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128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光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领域中,室内发光墙的做法有多种。每种隔墙的做法都有它不同的使用功能及弊端,其中有照明、装饰、抗震等功能的划分。通常的做法是单片整块玻璃发光墙,但这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不能适用于发光度分散均匀大的空间。如:传统的发光墙因玻璃只有单层导致发光度分散不均匀且适用小空间装饰,以及施工工序比较复杂,维修不方便,结构强度低等诸多质量隐患方面的问题。

因此,急需研究开发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的发光钢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夹胶钢化透明玻璃、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以及led灯,所述led灯远离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的一侧通过卡件固定在阻燃板基层上,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以及所述阻燃板基层通过不锈钢边框和钢板实现连接,所述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外表面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以及led灯的顶端上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外侧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和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的不锈钢边框、内侧端与角钢相接,所述角钢的上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白色铝扣板和具有散热性能的穿孔铝板,所述穿孔铝板与所述不锈钢边框的一端相接。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燃板基层远离所述led灯的一侧设置有镀锌方管,所述阻燃板基层通过所述镀锌方管支撑并固定在墙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角钢包括垂直相连的横向角钢和竖向角钢,所述横向角钢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分别与白色铝扣板、穿孔铝板相连,所述竖向角钢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白色铝扣板、所述穿孔铝板相连,所述竖向角钢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与所述led灯之间的间距为150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为5mm+0.38pvb+5mm、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为5mm+0.38pvb+5mm+0.38pvb+5mm。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与所述不锈钢边框之间设置有结构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还包括磁铁门吸,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钢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施工方便、质量可靠、抗震、发光度绝佳、适用大空间等众多的优点,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占地,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且美观实用,施工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横剖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又一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局部再一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顶面封盖固定示意图。

其中:1-夹胶钢化透明玻璃、2-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3-led灯、4-阻燃板基层、5-钢板、6-不锈钢边框、7-角钢、8-穿孔铝板、9-镀锌方管、10-白色铝扣板、11-膨胀螺栓、12-结构胶、13-磁铁门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立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横剖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右边中侧)。图4为图2的局部又一放大示意图(图2右上部)。图5为图2的局部再一放大示意图(图2左上部)。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顶面封盖固定示意图。

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以及led灯3,led灯3远离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的一侧通过卡件固定在阻燃板基层4上,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以及阻燃板基层4通过不锈钢边框6和钢板5实现连接,钢板5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于墙体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以及led灯3的顶端上设置有钢板5,钢板5的外侧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和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的不锈钢边框6、内侧端与角钢7相接,角钢7的上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白色铝扣板10和具有散热性能的穿孔铝板8,穿孔铝板8与不锈钢边框6的一端相接。

进一步地,阻燃板基层4远离led灯3的一侧设置有镀锌方管9,阻燃板基层4通过镀锌方管9支撑并固定在墙上。角钢7包括垂直相连的横向角钢和竖向角钢,横向角钢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分别与白色铝扣板10、穿孔铝板8相连,竖向角钢的顶端分别与白色铝扣板10、穿孔铝板8相连,竖向角钢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墙上。

优选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与led灯3之间的间距为150mm。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为5mm+0.38pvb+5mm、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为5mm+0.38pvb+5mm+0.38pvb+5mm。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材料和尺寸的玻璃以及透明亚克力。

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与不锈钢边框6之间设置有结构胶12。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还包括磁铁门吸13,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钢板5之间,用于磁吸固定。

所述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的制作过程及方法如下:

(1)安装钢骨架:竖龙骨的安装应根据施工要求的层来选择相匹配的钢管。竖钢管通过膨胀螺栓和钢板固定在地面和实体墙上,横钢管通过钢板穿墙螺栓、角码固定和竖钢管固定到墙面上,钢板通过和膨胀螺栓分别固定到楼板和墙面上,竖向钢管和横向钢管通过焊接固定到钢板上。竖向不锈钢边框卡件和横向不锈钢边框卡件间距根据玻璃块设计大小确定。

(2)led灯具安装:灯具采用竖向安装方式,通过专用卡件固定到钢骨架内的阻燃板基层上,灯具离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间距为:150mm。

(3)钢化夹胶白玻璃连接件固定:3#方管通过焊接固定到钢骨架上钢盖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方管上,方管通长。

(4)夹胶钢化透明玻璃与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固定:夹胶钢化透明玻璃通过不锈钢边框与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结构胶固定到钢骨架上,背部采用阻燃板基层与led灯通长。

(5)铝扣板固定:白色铝扣板盖板通过结构胶与钢骨架固定。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以及led灯(3),所述led灯(3)远离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的一侧通过卡件固定在阻燃板基层(4)上,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以及所述阻燃板基层(4)通过不锈钢边框(6)和钢板(5)实现连接,所述钢板(5)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于墙体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以及led灯(3)的顶端上设置有钢板(5),所述钢板(5)的外侧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和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的不锈钢边框(6)、内侧端与角钢(7)相接,所述角钢(7)的上端可拆卸地设置有白色铝扣板(10)和具有散热性能的穿孔铝板(8),所述穿孔铝板(8)与所述不锈钢边框(6)的一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板基层(4)远离所述led灯(3)的一侧设置有镀锌方管(9),所述阻燃板基层(4)通过所述镀锌方管(9)支撑并固定在墙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7)包括垂直相连的横向角钢和竖向角钢,所述横向角钢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分别与白色铝扣板(10)、穿孔铝板(8)相连,所述竖向角钢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白色铝扣板(10)、所述穿孔铝板(8)相连,所述竖向角钢的底端通过膨胀螺栓(11)固定在墙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与所述led灯(3)之间的间距为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为5mm+0.38pvb+5mm、所述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2)为5mm+0.38pvb+5mm+0.38pvb+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胶钢化透明玻璃(1)与所述不锈钢边框(6)之间设置有结构胶(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还包括磁铁门吸(13),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钢板(5)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玻璃发光钢架结构,包括由外向内依次间隔设置的夹胶钢化透明玻璃、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以及LED灯,LED灯远离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的一侧通过卡件固定在阻燃板基层上,夹胶钢化透明玻璃、夹胶钢化夹磨砂膜加透明亚克力以及阻燃板基层通过不锈钢边框和钢板实现连接,钢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质量可靠、抗震、发光度绝佳、适用大空间等众多的优点,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占地,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且美观实用,施工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迪;张寿良;徐芳;于文威;李琳;喻学巍;乔芳芳;王文辉;薛超;吴超;胡则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