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特别是涉及一种硬壳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硬壳纽扣电池是一种全金属壳密封电池,其特点是电池体积小、密封性强,故在各种微型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纽扣电池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这对纽扣电池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有的硬壳纽扣电池包括上壳、下壳、绝缘件和极芯,上壳和下壳通过绝缘件绝缘密封形成密封腔,极芯容纳在密封腔内。极芯引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与上壳焊接,负极耳与下壳焊接,从而通过上壳和下壳与外电路进行电连接。硬壳纽扣电池通过极耳与壳体连接将上壳作为正极、下壳作为负极,并在上壳和下壳之间作绝缘防护处理来避免短路,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而且电池阻抗大,损失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硬壳纽扣电池的电池阻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硬壳纽扣电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硬壳纽扣电池,包括外壳、极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不同;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向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方向凸出;
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极芯连接,并从所述第一凸起穿出所述第一半壳,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外壳绝缘;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极芯连接,并从所述第二凸起穿出所述第一半壳,且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外壳绝缘。
可选地,所述硬壳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极耳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绝缘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绝缘密封。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内,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并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外端面引出;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密封圈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内,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极耳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并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外端面引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均为管状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内的第一圆柱段;
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内的第二圆柱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内的第一圆台段;
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内的第二圆台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三圆柱段;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四圆柱段;或,
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三圆台段;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四圆台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与所述极芯连接的第一扁平段;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与所述极芯连接的第二扁平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极芯的轴向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圆周上相差180°。
可选地,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还设有注液口;
所述硬壳纽扣电池还包括密封所述注液口的第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极耳与第一凸起绝缘,并从第一凸起穿出第一半壳;第二极耳与第二凸起绝缘,并从第二凸起穿出第一半壳;本实用新型的硬壳纽扣电池通过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直接与外电路电连接,外壳不带电,无需在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作绝缘防护,简化了硬壳纽扣电池的结构,便于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连接,有利于硬壳纽扣电池的生产装配;且无需将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焊接在外壳上,省略了焊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也避免增加第一极耳与外壳连接的连接阻抗及第二极耳与外壳连接的连接阻抗,相对于通过外壳与外电路电连接的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硬壳纽扣电池降低了电池的阻抗,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外壳;11、第一半壳;111、第一凸起;112、第二凸起;12、第二半壳;13、密封腔;2、极芯;3、第一极耳;4、第二极耳;5、第一密封件;51、第一密封圈;52、第一安装件;6、第二密封件;61、第二密封圈;62、第二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纽扣电池,包括外壳1、极芯2、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第一极耳3与第二极耳4的极性不同;
外壳1包括第一半壳11和第二半壳12,第一半壳11和第二半壳12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13,极芯2容纳在密封腔13内;第一半壳11的远离第二半壳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向远离第二半壳12的方向凸出;
第一极耳3与极芯2连接,并从第一凸起111穿出第一半壳11,且第一极耳3与外壳1绝缘;第二极耳4与极芯2连接,并从第二凸起112穿出第一半壳11,且第二极耳4与外壳1绝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极耳3与第一凸起111绝缘,并从第一凸起111穿出第一半壳11;第二极耳4与第二凸起112绝缘,并从第二凸起112穿出第一半壳11;本实用新型的硬壳纽扣电池通过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直接与外电路电连接,外壳1不带电,无需在第一半壳11和第二半壳12之间作绝缘防护,简化了硬壳纽扣电池的结构,便于第一半壳11和第二半壳12连接,有利于硬壳纽扣电池的生产装配;且无需将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焊接在外壳1上,省略了焊接工艺,降低了加工难度,也避免增加第一极耳3与外壳1连接的连接阻抗及第二极耳4与外壳1连接的连接阻抗,相对于通过外壳1与外电路电连接的电池,本实用新型的硬壳纽扣电池降低了电池的阻抗,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具体地,第一半壳11与第二半壳12焊接,连接牢固,密封性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硬壳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第一密封件5连接在第一凸起111和第一极耳3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绝缘密封;第二密封件6连接在第二凸起112和第二极耳4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绝缘密封;保证硬壳纽扣电池的密封性,也避免了第一极耳3与第一凸起111接触及第二极耳4与第二凸起112接触,以防止硬壳纽扣电池短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密封件5包括第一密封圈51和第一安装件52,第一密封圈51设置在第一凸起111内,第一安装件52设置在第一凸起111的远离第二半壳12的一端,第一极耳3穿过第一密封件5并从第一安装件52的外端面引出;
