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汇流条。
背景技术: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性能源储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也是目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技术。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光伏组件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开发,光伏发电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包括屋顶发电、玻璃幕墙发电、水上发电等等。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于:无枯竭危险;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能源质量高;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鉴于光伏发电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且我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仍不断扩大,急需扩大光伏组件所需部件如汇流条等的产能。然而,现下生产的汇流条,须使用较多sn系焊锡材料,生产成本高、生产难度大,这些缺陷都极大的制约了汇流条的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环保、生产过程快捷的光伏汇流条,能够适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自动连续焊接和半自动及手动焊接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汇流条,包括铜基带,所述铜基带仅焊接面带有sn系焊锡。
优选地,所述铜基带的焊接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注满sn系焊锡。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半椭圆形且半椭圆形较宽的一侧朝向所述光伏汇流条的连接方向。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不超过铜基带厚度的15%且不小于10微米。
优选地,所述铜基带由氧含量介于150至300ppm之间的铜制成。
优选地,所述sn系焊锡为银、铜、铋、铟、镍、金、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锡复合制得;或所述sn系焊锡为纯锡。
优选地,所述光伏汇流条的体积电阻率介于0.019至0.023ωmm2/m之间。
优选地,所述光伏汇流条的宽度介于1至10毫米之间,厚度介于0.1至4毫米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光伏汇流条,仅使铜基带的焊接面带有sn系焊锡,而非将sn系焊锡覆盖于铜基带的整个表面,很好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1-铜基带;
2-凹槽;
3-sn系焊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汇流条,包括铜基带1,铜基带1仅焊接面带有sn系焊锡3。铜基带1仅焊接面带有sn系焊锡3通过在铜基带1的焊接面开设凹槽2、并在凹槽2内注满sn系焊锡3实现。凹槽2为半椭圆形且半椭圆形较宽的一侧朝向光伏汇流条的连接方向。凹槽2的深度不超过铜基带1厚度的15%且不小于10微米。
铜基带1由氧含量介于150至300ppm之间的铜制成。sn系焊锡3为银、铜、铋、铟、镍、金、钯中的一种或多种与锡复合制得,也可以由纯锡制得。制得的光伏汇流条的体积电阻率介于0.019至0.023ωmm2/m之间,宽度介于1至10毫米之间,厚度介于0.1至4毫米之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1.一种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铜基带,所述铜基带仅焊接面带有sn系焊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带的焊接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注满sn系焊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半椭圆形且半椭圆形较宽的一侧朝向所述光伏汇流条的连接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不超过铜基带厚度的15%且不小于1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带由氧含量介于150至300ppm之间的铜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汇流条的体积电阻率介于0.019至0.023ωmm2/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汇流条的宽度介于1至10毫米之间,厚度介于0.1至4毫米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