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作为电动汽车上的主要储能元件,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模组内部温度升高。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出而在电池内部迅速聚积,电池可能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杜绝这一危险,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有效的散热,通常会在电池模组上设置液冷板。
目前,已公布的液冷板通常设置于电池模组的底部,在液冷板的两侧焊接侧板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固定和限位。这种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焊接工艺和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冷板和侧板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导致的生产工序复杂、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实现了一种加工工序简单、生产成本低且结构牢固的液冷散热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包括:液冷板、设于液冷板一侧的第一侧板以及设于液冷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所述液冷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一体式;所述液冷板上设有流体通道以及与所述流体通道相连通的进水装置和出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与第一侧板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与第二侧板一体成型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通过挤压的方式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流体通道设置于液冷板上表面的下方,所述流体通道为冲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侧板一体成型的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的通孔或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侧板一体成型的卡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定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并固定连接的进水盘和进水接头,所述进水盘固定安装在液冷板的一端;所述出水装置包括相互连通并固定连接的出水盘和出水接头,所述出水盘固定安装在液冷板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液冷板两端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所述进水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液冷板底部一端的进水接头;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液冷板底部另一端的出水接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和两侧的第一、第二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避免了传统液冷板与第一、第二侧板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相连,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更加牢固。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提高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整体强度,第一加强筋与第一侧板以及第二加强筋与第二侧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相较于焊接的固定方式,更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的上表面为平面,能够最大程度地与电池模组相贴合,提高热传导效率,便于电池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快速与流体通道内的介质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第二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在保证第二侧板强度的同时便于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电动汽车上。
(5)本实用新型固定部上设有多个通孔或通槽,便于安装螺钉,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6)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板的外表面设有一体成型的卡接部,在保证第一侧板强度的同时与电动汽车安装部分相配合,进一步便于本实用新型地固定安装。
(7)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板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定位装置,用于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
(8)本实用新型液冷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率,同时减轻重量。
(9)本实用新型设有进水盘、进水接头、出水盘和出水接头,便于连接外部散热介质。
(10)本实用新型液冷板两端设置了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形成半封闭的容纳空间,可更好的包裹动力电池包,防止汽车行驶颠簸过程中电池包脱落,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同时在液冷板底部两端分别设置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便于连接外部散热介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的仰视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液冷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流体通道4、进水装置5、进水盘5-1、进水接头5-2、出水装置6、出水盘6-1、出水接头6-2、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固定部9、通孔9-1、通槽9-2、卡接部10、定位装置11、第三侧板12、第四侧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包括液冷板1以及分别垂直设于液冷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为电池模组提供容纳空间,便于放置电池模组。液冷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均为铝材并采用辊压工艺一体成型,重量轻且热传导效率高,表面涂设有pet绝缘图层,避免电池模组漏电引发事故,提高产品安全性能。
液冷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设有冲压成型的流体通道4。液冷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与流体通道4相连通的且结构相同的进水装置5和出水装置6。由于液冷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能够最大程度地与电池模组相贴合,进一步提高热传导效率,便于电池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快速与流体通道4内的介质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上采用挤压工艺设有与第一侧板2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7和卡接部10,第二侧板3的外表面上采用挤压工艺设有与第二侧板3一体成型的第二加强筋8和固定部9,在提高第一侧板2和第三侧板3的强度的同时便于与电动汽车的对应位置地安装固定。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从上至下平行间隔设有三组第一加强筋7和两组卡接部10,为了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和保证匹配精度,位于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的中间位置还固定设有定位装置11。第二侧板3的外表面从上之下依次平行设有一组第二加强筋8和一组固定部9,固定部9上设有多个通孔9-1,便于安装螺钉。
进水装置5包括相互连通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的进水盘5-1和进水接头5-2,进水盘5-1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的前端。出水装置6包括相互连通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的出水盘6-1和出水接头6-2,出水盘6-1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的后端。在安装前先将液冷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铣削加工的方式加工出于进水盘5-1和出水盘6-1相匹配的安装部,再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将进水盘5-1和出水盘6-1与液冷板1固定连接。该结构设计便于本实施例连接外部散热介质的。
本实施例的液冷板1和两侧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避免了传统液冷板1与侧板采用焊接的固定方式相连,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更加牢固;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侧板2设有第一加强筋7,第二侧板3设有第二加强筋8,提高了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整体强度,加强筋与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相较于焊接的固定方式,更进一步的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液冷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为铝合金材料。第二侧板3的外表面从上之下依次平行设有三组第二加强筋8和一组固定部9,固定部9上设有多个u型通槽9-2,便于安装较大规格的螺栓,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3)
见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液冷板1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三侧板12和第四侧板13,第三侧板12和第四侧板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连,形成半封闭的容纳空间,可更好的包裹动力电池包,防止汽车行驶颠簸过程中电池包脱落,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液冷板1底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与流体通道4相通的进水接头5-2和出水接头6-2,进一步简化了进水装置5和出水装置6的结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1)、设于液冷板(1)一侧的第一侧板(2)以及设于液冷板(1)另一侧的第二侧板(3),所述液冷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为一体式;所述液冷板(1)上设有流体通道(4)以及与所述流体通道(4)相连通的进水装置(5)和出水装置(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上设有与第一侧板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筋(7),所述第二侧板(3)上设有与第二侧板一体成型的第二加强筋(8),所述第一加强筋(7)和第二加强筋(8)均通过挤压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流体通道(4)设置于液冷板(1)上表面的下方,所述流体通道(4)为冲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3)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侧板(3)一体成型的固定部(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9)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的通孔(9-1)或通槽(9-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侧板(2)一体成型的卡接部(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的外表面固定设有定位装置(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5)包括相互连通并固定连接的进水盘(5-1)和进水接头(5-2),所述进水盘(5-1)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的一端;所述出水装置(6)包括相互连通并固定连接的出水盘(6-1)和出水接头(6-2),所述出水盘(6-1)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两端的第三侧板(12)和第四侧板(13),所述第三侧板(12)、第四侧板(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连;所述进水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底部一端的进水接头(5-2);所述出水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在液冷板(1)底部另一端的出水接头(6-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