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128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柱组合具有钢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的双重优点,在地下建筑结构中属于刚度高,重量轻,延性好的组合结构,在传统的地下建筑结构中,通常需要采用混凝土柱来作为上部结构的支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中的钢筋会被混凝土柱所截断,结构的整体性会遭到破坏,同时混凝土柱与上部结构连接处截面会产生截面承载力和刚度的突变,容易发生混凝土的挤压破坏,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型钢柱腹板穿孔的混凝土柱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其现场施工焊接作业量较大,对穿孔的精度要求较高且穿孔后混凝土柱的稳定性下降,强度也会削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包括箱型钢柱、加强混凝土板以及连接钢筋,两个所述加强混凝土板分别与两排平行的所述连接钢筋相连接,所述加强混凝土板固定在所述箱型钢柱上,所述加强混凝土板上设有一排平行的螺纹组,所述连接钢筋通过螺纹组与所述加强混凝土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筋包含双头螺柱、钢筋连接器、钢筋,所述钢筋连接器为套筒状,套筒内有螺纹,所述双头螺柱的一端与所述钢筋连接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头螺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强混凝土板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所述钢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混凝土板上含一排间距相等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箱型钢柱同一表面的所述加强混凝土板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箱型钢柱的棱。

进一步的,所述箱型钢柱由钢柱浇筑而成,所述箱型钢柱内设有若干带小孔的内隔板,各所述内隔板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箱型钢柱、所述加强混凝土板、所述连接钢筋相交处内外侧均浇筑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加强混凝土板极大地加强了地下建筑结构中墙体的强度指标,同时满足了钢筋连接的要求,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了墙体中混凝土柱处应力集中的现象;通过加强混凝土板使连接钢筋与箱型钢柱形成整体,避免了混凝土柱与上部结构连接处截面产生承载力与刚度的突变,使得箱型钢柱对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加强,箱型钢柱可先设置钢柱,然后浇筑混凝土,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连接钢筋依靠套筒连接,避免了穿孔对箱型钢柱强度的破坏,且安装方便,降低了焊接量,节约成本,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的双头螺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的加强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的加强混凝土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箱型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钢筋连接器与钢筋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内隔板;2、箱型钢柱;3、加强混凝土板;4、双头螺柱;5、钢筋连接器;6、钢筋;7、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包括箱型钢柱2、加强混凝土板3以及连接钢筋7,两个加强混凝土板3分别与两排平行的连接钢筋7相连接,加强混凝土板3固定在箱型钢柱2上,加强混凝土板3上设有一排平行的螺纹组,连接钢筋7通过螺纹组与加强混凝土板3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钢筋7包含双头螺柱4、钢筋连接器5、钢筋6,钢筋连接器5为套筒状,套筒内有螺纹,双头螺柱4的一端与钢筋连接器5的一端连接,双头螺柱4的另一端与加强混凝土板3连接,钢筋连接器5的另一端与钢筋6连接;加强混凝土板3上含一排间距相等的螺纹孔;箱型钢柱2同一表面的加强混凝土板3平行且垂直于箱型钢柱2的棱;箱型钢柱2由钢柱浇筑而成,箱型钢柱2内设有若干带小孔的内隔板1,各内隔板1间相互平行;箱型钢柱2、加强混凝土板3、连接钢筋7相交处内外侧均浇筑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首先将内隔板1焊接于箱型钢柱2里面,加强混凝土板3安装于箱型钢柱2的一侧,加强混凝土板3上分布有单排螺纹孔,螺纹孔数量根据结构具体承受的荷载决定,双头螺柱4与加强混凝土板3拧在一起,通过钢筋连接器5将钢筋6与双头螺柱4连接在一起,其中钢筋6一端带有螺纹,绑扎钢筋6、梁箍筋浇筑混凝土完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钢柱(2)、加强混凝土板(3)以及连接钢筋(7),两个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分别与两排平行的所述连接钢筋(7)相连接,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固定在所述箱型钢柱(2)上,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上设有一排平行的螺纹组,所述连接钢筋(7)通过螺纹组与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钢筋(7)包含双头螺柱(4)、钢筋连接器(5)、钢筋(6),所述钢筋连接器(5)为套筒状,套筒内有螺纹,所述双头螺柱(4)的一端与所述钢筋连接器(5)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头螺柱(4)的另一端与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连接,所述钢筋连接器(5)的另一端与所述钢筋(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上含一排间距相等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钢柱(2)同一表面的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箱型钢柱(2)的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钢柱(2)由钢柱浇筑而成,所述箱型钢柱(2)内设有若干带小孔的内隔板(1),各所述内隔板(1)间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钢柱(2)、所述加强混凝土板(3)、所述连接钢筋(7)相交处内外侧均浇筑混凝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主体结构与埋置式格构立柱的连接接头,包括箱型钢柱、加强混凝土板以及连接钢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混凝土板极大地加强了地下建筑结构中墙体的强度指标,同时满足了钢筋连接的要求,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了墙体中混凝土柱处应力集中的现象;通过加强混凝土板使连接钢筋与箱型钢柱形成整体,避免了混凝土柱与上部结构连接处截面产生承载力与刚度的突变,使得箱型钢柱对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加强,箱型钢柱可先设置钢柱,然后浇筑混凝土,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连接钢筋依靠套筒连接,避免了穿孔对箱型钢柱强度的破坏,且安装方便,降低了焊接量,节约成本,经济效益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华;魏国平;张泽辉;余龙;王兴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