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形式与环境压力日益紧张。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具有节能环保、能量转化效率高、能源来源多样化等优点的新型汽车迅速发展起来。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不到1万辆,仅为0.72万辆;到2015年,全年生产电动汽车总计34.04万辆,销量达33.11万辆,增长近50倍。
车载动力电池既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同时又是限制电动汽车提高进步的技术瓶颈。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决定这电动汽车最终的性能和竞争力,而电池的性能与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关系最为密切,温度严重影响着电池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散热方法主要有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两种。风冷散热虽然简单方便,但由于空气的比热容较小,很难满足电池温度较高时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电池组包和包围在电池组包外壁的降温套板,降温套板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导流腔,降温套板的导流腔连通至降温回路,降温回路包括与降温套板的出液口连通的储液箱,储液箱的出液口连通有水泵,水泵的出液端连接蒸发器,蒸发器的出口与降温套板的进液口连通。
进一步的,电池组包包括多个动力电池组,各动力电池组相互贴合、依次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导流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贯穿降温套板的外侧壁,进液口和出液口设置在降温套板短边的同侧侧壁上。
进一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内侧的降温套板内分别设置缓冲腔,位于降温套板长边侧壁的导流腔内设有多块隔板,隔板将导流腔分成多个导流通道,与设有进液口相对的降温套板短边的侧壁内设置汇流腔,多个导流通道均与汇流腔连通管。
进一步的,隔板与降温套板的长边侧壁所在平面平行设置,隔板的上、下端分别与降温套板顶壁和底壁固定连接,隔板将导流腔从内向外分成多个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隔板与降温套板的长边侧壁所在平面垂直设置,隔板的左、右端分别于降温套板的左、右内壁固定连接,隔板将导流腔从上至下分成多个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蒸发器具有换热端口,蒸发器的换热端口连接在换热回路。
进一步的,换热回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与蒸发器的换热出口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膨胀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换热入口连通,冷凝器外壁设置风扇,通过风扇对冷凝器降温。
进一步的,通入降温套板内的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在电池组包的外壁套设降温套板,降温套板内通入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大大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降温套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入制冷回路,当冷却液经过电池组包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蒸发器接入换热回路,通过蒸发器对冷却液降温,从而持续为动力电池降温,降温套板中所使用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该溶液具有较好的载冷效应,极大的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温套板套设在电池组包外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温套板套设在电池组包外壁时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电池组包;2、降温套板;21、进液口;22、出液口;23、缓冲腔;24、隔板;25、汇流腔;3、储液箱;4、水泵;5、蒸发器;6、膨胀阀;7、冷凝器;8、压缩机;9、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包括电池组包1和包围在电池组包1外壁的降温套板2,降温套板2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导流腔,导流腔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分别贯穿降温套板2的外侧壁,降温套板2的导流腔连通至降温回路,降温回路包括与降温套板2的出液口22连通的储液箱3,储液箱3的出液口22连通有水泵4,水泵4的出液端连接蒸发器5,蒸发器5的出口与降温套板2的进液口21连通,蒸发器5具有换热端口,蒸发器5的换热端口连接在换热回路。
电池组包1包括多个动力电池组,各动力电池组相互贴合、依次排列设置,多个动力电池组形成长方体形结构。
降温套板2呈两端开口的矩形框,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设置在降温套板2短边的同侧侧壁上,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内侧的降温套板2内分别设置缓冲腔23,位于降温套板2长边侧壁的导流腔内设有多块隔板24,隔板24将导流腔分成多个导流通道,与设有进液口21相对的降温套板2短边的侧壁内设置汇流腔25,多个导流通道均与汇流腔25连通管。通过设置多个导流通道,提升冷却效率。
如图2-图3所示,隔板24与降温套板2的长边侧壁所在平面平行设置,隔板24的上、下端分别与降温套板2顶壁和底壁固定连接,隔板24将导流腔从内向外分成多个导流通道。
隔板24与降温套板2的长边侧壁所在平面垂直设置,隔板24的左、右端分别于降温套板2的左、右内壁固定连接,隔板24将导流腔从上至下分成多个导流通道。
换热回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与蒸发器5的换热出口连通的压缩机8、冷凝器7和膨胀阀6,膨胀阀6的出口与蒸发器5的换热入口连通,冷凝器7外壁设置风扇9,通过风扇9对冷凝器7降温。
通入降温套板2内的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该溶液具有较好的载冷效应,极大的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乙二醇水溶液通入降温套板2对电池组包1降温,带走动力电池组包1中的大量热量,有效的防护动力电池组由于过热而导致的损坏或者爆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该动力电池的降温装置,在电池组包1的外壁套设降温套板2,降温套板2内通入冷却液,流动的冷却液大大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降温套板2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分别连入制冷回路,当冷却液经过电池组包1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蒸发器5接入换热回路,通过蒸发器5对冷却液降温,从而持续为动力电池降温,降温套板2中所使用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该溶液具有较好的载冷效应,极大的提高了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1.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包(1)和包围在电池组包(1)外壁的降温套板(2),降温套板(2)具有供冷却液流通的导流腔,降温套板(2)的导流腔连通至降温回路,降温回路包括与降温套板(2)的出液口(22)连通的储液箱(3),储液箱(3)的出液口(22)连通有水泵(4),水泵(4)的出液端连接蒸发器(5),蒸发器(5)的出口与降温套板(2)的进液口(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组包(1)包括多个动力电池组,各动力电池组相互贴合、依次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腔的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分别贯穿降温套板(2)的外侧壁,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设置在降温套板(2)短边的同侧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内侧的降温套板(2)内分别设置缓冲腔(23),位于降温套板(2)长边侧壁的导流腔内设有多块隔板(24),隔板(24)将导流腔分成多个导流通道,与设有进液口(21)相对的降温套板(2)短边的侧壁内设置汇流腔(25),多个导流通道均与汇流腔(25)连通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24)与降温套板(2)的长边侧壁所在平面平行设置,隔板(24)的上、下端分别与降温套板(2)顶壁和底壁固定连接,隔板(24)将导流腔从内向外分成多个导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24)与降温套板(2)的长边侧壁所在平面垂直设置,隔板(24)的左、右端分别于降温套板(2)的左、右内壁固定连接,隔板(24)将导流腔从上至下分成多个导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5)具有换热端口,蒸发器(5)的换热端口连接在换热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回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与蒸发器(5)的换热出口连通的压缩机(8)、冷凝器(7)和膨胀阀(6),膨胀阀(6)的出口与蒸发器(5)的换热入口连通,冷凝器(7)外壁设置风扇(9),通过风扇(9)对冷凝器(7)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入降温套板(2)内的冷却液为乙二醇水溶液。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