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



背景技术:

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外墙定义:设a~b为一道墙,若a~b墙线能够切割相关围护结构的为内墙,反之为外墙。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而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则是上述建筑中的外墙结构。

现在市场上的建筑外墙在常年风雨侵蚀后,容易产生渗水的情况,同时而渗水过久所以导致外墙的墙体松软,这样不能有效的得到抗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建筑外墙在常年风雨侵蚀后,容易产生渗水的情况,同时而渗水过久所以导致外墙的墙体松软,这样不能有效的得到抗震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包括内墙体,所述内墙体上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设置有导件,且导件的一侧设置有刺件,并且刺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锚杆的右侧设置有骨架,且骨架上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设置有内件,且内件的一侧设置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锚杆和插槽相互卡合,且锚杆设置有五个。

优选的,所述隔板为钢板材质,且隔板与骨架的表面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下端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上端设置有侧框,并且侧框内设置有外墙体。

优选的,所述内槽设置有两个,且内槽与内件相互卡合。

优选的,所述刺件和导件各设置有两个,且2个导件之间设置有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防水抗震外墙采用内墙体上的插槽与骨架上锚杆上的刺件和导件相卡合,同时锚杆上的导件和刺件可通过弹簧进行撑开,然后隔板可通过内件与骨架上的内槽相卡合,接着隔板可将墙体得到隔离,然后通过侧框可将外墙体得到防护,这样外墙体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外墙体得到一定的抗震加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侧视图。

图中:1、内墙体,2、插槽,3、锚杆,4、骨架,5、隔板,6、侧框,7、内槽,8、内件,9、底板,10、刺件,11、导件,12、弹簧,13、外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包括内墙体1,内墙体1上开设有插槽2,且插槽2内设置有锚杆3,插槽2和锚杆3相互卡合,锚杆3和插槽2相互卡合,且锚杆3设置有五个,此结构使得通过骨架4上的锚杆3与内墙体1上的插槽2相互卡合连接,接着内墙体1和骨架4相互连接,锚杆3的一端设置有导件11,锚杆3左端和导件11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且导件11的一侧设置有刺件10,导件11的右侧和刺件10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刺件10和导件11各设置有两个,且2个导件11之间设置有弹簧12,此结构使得骨架4通过锚杆3与插槽2相互插合,同时锚杆3右端的导件11在弹簧12的作用下将插槽2进行撑合,并且刺件10的另一侧设置有弹簧12,刺件10的下侧和弹簧12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锚杆3的右侧设置有骨架4,锚杆3的右侧和骨架4通过焊接进行连接,且骨架4上开设有内槽7,骨架4上开设有内槽7,内槽7设置有两个,且内槽7与内件8相互卡合,此结构使得隔板5通过内件8与内槽7相互卡合,内槽7内设置有内件8,内槽7和内件8相互卡合,且内件8的一侧设置有隔板5,内件8的右侧和隔板5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隔板5为钢板材质,且隔板5与骨架4的表面相互贴合,此结构使得隔板5通过内件8与骨架4上的内槽7相互卡合,然后隔板5可将内墙体1得到防水隔离,隔板5的下端设置有底板9,且底板9的上端设置有侧框6,并且侧框6内设置有外墙体13,此结构使得骨架4的右侧和底板9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接着底板9的上端和侧框6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然后侧框6可将外墙体13得到圈护,此结构使得该建筑防水抗震外墙采用内墙体1上的插槽2与骨架4上锚杆3上的刺件10和导件11相卡合,同时锚杆3上的导件11和刺件10可通过弹簧12进行撑开,然后隔板5可通过内件8与骨架4上的内槽7相卡合,接着隔板5可将墙体得到隔离,然后通过侧框6可将外墙体13得到防护,这样外墙体13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外墙体13得到一定的抗震加强。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防水抗震外墙时,先检查该装置是否存在零件破损或连接不牢的情况,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使用,内墙体1通过插槽2与骨架4上的锚杆3相互插合,然后内墙体1和骨架4就得到初步连接,接着锚杆3右端导件11在弹簧12的作用下可与插槽2相互撑合,然后导件11外壁上的刺件10可与插槽2的内壁相互贴合,这样内墙体1和骨架4就得到有效的连接,接着通过混凝土将内墙体1和骨架4浇筑连接,然后可将隔板5通过内件8与骨架4上的内槽7相互卡合连接,接着可通过电焊将隔板5和骨架4进行加固连接,这样隔板5就可将内墙体1得到防水防护,然后通过侧框6将外墙体13进行圈护,这样外墙体13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外墙体13得到一定的抗震加强,这就是该建筑防水抗震外墙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包括内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体(1)上开设有插槽(2),且插槽(2)内设置有锚杆(3),所述锚杆(3)的一端设置有导件(11),且导件(11)的一侧设置有刺件(10),并且刺件(10)的另一侧设置有弹簧(12),所述锚杆(3)的右侧设置有骨架(4),且骨架(4)上开设有内槽(7),所述内槽(7)内设置有内件(8),且内件(8)的一侧设置有隔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3)和插槽(2)相互卡合,且锚杆(3)设置有五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为钢板材质,且隔板(5)与骨架(4)的表面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的下端设置有底板(9),且底板(9)的上端设置有侧框(6),并且侧框(6)内设置有外墙体(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7)设置有两个,且内槽(7)与内件(8)相互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刺件(10)和导件(11)各设置有两个,且2个导件(11)之间设置有弹簧(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水抗震外墙,包括内墙体,所述内墙体上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设置有导件,且导件的一侧设置有刺件,并且刺件的另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锚杆的右侧设置有骨架,且骨架上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设置有内件,且内件的一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锚杆和插槽相互卡合,且锚杆设置有五个。该建筑防水抗震外墙采用内墙体上的插槽与骨架上锚杆上的刺件和导件相卡合,同时锚杆上的导件和刺件可通过弹簧进行撑开,然后隔板可通过内件与骨架上的内槽相卡合,接着隔板可将墙体得到隔离,然后通过侧框可将外墙体得到防护,这样外墙体的刚性得到加强,从而外墙体得到一定的抗震加强。

技术研发人员:韩成龙;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成龙
技术研发日:2020.04.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