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在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墙体上需要安装门窗时通常预留门窗洞口,与门窗相连的固定框嵌入预留洞口内,墙体与固定框之间的间隙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随着钢结构的大量使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式墙体逐渐被钢混结构墙体而取代。钢混结构墙体为预制件,通常是在工厂内预制好的,而连接门窗的固定框也是预制构件,固定框多采用铝合金材质,其加工精度很高,尺寸误差较小,而钢混结构墙体采用钢材质,其加工误差相对较高,由此制成的墙体尺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当钢混结构墙体在门窗洞口处需要连接固定框时,墙体连接端面至固定框的间距不等,仍需要通过向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来调整间距,给门窗居中安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有效解决了钢混多腔结构墙体在安装门窗时位置偏差调整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包括栓-管砼抗震墙以及与门窗固定量相连的副框,栓-管砼抗震墙为多腔钢混结构,腔体内灌注混凝土,副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螺栓孔,栓-管砼抗震墙的连接端面上预设有螺母,副框外壁的连接板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栓-管砼抗震墙的预设螺母上。
进一步,所述副框采用铝合金材质或者钢材质。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与副框焊接固定或采用螺栓固定。
进一步,所述预设螺母焊接在栓-管砼抗震墙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预设螺母预埋在栓-管砼抗震墙内部腔体中,栓-管砼抗震墙侧壁上对应预埋螺母处开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副框作为抗震墙与门窗固定框之间的连接体,由于副框可以采用加工精度较高的材质(如铝合金)预制,副框与门窗固定框连接时尺寸偏差可以做到较小;副框也可以采用钢材质,成本具有优势,虽然加工精度不如铝合金高,但副框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调节螺栓来调整与墙体之间的尺寸偏差,仍能很方便的居中安装门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抗震墙门窗洞口连接节点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节点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栓管砼抗震墙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主要包括栓-管砼抗震墙以及副框4。其中,栓-管砼抗震墙为多腔钢混结构,腔体内灌注混凝土,如图3所示,栓-管砼抗震墙是由多个腔体连接组合而成,一个重复出现的多腔单元是由两端的矩形钢管1、位于中间的两块对抱超短边冷弯槽钢2组合形成,超短边冷弯槽钢2两侧的卷边分别焊接于矩形钢管1侧壁上,将对穿螺栓3依次穿过两块超短边冷弯槽钢2形成的腔体,每个腔体中浇筑混凝土。
副框4的内部用于与门窗固定框相连,副框4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加工精度较高,可以减小与门窗固定框之间尺寸偏差。副框4也可以采用钢材质,成本具有优势。副框4也起到调节副框4至栓-管砼抗震墙之间距离的作用,为了实现间隙可调,副框4与栓-管砼抗震墙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具体结构为:在副框4的外壁上固定若干连接板5,连接板5上开设螺栓孔,连接板5可以焊接在副框4外壁上,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副框4外壁。栓-管砼抗震墙的连接端面固定预设螺母,预设螺母6可以如图1所示直接焊接在栓-管砼抗震墙外壁上,预设螺母也可以预埋在栓-管砼抗震墙内部腔体中,并在栓-管砼抗震墙侧壁上对应预埋螺母处开孔,然后将副框4外壁的连接板5通过调节螺栓7固定在栓-管砼抗震墙的预设螺母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栓-管砼抗震墙以及与门窗固定量相连的副框,栓-管砼抗震墙为多腔钢混结构,腔体内灌注混凝土,副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螺栓孔,栓-管砼抗震墙的连接端面上预设有螺母,副框外壁的连接板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栓-管砼抗震墙的预设螺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框采用铝合金材质或者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副框焊接固定或采用螺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螺母焊接在栓-管砼抗震墙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管砼抗震墙的门窗洞口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螺母预埋在栓-管砼抗震墙内部腔体中,栓-管砼抗震墙侧壁上对应预埋螺母处开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