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能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众多军用民事领域。方壳电池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压力变化容易造成电池变形鼓包;方壳电池模组pack后,电池与电池间无散热通道,内部热量难以散发;模组电池模组pack后电池间易相互滑动,造成电池模组pack极柱连接松动虚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池内部压力变化容易造成电池变形鼓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设成电池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折板结构从而增加壳体强度。

进一步,第一壳体上的折板结构为凸棱,凸棱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壁上,凸棱贯穿第一壳体的外壁。

进一步,凸棱的横截面积为三角形,凸棱形成有阳角。

进一步,阳角设置为60°至150°。

进一步,第一壳体上等间距设置有多条凸棱。

进一步,第二壳体上的折板结构为一侧设置的两条凸棱,两条凸棱形成有凹槽,凹槽设置为阴角。

进一步,第二壳体上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凸棱,每组凸棱设置为依次设置的两条凸棱。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如以上所述的电池依次叠加设置。

进一步,第一壳体上的阴角和第二壳体上的阳角相配合,从而实现阴阳角配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两个电池之间的间隙设置为2mm至4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点:电池增加折板结构,加强壳体强度,在内部气压变化时保证壳体尺寸稳定;保证电池模组pack后电池间有散热通道,便于内部热量及时散发;壳体折板结构形成凹凸定位槽,保证电池模组pack后电池组整体稳固,不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两个电池壳体相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壳体;11、凸棱;111、阳角;2、第二壳体;21、阴角;211、侧壁;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围设成电池壳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折板结构,从而增加壳体强度。

第一壳体1上的折板结构为凸棱11,凸棱11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外壁上,凸棱11贯穿第一壳体1的外壁,凸棱11的横截面积为三角形,凸棱11形成有阳角111,阳角111设置为60°至150°,优选的,阳角111的角度为120°。

第二壳体2上的折板结构为一侧设置的两条凸棱11,两条凸棱11形成有凹槽,凹槽和第一壳体1上的凸棱11相配合,且凹槽设置为阴角2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所述的电池依次叠加设置。当两个电池相配合形成电池模组pack后,第一壳体1上的阴角21和第二壳体2上的阳角111相配合,从而实现阴阳角111配合,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间隙3,间隙3为2mm至4mm。优选的,两个电池之间的间隙3设置为2mm。

第一壳体1上等间距设置有三条凸棱11,第二壳体2上等间距设置有三组凸棱11,每组凸棱11设置为依次设置的两条凸棱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利用折板结构在壳体表面形成阴角21、阳角111。电池模组pack时,阴角21、阳角111面结合,已咬合形成稳固结构,防止电池在水平方向滑动,并且电池间形成2mm的间隙3,形成散热通道,便于热量及时散发。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电池尺寸,自行设计阴角21、阳角111组合数量、阴阳角111的夹角角度以及电池间隙3尺寸。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围设成电池壳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折板结构从而增加壳体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上的折板结构为凸棱(11),凸棱(11)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外壁上,凸棱(11)贯穿第一壳体(1)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凸棱(11)的横截面积为三角形,凸棱(11)形成有阳角(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阳角(111)设置为60°至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上等间距设置有多条凸棱(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上的折板结构为一侧设置的两条凸棱(11),两条凸棱(11)形成有凹槽,凹槽设置为阴角(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上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凸棱(11),每组凸棱(11)设置为依次设置的两条凸棱(11)。

8.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依次叠加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上的阴角(21)和第二壳体(2)上的阳角(111)相配合,从而实现阴阳角(111)配合,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有间隙(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电池之间的间隙(3)设置为2mm至4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设成电池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折板结构从而增加壳体强度。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如以上所述的电池依次叠加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增加折板结构,加强壳体强度,在内部气压变化时保证壳体尺寸稳定;保证电池模组PACK后电池间有散热通道,便于内部热量及时散发;壳体折板结构形成凹凸定位槽,保证电池模组PACK后电池组整体稳固,不松动。

技术研发人员:程海宁;温晓磊;张俊超;张永发;李晓昆;李朋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