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抗震墙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抗震具有重要作用。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是浙江越宫钢结构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种多腔钢混结构,承载力高,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在施工过程中,抗震墙需要在竖向进行拼装对接。拼装处的节点等强受力性能受限,在设计连接节点时需要考虑如何达到等强连接。本案正是在此背景下,设计出适用于这种多腔钢混结构抗震墙的连接节点,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连接节点不外露,受力性能良好,节点设计方便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包括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以及端板,所述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包括多个腔体,腔体沿厚度方向设有对穿螺栓,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分为上抗震墙和下抗震墙,端板位于上抗震墙与下抗震墙纵向连接处水平设置,端板上开设若干灌浆口,灌浆口与上、下抗震墙的腔体对应,端板与下抗震墙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后,通过端板的灌浆口向下抗震墙灌注混凝土,然后将端板与上抗震墙的下端面焊接固定,端板与上、下抗震墙连接后继续向上抗震腔体内灌注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包括两端的矩形钢管、对抱超短边冷弯槽钢及对穿螺栓,超短边冷弯槽钢两侧的卷边分别焊接于矩形钢管侧壁上,对穿螺栓设置在对抱超短边冷弯槽钢形成的腔体处。

进一步,所述端板上对应下抗震墙的矩形钢管腔体的灌浆口作为焊接操作口,该操作口的开口内壁与下抗震墙矩形钢管的外壁平齐,矩形钢管的管壁与端板采用角焊缝连接。

进一步,所述端板上的灌浆口开口尺寸小于下抗震墙中对应各个腔体的开口尺寸,端板上相邻灌浆口之间竖向开设焊接槽,下抗震墙的矩形钢管管壁暴露在焊接槽开口处,端板与矩形钢管管壁在焊接槽处采用塞焊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抗震墙下部的超短边冷弯槽钢处开设缺口,该缺口作为上抗震墙与端板焊接时的操作口,从缺口处对上抗震墙的矩形钢管管壁与端板进行焊缝连接,焊接完毕将超短边冷弯槽钢封堵住缺口,超短边冷弯槽钢与矩形钢管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根据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的结构特点而设计,为了令拼装处的节点达到等强连接,抗震墙纵向连接时通过端板固定,使得抗震墙的外围结构达到了等强连接效果;考虑到通过端板焊接时,抗震墙腔内的内壁不方便直接与端板焊接连接,还在连接处设计了焊接操作口和塞焊口的结构,使得抗震墙腔内的内壁钢板通过端板也达到了等效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上、下抗震墙连接节点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中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下抗震墙与端板连接采用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抗震墙与端板连接采用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包括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以及端板3,其中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结构如图2所示,是由多个腔体连接组合而成,一个重复出现的多腔单元是由两端的矩形钢管5、位于中间的两块对抱超短边冷弯槽钢6组合形成,超短边冷弯槽钢6两侧的卷边分别焊接于矩形钢管5侧壁上,将对穿螺栓7依次穿过两块超短边冷弯槽钢6形成的腔体,整个抗震墙完成纵向连接后需在每个腔体中浇筑混凝土。

上述给出结构的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纵向尺寸的扩展是由多块拼接而成,为了方便描述,把纵向彼此连接的两块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分别称为上抗震墙1和下抗震墙2。上抗震墙1和下抗震墙2纵向连接是通过水平设置的端板3实现的,如图1所示,端板3位于上抗震墙1与下抗震墙2纵向连接处水平设置,为了不阻碍抗震墙内部腔体浇筑混凝土作业,因此端板3上开设有若干灌浆口,每个灌浆口分别与上、下抗震墙的腔体相对应,先将端板3与下抗震墙2的上端面焊接固定,然后通过端板3上的灌浆口向下抗震墙2腔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灌注至与端板3底面平齐后,再将上抗震墙1安装就位,将端板3与上抗震墙1的下端面焊接固定,端板3与上、下抗震墙连接后继续向上抗震墙1腔体内填充混凝土。

端板3与上、下抗震墙的焊接方式可以按照下面给出的实施例进行:

