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墙保温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外墙承托台采用与墙体整体贴合,承托台外涂抹保温浆料,一般为胶粉聚苯颗粒或玻化微珠,保温效果不理想,同时散热面积大,存在热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包括悬挑梁和平台板,所述悬挑梁的数量为2个,平行设置于墙体的同一侧,平台板设置于悬挑梁之间,与悬挑梁一体成型,并与墙体之间留有间隔;所述悬挑梁与平台板内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墙体靠近平台板一侧依次包覆石墨聚苯板粘结层、石墨聚苯板保温层和防护面层,所述悬挑梁和平台板外依次包覆真空绝热板粘结层、真空绝热板保温层以及防护面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双层双向钢筋包括悬挑梁上部通长筋、悬挑梁下部通长筋、平台板纵向面筋、平台板纵向底筋、横向面筋及横向底筋,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与悬挑梁下部通长筋分别沿纵向设置在悬挑梁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平台板纵向面筋和平台板纵向底筋分别沿纵向设置在平台板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横向面筋和横向底筋沿横向贯穿平台板和两侧的悬挑梁,且分别设置于平台板的上部和下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的密度为悬挑梁下部通长筋密度的1.5-2倍,所述平台板纵向底筋的密度为平台板纵向面筋密度的1.5-2倍,所述横向底筋的密度为横向面筋密度的1.5-2倍。
优选地,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的一端伸入墙体内部并为弯钩状,另一端于悬挑梁末端且为弯钩状;所述平台板纵向面筋和横向面筋的两端分别呈弯钩状。
优选地,所述悬挑梁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箍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箍筋间距为100mm。
优选地,所述悬挑梁的长度小于宽度的4倍,且悬挑梁的长度不大于2000mm。
优选地,所述悬挑梁与平台板上方的防护面层设置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为10%。
优选地,所述石墨聚苯板保温层分层错缝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减少了承托台与基体墙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散热面积、降低了建筑能耗;采用真空绝热板对承托台进行完全包覆,取代了传统的保温浆料,降低了结构的传热系数,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在承托台的悬挑梁和平台板受力集中部位均设置通长筋加密区,以保证能够有效分散外置设备应力的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该节点达到无热桥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a-a剖面钢筋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b-b剖面钢筋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c-c剖面钢筋布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包括悬挑梁15和平台板18,所述悬挑梁15的数量为2个,平行设置于墙体11的同一侧,悬挑梁15的长度小于宽度的4倍,且悬挑梁15的长度不大于2000mm,平台板18设置于悬挑梁15之间,与悬挑梁15一体成型,并与墙体11之间留有间隔,从而将平台板18与墙体11隔开,减少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散热。墙体11靠近平台板18一侧依次包覆石墨聚苯板粘结层12、石墨聚苯板保温层13和防护面层14,所述石墨聚苯板保温层13通过聚合物砂浆实现与外墙11的粘贴连接,石墨聚苯板保温层13由石墨聚苯板上下错缝粘贴组成,避免因出现通缝而产生线性热桥。所述悬挑梁15和平台板18外依次包覆真空绝热板粘结层16、真空绝热板保温层17以及防护面层14,真空绝热板保温层17采用满粘的方式,完全包覆暴露在室外环境中的承托台,由于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比以往的保温浆料低,极大程度上低了结构的传热系数,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所述防护面层14由抹面砂浆和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组成,网格布置于防护面层14靠近外侧的1/3处。为便于排水,悬挑梁15与平台板18上方的防护面层14设置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为10%,有效防止雨水堆积,提高疏水效果。所述悬挑梁15与平台板18内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包括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悬挑梁下部通长筋23、平台板纵向面筋24、平台板纵向底筋25、横向面筋26及横向底筋27,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与悬挑梁下部通长筋23分别沿纵向设置在悬挑梁15的上部和下部,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的密度为悬挑梁下部通长筋23密度的1.5-2倍,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的一端伸入墙体11内部并为弯钩状,另一端于悬挑梁15末端且为弯钩状;所述平台板纵向面筋24和平台板纵向底筋25分别沿纵向设置在平台板18的上部和下部,平台板纵向底筋25的密度为平台板纵向面筋24密度的1.5-2倍,所述横向面筋26和横向底筋27沿横向贯穿平台板18和两侧的悬挑梁15,且分别设置于平台板18的上部和下部横向底筋27的密度为横向面筋26密度的1.5-2倍,平台板纵向面筋24和横向面筋26的两端分别呈弯钩状,通过上述结构,提高承托台与墙体11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悬挑梁15的抗弯折性能,保证结构安全,进一步地,所述悬挑梁15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箍筋22,箍筋22间距为100mm。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梁(15)和平台板(18),所述悬挑梁(15)的数量为2个,平行设置于墙体(11)的同一侧,平台板(18)设置于悬挑梁(15)之间,与悬挑梁(15)一体成型,并与墙体(11)之间留有间隔;所述悬挑梁(15)与平台板(18)内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墙体(11)靠近平台板(18)一侧依次包覆石墨聚苯板粘结层(12)、石墨聚苯板保温层(13)和防护面层(14),所述悬挑梁(15)和平台板(18)外依次包覆真空绝热板粘结层(16)、真空绝热板保温层(17)以及防护面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双向钢筋包括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悬挑梁下部通长筋(23)、平台板纵向面筋(24)、平台板纵向底筋(25)、横向面筋(26)及横向底筋(27),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与悬挑梁下部通长筋(23)分别沿纵向设置在悬挑梁(15)的上部和下部,所述平台板纵向面筋(24)和平台板纵向底筋(25)分别沿纵向设置在平台板(18)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横向面筋(26)和横向底筋(27)沿横向贯穿平台板(18)和两侧的悬挑梁(15),且分别设置于平台板(18)的上部和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的密度为悬挑梁下部通长筋(23)密度的1.5-2倍,所述平台板纵向底筋(25)的密度为平台板纵向面筋(24)密度的1.5-2倍,所述横向底筋(27)的密度为横向面筋(26)密度的1.5-2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上部通长筋(21)的一端伸入墙体(11)内部并为弯钩状,另一端于悬挑梁(15)末端且为弯钩状;所述平台板纵向面筋(24)和横向面筋(26)的两端分别呈弯钩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15)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箍筋(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22)间距为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15)的长度小于宽度的4倍,且悬挑梁(15)的长度不大于20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15)与平台板(18)上方的防护面层(14)设置排水坡度,所述排水坡度为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热桥外挑设备承托台保温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聚苯板保温层(13)分层错缝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