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结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建筑预制构件预埋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结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夹心保温外墙由饰面层、保温层和结构层组成,在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拉结件使三者连接成一整体,传统的拉结件结构简单且强度不高,在进行安装后会承受竖直方向的载荷,容易出现使用寿命不长且容易偏移安装位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结件,其能够增大承受载荷的强度,安装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结件,包括拉结件本体,所述拉结件本体内设置有受力体系孔,所述受力体系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受力体系孔呈两组对称分布于所述拉结件本体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所述拉结件本体内沿对称分布的所述受力体系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对称分布于所述拉结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壁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加强筋沿对称方向排布的所述受力体系孔的延伸方向架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受力体系孔由插筋孔与应力释放孔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每两个所述应力释放孔对应分布在一个所述插筋孔两侧并与另一个所述插筋孔构成一组受力体系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插筋孔内焊接有中空状的导向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导向筒的开口边沿处采用倒圆角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拉结件本体呈矩形状,沿所述拉结件本体的拐角处采用倒圆角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插筋孔与应力释放孔采用一体冲压工艺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述拉结件本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结件,包括拉结件本体,拉结件本体内设置有受力体系孔,受力体系孔为多个,多个受力体系孔呈两组对称分布于拉结件本体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拉结件本体内沿对称分布的受力体系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在拉结件的壁面上增加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强拉结件本体的强度,使其在安装于板层之间承受相应的载荷时不会出现异位或出现板面弯曲断裂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拉结件本体的使用寿命,且同时提高了板层楼面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采用反打工艺,先铺设外叶墙钢筋网片,安装拉结件,并在拉结件一端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外叶墙混凝土,混泥土能够固定加强筋的一部分,接下来铺设保温板,加强筋的一段位于保温板内,然后进行内叶墙的钢筋绑扎,并在拉结件的另一端插筋孔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内叶墙混凝土,加强筋的另一端位于内叶墙部分,完成预制墙板的制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拉结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加强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拉结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l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导向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拉结件本体;2-加强筋;3-应力释放孔;4-插筋孔;401-导向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拉结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加强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结件,包括拉结件本体1,拉结件本体1内设置有受力体系孔,受力体系孔为多个,多个受力体系孔呈两组对称分布于拉结件本体1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拉结件本体1内沿对称分布的受力体系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在拉结件的壁面上增加加强筋2能够有效增强拉结件本体1的强度,使其在安装于板层之间承受相应的载荷时不会出现异位或出现板面弯曲断裂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拉结件本体1的使用寿命,且同时提高了板层楼面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的受力体系孔为六个,六个受力体系孔分成三个一组对称设置于拉结件本体1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拉结件作用主要是用于承担外叶墙自重及施加在外叶墙上的荷载作用,故以外叶墙为边界线,其中,预制墙板由内叶墙、保温板、外叶墙构成;在预制墙板中布置多个竖向布置的板型不锈钢保温拉结件用于承担外叶墙的自重,多个横向布置的拉结件用于承担外叶墙平面内的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竖向布置的拉结件两点连线形成横向轴线,横向布置的拉结件连线形成竖向轴线,两条轴线的交点作为此系统的力学支点,力学支点尽量与外叶墙重心重合,以保证不出现整体的扭转作用。其拉结件上增加的加强筋2能够有效增大拉结件的支撑力度及抗压强度,使拉结件能够有效提高使用寿命,使楼板层装配更加稳固,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采用反打工艺,先铺设外叶墙钢筋网片,安装拉结件,并在拉结件一端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外叶墙混凝土,混泥土能够固定加强筋2的一部分,接下来铺设保温板,加强筋2的一段位于保温板内,然后进行内叶墙的钢筋绑扎,并在拉结件的另一端插筋孔4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内叶墙混凝土,加强筋2的另一端位于内叶墙部分,完成预制墙板的制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强筋2为多个,多个加强筋2对称分布于拉结件本体1相对的两侧壁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为二十个,拉结件本体1的两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十个加强筋2,且二十个加强筋2呈对称分布,在拉结件本体1上架设加强筋2能够提高其抗压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提高楼梯板层施工安装的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筋2为十六个,十六个加强筋2对称分布于拉结件本体1相对的两侧壁面上。其分布排列如上述排列方法相同,且其具备的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加强筋2沿对称方向排布的受力体系孔的延伸方向架设。加强筋2的排布方向沿受力体系孔对称排布的延伸方向设置,且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2与拉结件本体1的边沿相互平行,使加强筋2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拉结件本体1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筋2的排布方向沿受力体系孔对称排布的延伸方向设置,加强筋2与拉结件本体1的边沿呈一定角度设置,且使加强筋2能够延伸至最大长度,使加强筋2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拉结件本体1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受力体系孔由插筋孔4与应力释放孔3组成。