第二密封件6包括第二密封圈61和第二安装件62,第二密封圈61设置在第二凸起112内,第二安装件62设置在第二凸起112的远离第二半壳12的一端,第二极耳4穿过第二密封件6并从第二安装件62的外端面引出;进一步保证第一极耳3和第一凸起111及第二极耳4和第二凸起112之间的绝缘性和密封性;第一安装件52能够避免第一凸起111与外电路接触,第二安装件62能够避免第二凸起112与外电路接触,从而实现第一半壳11与外电路的绝缘。
应注意的是,第一密封圈51、第一安装件52、第二密封圈61和第二安装件62均为绝缘件。
具体地,第一密封件5一体成型,第二密封件6一体成型;提高第一密封件5和第二密封件6的整体强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起111及第二凸起112均为管状凸起;有利于引出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具体地,第一密封圈51固定在第一凸起111内,第一极耳3穿过第一密封圈51,向内挤压第一凸起111的相对的周壁,从而带动第一密封圈51变形以紧贴第一极耳3形成密封;
第二密封圈61固定在第二凸起112内,第二极耳4穿过第二密封圈61,向内挤压第二凸起112的相对的周壁,从而带动第二密封圈61变形以紧贴第二极耳4形成密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极耳3整体为扁平状;第二极耳4整体为扁平状。
在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包括位于第一凸起111内的第一圆柱段;第一圆柱段与第一密封件5的接触更加贴合,避免第一圆柱段的周侧戳破第一密封件5与第一凸起111接触;
第二极耳4包括位于第二凸起112内的第二圆柱段;第二圆柱段与第二密封件6的接触更加贴合,避免第二圆柱段的周侧戳破第二密封件6与第二凸起112接触,以防止硬壳纽扣电池产生短路。
具体地,第一圆柱段与管状凸起挤压第一密封圈51,从而形成紧装配以实现第一凸起111和第一极耳3之间的密封;
第二圆柱段与管状凸起挤压第二密封圈61,从而形成紧装配以实现第二凸起112和第二极耳4之间的密封;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包括位于第一凸起111内的第一圆台段;第一圆台段与第一密封件5的接触更加贴合,避免第一圆台段的周侧戳破第一密封件5与第一凸起111接触;第一圆台段更便于穿出第一凸起111;
第二极耳4包括位于第二凸起112内的第二圆台段;第二圆台段与第二密封件6的接触更加贴合,避免第二圆台段的周侧戳破第二密封件6与第二凸起112接触;第二圆台段更便于穿出第二凸起112。
具体地,第一圆台段与管状凸起挤压第一密封圈51,从而形成紧装配以实现第一凸起111和第一极耳3之间的密封;
第二圆台段与管状凸起挤压第二密封圈61,从而形成紧装配以实现第二凸起112和第二极耳4之间的密封;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包括露出外壳1的第三圆柱段;第二极耳4包括露出外壳1的第四圆柱段;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能够作为插接柱直接插入外电路的插座内实现电连接,便于硬壳纽扣电池与外电路连接,电连接效果更加稳定;省略了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与外电路之间的焊接工序,避免了焊接带来的连接阻抗,降低了电池的阻抗。
在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包括露出外壳1的第三圆台段;第二极耳4包括露出外壳1的第四圆台段;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能够作为插接柱直接插入外电路的插座内实现电连接,便于硬壳纽扣电池与外电路连接,电连接效果更加稳定;省略了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与外电路之间的焊接工序,避免了焊接带来的连接阻抗,降低了电池的阻抗。
在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极耳3包括与极芯2连接的第一扁平段;第二极耳4包括与极芯2连接的第二扁平段;便于第一极耳3与极芯2的焊接及第二极耳4与极芯2的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沿极芯2的轴向凸出,第一凸起111和第二凸起112在圆周上相差180°;便于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的引出,避免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之间产生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未图示地,第一半壳11的远离第二半壳12的一端还设有注液口;
硬壳纽扣电池还包括密封注液口的第三密封件;便于向密封腔13内注液,注液口在硬壳纽扣电池过充时也能作为防爆口,提高硬壳纽扣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具体地,第三密封件为钢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极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不同;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密封连接,以在两者的内侧形成密封腔,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向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方向凸出;
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极芯连接,并从所述第一凸起穿出所述第一半壳,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外壳绝缘;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极芯连接,并从所述第二凸起穿出所述第一半壳,且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外壳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壳纽扣电池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极耳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绝缘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极耳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绝缘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内,所述第一安装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所述第一极耳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并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外端面引出;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密封圈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内,所述第二安装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所述第二极耳穿过所述第二密封件并从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外端面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均为管状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内的第一圆柱段;
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内的第二圆柱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内的第一圆台段;
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内的第二圆台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三圆柱段;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四圆柱段;或,
所述第一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三圆台段;所述第二极耳包括露出所述外壳的第四圆台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与所述极芯连接的第一扁平段;所述第二极耳包括与所述极芯连接的第二扁平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极芯的轴向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在圆周上相差1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一端还设有注液口;
所述硬壳纽扣电池还包括密封所述注液口的第三密封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