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119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芯主要依靠底面的双面胶进行固定,当电芯的厚度较大,并且在进行跌落测试时的高度超过1.5米甚至2米时,容易出现双面胶仅能粘住电芯底面的铝塑膜而无法阻挡卷芯及其他位置的铝塑膜发生位移,造成深坑面被冲破,使得电芯失效。为了避免此问题,通常会在电芯外设置胶框以固定电芯,但是设置胶框成本较高且容易与电芯发生干涉而刮伤电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电子装置,旨在能够使得电芯安装的更加稳固,提升其抗冲击能力。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折封部和补强件,所述折封部设于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补强件包括位于所述折封部内的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外部结构相配合的安装孔。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外部结构相连接的卡勾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勾结构呈t形、u形或l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强件为片状结构或条状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强件由塑料材料、金属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强件和所述折封部之间还设有绝缘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芯包括极耳,所述极耳设于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电芯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极耳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分别设有所述折封部,每一所述折封部内分别设有一所述补强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电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电芯。

上述提供的电芯,通过将补强件嵌入所述折封部内,以固定所述补强件,再通过补强件与外部结构连接,以固定所述电芯。采用该所述电芯,使其能够安装的更加牢固,并且提升了电芯在跌落测试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芯包括绝缘件的分解图。

图4为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5为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6为申请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7为申请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8为申请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补强件的连接部开口向下的立体图。

图10为申请的第七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11为申请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电芯的立体图。

图12为申请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电池的立体图。

图13为申请的第十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芯100

电芯本体10

第一表面11

第二表面12

折封部20

补强件30

主体部31

连接部32

安装孔321

绝缘件40

极耳50

电池200

外壳60

电子装置300

电池仓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折封部和补强件,所述折封部设于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补强件包括位于所述折封部内的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芯,在所述电芯上设置补强件,补强件伸出所述电芯本体外,以与外部结构连接。通过补强件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可使得所述电芯安装时更加稳固,在进行跌落测试时能够提升其抗冲击的能力。进一步的,也可避免电芯出现破损的情况。

下面将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提供一种电芯100,包括电芯本体10、折封部20和补强件30,所述折封部20设于所述电芯本体10上,所述补强件30包括位于所述折封部20内的主体部31,以及从所述主体部31延伸出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用于连接外部结构(图未示)。

请参阅图2,所述电芯本体10内封装有电极组件(图未示),所述电极组件是通过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堆叠或者卷绕而形成。所述电芯本体10的结构及形成方式在现有的设计中较为常见,在此,对所述电芯本体10的具体结构不再进行赘述。

为更好的说明所述电芯100的结构,将结合上下、左右及前后坐标对其进行说明。所述电芯本体10包括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11为所述电芯本体10左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2为所述电芯本体10右侧的表面,即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为所述电芯本体10的相对两表面。

所述电芯100还包括极耳50,所述极耳50设于所述电芯本体10上且沿朝前的方向延伸。所述极耳50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之间,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与所述极耳50的延伸方向垂直。

请参阅图2,所述折封部20是在包裹所述电芯本体10后进行热压封装后,弯折形成。进一步的,通过在所述电芯100表面设置铝塑膜后,将铝塑膜热压封装弯折而形成所述折封部20,所述折封部20可划分为侧封边和顶封边,所述侧封边和所述顶封边形成于铝塑膜封闭的位置处。侧封边为所述电芯本体10未设置所述极耳50的边,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两侧边。顶封边为所述电芯本体10设有所述极耳50的边。该中包装方式及侧封边和顶封边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本体10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上分别设有所述折封部20,并且每一所述折封部20内设有一所述补强件30,即所述补强件30设于所述侧封边位置处。通过两所述补强件30与外部结构连接,使得所述电芯100能够安装的更加稳固。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本体10上设置的所述折封部20数量不限于此,还可设置为一个或三个。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封部20还可设于所述电芯本体10设有所述极耳50的一端,将所述补强件30设于此处的折封部20内,即所述补强件30设于顶封边位置处。通过该位置处的补强件30与外部结构连接,也可使得所述电芯100能够安装的更加稳固。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强件30为条状结构,并且所述补强件30沿上下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折封部20沿上下方向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折封部20能包覆所述补强件3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强件30还可为片状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强件30由塑料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制成所述补强件30的材料不限于此,还可通过金属材料或者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补强件30包括所述主体部31和从所述主体部31上延伸出的所述连接部32。所述主体部31嵌入所述折封部20内,即在对所述折封部20进行弯折之前,将所述主体部31设于所述折封部20内,可在所述主体部31或所述折封部20上涂覆粘胶。待所述折封部20弯折后,所述主体部31和所述折封部20粘接在一起,且所述折封部20包裹所述主体部31,便将所述主体部31固定在所述折封部20内。所述主体部31沿前后方向,在其两端位置处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显露在所述电芯本体10和所述折封部20外,以能够和外部结构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32为从所述主体部31上延伸出的连接片,在与外部结构连接时,所述外部结构上设有与所述连接片相适配的结构,如卡槽,所述连接部32卡固于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补强件30的固定,以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于所述外部结构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31和所述连接部3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上述的连接片与所述外部结构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所述连接片还可通过如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外部结构固定。

