板主体左侧壁固定有隔墙板接头,且隔墙板主体内部安装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上方设置有隔音层,且中空管底部连接有隔墙板下层,所述隔墙板主体右侧壁设置有隔墙板接头槽,且隔墙板接头槽内侧壁设置有溢浆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在安装隔墙板时,隔墙板通过砂浆实现与房顶和地面之间的固定,当使用者需要对房屋内空间进行重新划分时,需要敲除墙体与房顶、地面连接处的砂浆,其拆装的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具有便于拆装墙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下端连接有供墙体左右滑动的滑轨,所述滑轨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墙体顶面上下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墙体上连接有用于支撑顶板的支撑组件,所述顶板左右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固定于房顶,所述顶板与墙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装饰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墙体的安装时,根据墙体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划线定位,将滑轨和导杆分别固定于地面和房顶上,将墙体下端对齐滑轨、上端对齐导杆移动,当墙体移动到目的地后,通过支撑组件支撑墙体上端的顶板,通过撑开墙体与顶板,实现墙体与滑轨和导杆的稳固连接,最后将装饰板与顶板和墙体固定;当需要更改布局,拆卸墙体时,首先拆卸顶板与墙体之间的装饰板,使支撑组件带动顶板向靠近墙体的方向移动,之后将墙体与滑轨和导杆分离,拆卸滑轨和导杆,并将滑轨和导轨安装到更改格局后所要安装的位置,重复上述安装步骤,实现墙体的便捷拆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墙体上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螺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墙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导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墙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导向件,当需要撑开墙体与顶板时,通过转动螺纹套筒,使第一螺杆向远离套筒的方向移动,实现对顶板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件为连接于顶板底部的插杆,所述墙体上开设有供插杆上下滑动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板相对墙体上下移动时,插杆上下滑动于滑槽内,实现顶板相对墙体垂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底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于滑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便于实现墙体相对滑轨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底部设置有供滑轮容纳的凹槽,所述滑轮上连接有驱动滑轮进出凹槽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轮能够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收入凹槽内,当墙体移动到目的地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滑轮移动进入凹槽内,便于实现墙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滑轮上的第二螺杆,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螺接于第二螺杆上的套环,所述套环贯穿至墙体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滑轮移动进入凹槽内时,由于套环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套环,使第二螺杆带动滑轮移动进入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轨包括两个沿滑轨延伸方向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上部连接有加固板,加固板设置为从远离墙体的一侧向靠近墙体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为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和加固板增加与墙体底面的接触面在,增加墙体下部与滑轨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墙体顶面开设有卡槽,所述装饰板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于卡槽内的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装饰板安装于墙体与顶板之间时,通过卡槽与卡条的固定,与分离,从而实现装饰板与墙体的固定与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墙体的便捷拆装;