本实施例中的插筋孔4用于插入钢筋进而对其进行限位,并排设置的若干拉结件本体1内的同一插筋孔4贯穿一根钢筋,能够将钢筋稳定的卡置在其中进行限位,避免在浇筑墙体时钢筋出现异位导致浇筑完成后的墙体板层缺乏稳定性;应力是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试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恢复到变形前的位置,拉结件在装配在楼板层间时会承受相应的压力,容易出现微小的变形,此时为防止拉结件本体1在应力的作用下出现损伤断裂需要进行应力释放,应力释放(stressrelief)是指物体内某一点的应力由于释放能量而降低的现象,确切地说是能量释放,则在拉结件本体1上进行开设应力释放孔3,使用多个小孔应力释放,就可以将去除相应的应力,保证拉结件本体1的安全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两个应力释放孔3对应分布在一个插筋孔4两侧并与另一个插筋孔4构成一组受力体系孔。钢筋在插入插筋孔4后会出现应力,在其旁侧设置两个应力释放孔3能够保证应力释放的高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插筋孔4内焊接有中空状的导向筒401。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筒401中部套接于插筋孔4上,两端端口位置包覆在插筋孔4边沿的壁面上,插筋孔4中部开设有圆柱状的通孔,钢筋可通过此通孔贯穿过导向筒401,导向筒401用于对钢筋延伸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其出现在承受压力后出现弯折的情况发生,保证钢筋的预埋牢固性。导向筒401采用不锈钢制成且与拉结件本体1一体铸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向筒401的开口边沿处采用倒圆角处理。将到导向筒401的边沿处采用倒圆角处理,防止钢筋出现微变形对导向筒401尖锐的边沿试压导致其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结件本体1呈矩形状,沿拉结件本体1的拐角处采用倒圆角处理。拉结件采用矩形状能够根据墙板层的厚度延伸拉结件的长度进而适应各类环境,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出厂尺寸的定制,同时将矩形状的拉结件边角处采用倒圆角处理能够防止其在搬运运输过程中对工人造成伤害。

本实施例中的拉结件采用矩形状,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采用其它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插筋孔4与应力释放孔3采用一体冲压工艺制成。冲压工艺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使拉结件的产量能够有效提升,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能够保证拉结件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采用一体冲压工艺将拉结件进行加工出插筋孔4与应力释放孔3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结件本体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stainless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板型拉结件主体采用低导热系数的不锈钢材料,可有效避免产生冷桥现象,同时其具备足够的强度用以承受楼板层的载荷压力。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结件,包括拉结件本体1,拉结件本体1内设置有受力体系孔,受力体系孔为多个,多个受力体系孔呈两组对称分布于拉结件本体1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拉结件本体1内沿对称分布的受力体系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在拉结件的壁面上增加加强筋2能够有效增强拉结件本体1的强度,使其在安装于板层之间承受相应的载荷时不会出现异位或出现板面弯曲断裂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拉结件本体1的使用寿命,且同时提高了板层楼面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时,采用反打工艺,先铺设外叶墙钢筋网片,安装拉结件,并在拉结件一端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外叶墙混凝土,混泥土能够固定加强筋2的一部分,接下来铺设保温板,加强筋2的一段位于保温板内,然后进行内叶墙的钢筋绑扎,并在拉结件的另一端插筋孔4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内叶墙混凝土,加强筋2的另一端位于内叶墙部分,完成预制墙板的制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结件本体,所述拉结件本体内设置有受力体系孔,所述受力体系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受力体系孔呈两组对称分布于所述拉结件本体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所述拉结件本体内沿对称分布的所述受力体系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对称分布于所述拉结件本体相对的两侧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沿对称方向排布的所述受力体系孔的延伸方向架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体系孔由插筋孔与应力释放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应力释放孔对应分布在一个所述插筋孔两侧并与另一个所述插筋孔构成一组受力体系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孔内焊接有中空状的导向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的开口边沿处采用倒圆角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本体呈矩形状,沿所述拉结件本体的拐角处采用倒圆角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孔与应力释放孔采用一体冲压工艺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件本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拉结件,涉及预制建筑预制构件预埋件技术领域。一种拉结件,包括拉结件本体,拉结件本体内设置有受力体系孔,受力体系孔为多个,多个受力体系孔呈两组对称分布于拉结件本体相对的两侧边沿处,拉结件本体内沿对称分布的受力体系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在拉结件的壁面上增加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强拉结件本体的强度,使其在安装于板层之间承受相应的载荷时不会出现异位或出现板面弯曲断裂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拉结件本体的使用寿命,且同时提高了板层楼面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李风;李立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瑞青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