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物框架结构的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一种建筑结构,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
地震是具有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和破坏性等特点。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据有关统计研究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的工程结构总体抗震性能大幅提高,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但同时也表明抗震设计还存在许多问题,譬如,对于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未考虑填充墙在地震中对结构有较大影响;经过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未能出现延性较好的“强柱弱梁”破坏模式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填充墙不具有抗震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包括灌浆承重回型板,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的顶端固定有灌浆孔管,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搭载通孔,所述灌浆孔管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闭合帽,所述灌浆孔管一端通过密封胶连接有隔音硅胶板,所述灌浆孔管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胶连接有保温硅胶板,所述隔音硅胶板与保温硅胶板之间固定有耗能连接件,且所述耗能连接件位于方形搭载通孔的内侧,所述保温硅胶板的一端通过防水胶粘接有配装壁块,所述隔音硅胶板的一端通过复合胶粘接有室内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耗能连接件包括受力支撑顶板、辅助分力支撑导块、第一弹簧、受力导出杆、第一内装夹块、第二弹簧、分接阻力块、第三弹簧、第二内装夹块和反力限位导杆,所述受力支撑顶板四端的外侧均与辅助分力支撑导块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支撑顶板的一端与受力导出杆焊接连接,所述受力导出杆的一端及第二弹簧整体均位于第一内装夹块的内部,所述受力导出杆的一端与第二弹簧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分接阻力块焊接连接,且所述受力导出杆与第一内装夹块通过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装夹块一端的外侧与分接阻力块焊接连接,所述分接阻力块与辅助分力支撑导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分接阻力块的另一端与第三弹簧焊接连接,所述反力限位导杆和第三弹簧均安装于第二内装夹块的内部,所述反力限位导杆与第二内装夹块为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内装夹块的内部一端和第一内装夹块的内部一端均开设有导向限位孔,所述导向限位孔的直径为两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导出杆和反力限位导杆的结构相同,所述受力导出杆包括滑导主体杆、接触定位板和限位导板,所述滑导主体杆一端与接触定位板焊接连接,所述滑导主体杆的另一端与限位导板焊接连接,所述限位导板的直径为三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受力导出杆处的滑导主体杆与第一内装夹块一端的导向限位孔为间隙配合,所述反力限位导杆处的滑导主体杆与第二内装夹块一端的导向限位孔为间隙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的内部开设有容纳灌装槽,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的壁厚为四厘米,所述容纳灌装槽的宽度为二十厘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耗能连接件的设计,使得整体便于更好的形成横向震动冲击的受力缓冲支撑,大大提高了该夹心叠合耗能构件作为填充墙的耗能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夹心配装设计,使得装置通过多种不同功能的板材配合形成多功能支撑的保护的同时,便于根据不同安装地区的调节配装结构,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耗能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室内外板;2、隔音硅胶板;3、灌浆承重回型板;4、灌浆孔管;5、密封闭合帽;6、受力支撑顶板;7、辅助分力支撑导块;8、第一弹簧;9、受力导出杆;9-1、滑导主体杆;9-2、接触定位板;9-3、限位导板;10、第一内装夹块;11、第二弹簧;12、分接阻力块;13、第三弹簧;14、第二内装夹块;15、反力限位导杆;16、耗能连接件;17、保温硅胶板;18、配装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3所示的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其具体可作为框架结构的墙体即填充墙、外墙使用,可用于装配式建筑直接安装。实际使用时,可以按装配要求安装/预埋不同的连接件,具体根据设计要求决定。
参见图1和图2,所述夹心叠合耗能构件的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顶端固定有灌浆孔管4,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搭载通孔,灌浆孔管4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闭合帽5,灌浆孔管4一端通过密封胶连接有隔音硅胶板2,灌浆孔管4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胶连接有保温硅胶板17,隔音硅胶板2与保温硅胶板17之间固定有耗能连接件16,且耗能连接件16位于方形搭载通孔的内侧,保温硅胶板17的一端通过防水胶粘接有配装壁块18,隔音硅胶板2的一端通过复合胶粘接有室内外板1。