端板3与下抗震墙2的焊接结构方式一:如图3所示,端板3上开设的若干灌浆口功能分别为:与下抗震墙2的超短边冷弯槽钢6构成的腔体相对应的灌浆口9仍然起到灌浆的作用,与下抗震墙2的矩形钢管5腔体相对应的灌浆口8还同时作为焊接操作口使用。为了便于焊接作业,该焊接操作口8开口时其内壁与下抗震墙2矩形钢管的外壁保持平齐,这样方便从焊接操作口8处对矩形钢管5的管壁与端板3进行角焊缝连接。

端板3与下抗震墙2的焊接结构方式二:如图4所示,端板3上开设的若干灌浆口10只用于灌浆使用,此时端板3上每个灌浆口10的开口尺寸可以小于下抗震墙2中相对应各个腔体的开口尺寸,能保证不影响灌浆即可,开口小有利于提升端板3的强度。为了便于焊接作业,此时在端板3上相邻灌浆口10之间竖向开设有焊接槽11,令下抗震墙2的矩形钢管5管壁暴露在焊接槽11开口处,端板3与矩形钢管5管壁在焊接槽11处进行塞焊连接。

端板3先完成与下抗震墙2的焊接作业,然后再进行端板3与上抗震墙1的焊接,此时将上抗震墙1底部放置在端板3上后,端板3被遮挡住无法进行焊接作业,因此,需在上抗震墙1下部的超短边冷弯槽钢6处开设缺口12,该缺口12作为上抗震墙1与端板3焊接时的操作口,从缺口12处对上抗震墙1的矩形钢管5管壁与端板3进行角焊缝或全熔透焊缝连接,焊接完毕后用超短边冷弯槽钢4封堵住缺口12,超短边冷弯槽钢4与矩形钢管5焊接固定。上、下抗震墙都完成连接后,再向上抗震墙1腔体内浇筑混凝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以及端板,所述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包括多个腔体,腔体沿厚度方向设有对穿螺栓,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分为上抗震墙和下抗震墙,端板位于上抗震墙与下抗震墙纵向连接处水平设置,端板上开设若干灌浆口,灌浆口与上、下抗震墙的腔体对应,端板与下抗震墙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后,通过端板的灌浆口向下抗震墙灌注混凝土,然后将端板与上抗震墙的下端面焊接固定,端板与上、下抗震墙连接后继续向上抗震腔体内灌注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包括两端的矩形钢管、对抱超短边冷弯槽钢及对穿螺栓,超短边冷弯槽钢两侧的卷边分别焊接于矩形钢管侧壁上,对穿螺栓设置在对抱超短边冷弯槽钢形成的腔体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对应下抗震墙的矩形钢管腔体的灌浆口作为焊接操作口,该操作口的开口内壁与下抗震墙矩形钢管的外壁平齐,矩形钢管的管壁与端板采用角焊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的灌浆口开口尺寸小于下抗震墙中对应各个腔体的开口尺寸,端板上相邻灌浆口之间竖向开设焊接槽,下抗震墙的矩形钢管管壁暴露在焊接槽开口处,端板与矩形钢管的管壁在焊接槽处采用塞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震墙下部的超短边冷弯槽钢处开设缺口,该缺口作为上抗震墙与端板焊接时的操作口,从缺口处对上抗震墙的矩形钢管管壁与端板进行焊缝连接,焊接完毕用超短边冷弯槽钢封堵住缺口,超短边冷弯槽钢与矩形钢管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连接节点,包括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以及端板,对穿螺栓多腔钢管混凝土抗震墙包括多个腔体,腔体沿厚度方向设有对穿螺栓,抗震墙分为上抗震墙和下抗震墙,端板位于上抗震墙与下抗震墙纵向连接处水平设置,端板上开设若干灌浆口,灌浆口与上、下抗震墙的腔体对应,端板与下抗震墙的上端面焊接固定后,向下抗震墙内灌注混凝土,再将上抗震墙地面与端板焊接,端板与上、下抗震墙连接后继续向腔体内填充混凝土。抗震墙纵向连接时通过端板固定,使得抗震墙的外围结构达到了等效连接,连接处的焊接操作口和塞焊口的结构设计,使得抗震墙腔内的内壁钢板通过端板也达到了等效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华玉武;刘建锋;胡淼海;张锋;江舸;谢小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越宫钢结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