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为采用聚合物(通常为铝塑膜)作为外壳的电池。与硬壳电池相比,软包电池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1)安全性好,软包电池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热管理失控或穿刺时,铝塑膜外壳会为电芯提供缓冲空间,发生鼓胀形变,最终只会着火或冒烟,但不会发生爆炸。
(2)质量轻、能量密度高,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电池轻40%,较铝壳电池轻20%,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3)电化学性能良好、寿命长,软包电池的内阻较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此外软包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
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极耳从极片末端引出,极耳需要经过多次折弯,再从上、下半壳中间引出,极耳多次折弯,跨过电芯主体,存在内短路的安全隐患,如果加隔离片则会牺牲能量密度。并且,极耳需要多次折弯,工艺复杂,品质不可控。此外,极耳多次折弯还容易致使上下半壳的折边张开,尺寸不可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软包壳体内;
所述极芯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一引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引出位置位于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一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凸起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二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凸起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软包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对接并热封形成封边。
可选地,所述封边朝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的轴向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半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半壳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二极耳。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耳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胶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极芯自身轴向同向引出,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并且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使得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直接在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穿出而不用在软包壳体内多次弯折,从而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不用跨过极芯,避免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与极芯接触造成内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并且由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不用跨过极芯从而可以不用设置隔离片,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由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不用多次弯折,也使得工艺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折边有褶皱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将折边的褶皱压平后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极芯;
2、软包壳体;21、第一半壳;22、第二半壳;23、封边;
3、第一极耳;
4、第二极耳;
5、第一凸起;
6、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1和软包壳体2;极芯1容纳在软包壳体2内;
极芯1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第一极耳3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第二极耳4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在极芯1自身轴向同向引出,第一极耳3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第二极耳4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并且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使得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直接在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穿出而不用在软包壳体2内多次弯折,从而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不用跨过极芯1,避免了第一极耳3、第二极耳4与极芯1接触造成内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并且由于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不用跨过极芯1从而可以不用设置隔离片,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由于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不用多次弯折,也使得工艺更加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5,第一极耳3的外端从第一凸起5穿出,并且第一极耳3与第一凸起5密封连接;
第二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6,第二极耳4的外端从第二凸起6穿出,并且第二极耳4与第二凸起6密封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和第二凸起6可以在第一极耳3的外端和第二极耳4的外端穿出软包壳体2后实现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未示出地,第一凸起朝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软包壳体的外壁上;第二凸起朝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软包壳体的外壁上。可以减小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软包壳体2包括第一半壳21和第二半壳22,第一半壳21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缘,第二半壳22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对接并热封形成封边23。通过将软包壳体2设置成由第一半壳21和第二半壳22组合的结构,便于将极芯1封装在软包壳体2内。封边23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未示出地,封边23朝软包壳体2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软包壳体2的外壁上。可以减小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封边23朝软包壳体2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软包壳体2的外壁上后形成褶皱,再将褶皱折叠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可以减小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凸起5和第二凸起6均设置在第一半壳21的轴向的外壁上。从而使得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从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引出。通过将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从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引出,可以实现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分别封装,无需跟传统的封装方式一样,将极耳与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同时封装。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5与第一半壳21一体成型,第二凸起6与第一半壳21一体成型。例如,以第一凸起为例,在第一半壳21的第一引出位置上做冲坑处理,使得第一半壳21的一部分相对向外凸出并冲破,以使得第一极耳3可以穿出,或者,事先在第一引出位置上切小孔,再进行冲坑,自然在冲坑的位置形成了供第一极耳3穿出的开口,待第一极耳3穿出后,再对第一凸起5进行热封,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其中,第二凸起6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处理。
较优地,冲坑深度在2mm以上,以便于极耳(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穿出后进行热封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在软包壳体2上预留注液孔,以便于填充电解液。
在一实施例中,极芯1由第一极片(未示出)、隔膜(未示出)和第二极片(未示出)卷绕成型,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极性相反;第一极片上引出第一极耳3;第二极片上引出第二极耳4。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与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未示出),第二极耳4与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未示出)。设置第一密封胶可以盖住第一极耳3与第一极片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一极片和第一极耳3。设置第二密封胶可以盖住第二极耳4与第二极片之间的连接处,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二极片和第二极耳4。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的位于软包壳体2内的未设置有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未示出);第二极耳4的未设置有第二密封胶的位于软包壳体2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未示出)。设置第一极耳胶使得第一极耳3不会直接与软包壳体2接触,从而防止第一极耳3与软包壳体2发生反应腐蚀;设置第二极耳胶使得第二极耳4不会直接与软包壳体2接触,从而防止第二极耳4与软包壳体2发生反应腐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软包壳体内;
所述极芯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一引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引出位置位于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一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凸起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二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凸起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对接并热封形成封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朝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的轴向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半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半壳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二极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耳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胶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