如图3所示,耗能连接件16包括受力支撑顶板6、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第一弹簧8、受力导出杆9、第一内装夹块10、第二弹簧11、分接阻力块12、第三弹簧13、第二内装夹块14和反力限位导杆15,受力支撑顶板6四端的外侧均与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固定连接,受力支撑顶板6的一端与受力导出杆9焊接连接,受力导出杆9的一端及第二弹簧11整体均位于第一内装夹块10的内部,受力导出杆9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1的一端贴合,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与分接阻力块12焊接连接,且受力导出杆9与第一内装夹块10通过滑动连接,第一内装夹块10一端的外侧与分接阻力块12焊接连接,分接阻力块12与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固定连接,分接阻力块12的另一端与第三弹簧13焊接连接,反力限位导杆15和第三弹簧13均安装于第二内装夹块14的内部,反力限位导杆15与第二内装夹块14为滑动连接,便于完成横向剪力推导的受力支撑和弹性抵消,起到耗能作用,降低墙体内壁的受力变形,从而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第二内装夹块14的内部一端和第一内装夹块10的内部一端均开设有导向限位孔,导向限位孔的直径为两厘米,受力导出杆9和反力限位导杆15的结构相同,受力导出杆9包括滑导主体杆9-1、接触定位板9-2和限位导板9-3,滑导主体杆一端与接触定位板焊接连接,滑导主体杆的另一端与限位导板焊接连接,限位导板的直径为三厘米,受力导出杆9处的滑导主体杆与第一内装夹块10一端的导向限位孔为间隙配合,反力限位导杆15处的滑导主体杆与第二内装夹块14一端的导向限位孔为间隙配合,便于形成受力传导和反力抵消,从而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
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灌装槽,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壁厚为四厘米,容纳灌装槽的宽度为二十厘米,便于通过在灌浆承重回型板3内部灌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承重搭载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当搭载地区的温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调节保温硅胶板17的厚度获得相对应的保护性能,当客户需要额外更好的隔音效果时可以通过提高隔音硅胶板2的厚度获得良好的隔音性能,通过打开密封闭合帽5,对准灌浆孔管4向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内部注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主体承重搭载效果,且通过保温硅胶板17和隔音硅胶板2材质的柔性效果可以行程更好的接触减震性能,在墙体受到横向剪力时,通过隔音硅胶板2或保温硅胶板17的弹性受力挤压,将力通过反力限位导杆15的一端或受力支撑顶板6的一端向耗能连接件16处进行传导,当受力通过受力支撑顶板6一端传导时,力通过受力支撑顶板6的接触传导后,经过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的分力传导及受力导出杆9的受力推动,使得受力进行分散传动,形成第一次分导降低,通过将力导入第二弹簧11和第一弹簧8,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第二弹簧11和第一弹簧8形成弹性势能,利用弹性势能的对冲抵消受力,当受力通过反力限位导杆15的一端传导时,力通过反力限位导杆15直接导出压缩第三弹簧13及分接阻力块12,使得第三弹簧13的压缩对冲形成力的第一次削弱,通过分接阻力块12与第一弹簧8的分力配合形成第二次对冲,使得装置便于更好的形成横向震动冲击的受力缓冲支撑,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包括灌浆承重回型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顶端固定有灌浆孔管(4),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内部开设有方形搭载通孔,所述灌浆孔管(4)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闭合帽(5),所述灌浆孔管(4)一端通过密封胶连接有隔音硅胶板(2),所述灌浆孔管(4)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胶连接有保温硅胶板(17),所述隔音硅胶板(2)与保温硅胶板(17)之间固定有耗能连接件(16),且所述耗能连接件(16)位于方形搭载通孔的内侧,所述保温硅胶板(17)的一端通过防水胶粘接有配装壁块(18),所述隔音硅胶板(2)的一端通过复合胶粘接有室内外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连接件(16)包括受力支撑顶板(6)、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第一弹簧(8)、受力导出杆(9)、第一内装夹块(10)、第二弹簧(11)、分接阻力块(12)、第三弹簧(13)、第二内装夹块(14)和反力限位导杆(15),所述受力支撑顶板(6)四端的外侧均与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支撑顶板(6)的一端与受力导出杆(9)焊接连接,所述受力导出杆(9)的一端及第二弹簧(11)整体均位于第一内装夹块(10)的内部,所述受力导出杆(9)的一端与第二弹簧(11)的一端贴合,所述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与分接阻力块(12)焊接连接,且所述受力导出杆(9)与第一内装夹块(10)通过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装夹块(10)一端的外侧与分接阻力块(12)焊接连接,所述分接阻力块(12)与辅助分力支撑导块(7)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固定连接,所述分接阻力块(12)的另一端与第三弹簧(13)焊接连接,所述反力限位导杆(15)和第三弹簧(13)均安装于第二内装夹块(14)的内部,所述反力限位导杆(15)与第二内装夹块(14)为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装夹块(14)的内部一端和第一内装夹块(10)的内部一端均开设有导向限位孔,所述导向限位孔的直径为两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导出杆(9)和反力限位导杆(15)的结构相同,所述受力导出杆(9)包括滑导主体杆(9-1)、接触定位板(9-2)和限位导板(9-3),所述滑导主体杆一端与接触定位板焊接连接,所述滑导主体杆的另一端与限位导板焊接连接,所述限位导板的直径为三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导出杆(9)处的滑导主体杆与第一内装夹块(10)一端的导向限位孔为间隙配合,所述反力限位导杆(15)处的滑导主体杆与第二内装夹块(14)一端的导向限位孔为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心叠合耗能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内部开设有容纳灌装槽,所述灌浆承重回型板(3)的壁厚为四厘米,所述容纳灌装槽的宽度为二十厘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