请参阅图3,当所述补强件3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时,可在所述补强件30的主体部31和所述折封部20之间设置绝缘件40,以对所述补强件30进行绝缘,避免所述补强件30和所述折封部20之间出现电导通的情况。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40为绝缘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40还可为绝缘垫片、绝缘条等。

第二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32上设有与所述外部结构相适配的安装孔321。在固定所述连接部32和所述外部结构时,可采用紧固件,如螺栓设于所述安装孔321位置处,通过一螺母与螺栓配合,将所述连接部32和所述外部结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孔321还可为螺纹孔,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将所述连接部32和所述外部结构固定,从而将所述电芯100固定在所述外部结构上。

第三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32为与所述外部结构相连接的卡勾结构。

具体的,所述连接部32为从所述主体部31延伸出的呈l形的卡勾。呈l形的所述连接部32卡固于所述外部结构上,以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在所述外部结构上。

第四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呈l形的连接部32上设有安装孔321,在所述安装孔321的位置处可设有紧固件,如相互配合的螺柱和螺母,或者所述安装孔321设为一螺纹孔,在螺纹孔位置处设置螺钉。同样可达到固定所述电芯100和所述外部结构的作用。

第五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7,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32为呈弧形的卡勾结构。该卡勾结构形状类似于雨伞的手把结构,通过该呈弧形的连接部32,使其卡固于所述外部结构上,以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于所述外部结构。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32为开口向上的呈u形的卡勾结构,如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32还可替换为开口向下的呈u形的卡勾结构,如图9所示。

通过采用该呈u形的连接部32,也可使其固定于所述外部结构上,以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于所述外部结构。

第七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0,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三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连接部32为呈t形的卡勾结构,通过该呈t形的连接部32与所述外部结构相适配,使所述连接部32卡固在所述外部结构上,以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于所述外部结构上。

第八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在第八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100与第七实施方式中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呈t形的所述连接部32,其与所述主体部31垂直的部分呈弧形延伸预定距离。采用该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外部结构相适配,使其固定在所述外部结构上,以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于所述外部结构上。

第九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200,所述电池200包括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电芯100,因为具有使用所述电芯100的一切有益效果。

所述电池200包括外壳60,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外部结构可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壳60,所述电芯100设于所述外壳60内,且所述电芯100通过所述连接部32固定于所述外壳60上。所述电芯100的连接部32可针对不同的外壳60结构进行替换,或者所述外壳60在与所述连接部32适配的过程中,可依据所述连接部32设置与其能够配合的卡槽等结构,使得所述连接部32能够固定在所述外壳60中,从而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在所述外壳60上。

所述电池200可为移动终端的电池200,如手机、平板、平板电脑等结构中的电池20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池200的应用端不限于此。

第十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在第十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300,所述电子装置300包括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电芯100,因为具有使用所述电芯100的一切有益效果。

所述电子装置300包括电池仓70,所述电芯100收容于所述电池仓70内,所述电池仓70内设有与所述连接部32相配合的安装部(图未示),所述电池仓70即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部结构。所述电芯100通过所述连接部32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固定在所述电池仓70内。

所述电子装置300可为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装置300的种类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电芯100,通过在所述折封部20内嵌入所述补强件30,通过所述补强件30的连接部32与外部结构固定,从而使得所述电芯100固定在外部结构上。相较于现有的采用双面胶对所述电芯100进行固定,通过所述连接部32进行固定,使得所述电芯100能够安装的更加牢固。在进行跌落测试时,也增加了所述电芯100的抗冲击能力,进而降低了所述电芯100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出现破损的机率。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包括:

电芯本体;

折封部,设于所述电芯本体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

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包括位于所述折封部内的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外部结构相配合的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外部结构相连接的卡勾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结构呈t形、u形或l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为片状结构或条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由塑料材料、金属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件和所述折封部之间还设有绝缘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极耳,所述极耳设于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电芯本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极耳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分别设有所述折封部,每一所述折封部内分别设有一所述补强件。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电芯。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池仓和收容于所述电池仓内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所述电池仓内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配合的安装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包括电芯本体、折封部和补强件,所述折封部设于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补强件包括位于所述折封部内的主体部,以及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及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池和所述电子装置采用上述的电芯,通过采用上述的电芯,能够使得电芯与外部结构连接的更加稳定,在进行跌落测试或发生碰撞时电芯不易被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罗哲;黄俭善;孙勇辉;涂福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