2.由于墙体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导向件,当需要撑开墙体与顶板时,通过转动螺纹套筒,使第一螺杆向远离套筒的方向移动,实现对顶板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滑轮的结果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体;11、滑槽;12、凹槽;13、插槽;14、卡槽;2、滑轨;21、挡板;22、加固板;3、导杆;4、顶板;41、容纳部;5、螺纹套筒;6、第一螺杆;7、插杆;8、滑轮;9、装饰板;91、卡条;10、套环;15、第二螺杆;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1,包括墙体1、滑轨2和导杆3,墙体1左右滑动于滑轨2内,滑轨2包括两个沿滑轨2延伸方向设置的挡板21,挡板21上端连接有加固板22,加固板22设置为从远离墙体1的一端向靠近墙体1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为斜面,通过挡板21和加固板22增加墙体1与滑轨2连接的稳固性。墙体1上端上下滑动连接有顶板4,顶板4靠近导杆3的一侧开设有与导杆3适配的容纳部41,当进行墙体1的安装时,将滑轨2与导杆3分别与地面和房顶固定,之后将墙体1滑动至下端与滑轨2连接,墙体1上端与导杆3连接。
参照图2,墙体1顶面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墙体1上的螺纹套筒5,螺纹套筒5内螺接有第一螺杆6,第一螺杆6与顶板4固定连接,墙体1与顶板4之间设置有导向件,本实施例中导向件为连接于顶板4上的插杆7,墙体1上开设有供插杆7上下滑动的滑槽11,当需要向上移动顶板4时,通过转动螺纹套筒5,使第一螺杆6向远离螺纹套筒5的方向移动,实现顶板4相对墙体1向上移动,当螺纹套筒5带动顶板4抵紧导杆3时,实现墙体1与滑轨2和导杆3的稳固连接。
参照图3和图4,墙体1下端设置有滑轮8,墙体1对应滑轮8安装的位置设置有供滑轮8容纳的凹槽12,滑轮8上连接有第二螺杆15,第二螺杆15上螺接有套环10,第二螺杆15远离滑轮8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16,墙体1于凹槽12上端设置有供限位块16上下移动的插槽13,套环10贯穿至墙体1的外部,当需要移动墙体1时,转动套环10,使第二螺杆15沿插槽13向下移动,使滑轮8部分露出凹槽12,从而实现墙体1的便捷移动,当墙体1移动至目的地后,驱动套环10带动滑轮8完全移动至凹槽12内,实现滑轮8的收纳。在进行墙体1的生产时,将滑轮8嵌设于墙体1中,并预留出滑轮8移动所需要的空间。
参照图2和图5,顶板4在第一螺杆6的作用下抵接导杆3时,墙体1被固定,顶板4与墙体1之间的缝隙填充海绵等填充材质,墙体1顶面开设有卡槽14,顶板4和墙体1之间设置有装饰板9,装饰板9靠近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于卡槽14内的卡条91,当缝隙填充完毕后,将装饰板9安装于顶板4与墙体1之间,实现墙体1整体的美观,装饰板9远离卡条91的一侧可切割,根据顶板4与墙体1之间的距离切割装饰板9至合适的尺寸。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根据需要调整房间空间布局时,拆卸墙体1与顶板4之间的装饰板9,去除墙体1与顶板4之间的填充物,转动螺纹套筒5,使顶板4向靠近墙体1的方向移动,顶板4移动完毕后,转动墙体1下部的套环10,使第二螺杆15带动滑轮8部分露出凹槽12,之后将墙体1与导杆3和滑轨2分离,拆卸导杆3和滑轨2,并将导杆3和滑轨2安装至新的安装位置,依次将墙体1移动至滑轨2与导杆3之间,收缩滑轮8,调整顶板4与墙体1的距离,使顶板4抵紧导杆3,之在顶板4与墙体1之间填充海绵,并安装装饰板9,实现墙体1位置的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墙体1的便捷拆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下端连接有供墙体(1)左右滑动的滑轨(2),所述滑轨(2)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墙体(1)顶面上下滑动连接有顶板(4),所述墙体(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顶板(4)的支撑组件,所述顶板(4)左右滑动连接有导杆(3),所述导杆(3)固定于房顶,所述顶板(4)与墙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装饰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墙体(1)上的螺纹套筒(5),所述螺纹套筒(5)内螺接有第一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6)与顶板(4)固定连接,所述墙体(1)与顶板(4)之间设置有导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连接于顶板(4)底部的插杆(7),所述墙体(1)上开设有供插杆(7)上下滑动的滑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底部连接有滑轮(8),所述滑轮(8)滑动连接于滑轨(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底部设置有供滑轮(8)容纳的凹槽(12),所述滑轮(8)上连接有驱动滑轮(8)进出凹槽(12)的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滑轮(8)上的第二螺杆(15),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螺接于第二螺杆(15)上的套环(10),所述套环(10)贯穿至墙体(1)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包括两个沿滑轨(2)延伸方向设置的挡板(21),所述挡板(21)上部连接有加固板(22),加固板(22)设置为从远离墙体(1)的一侧向靠近墙体(1)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为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的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顶面开设有卡槽(14),所述装饰板(9)靠近墙体(1)的一侧设置有插接于卡槽(14)内的卡条(9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