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8  89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的同时可提高建筑质量,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环境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但是装配式建筑却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抗震性能不好,地震发生时,若房屋整体发生倾斜,则为建筑的支撑座可以承受的拉拔力度不够,导致建筑物整体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通过设置竖向防震机构和横向防震机构,能够使得建筑本体受到地震波时缓冲其所受到的力,通过建筑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密封胶圈、防水板和导流槽,避免支撑座壳体内部的元件受到雨水侵蚀,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包括支撑座壳体和建筑本体,所述支撑座壳体的内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上端伸出支撑座壳体的上端口;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所述矩形壳体的内部固定镶嵌连接有配重块;

所述矩形壳体的下表面与支撑座壳体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竖向防震机构,所述矩形壳体的四个侧立面上与支撑座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防震机构;

所述建筑本体的侧壁上靠近支撑座壳体上侧壁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上固定连接有防水板。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防震机构包括第一矩形盒、滑杆、移动块、隔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斜撑杆、安装板和第一铰支座,所述支撑座壳体的下底面对应矩形壳体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盒,所述第一矩形盒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滑杆上位于隔板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滑杆上位于移动块与隔板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杆上位于移动块与第一矩形盒的侧壁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矩形盒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上转动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移动块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防震机构包括第二矩形盒、伸缩杆、第三弹簧、安装支架、滚轮和第二铰支座,所述矩形壳体的四个侧立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二铰支座上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支撑座壳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安装支架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盒,所述安装支架的末端贯穿第二矩形盒的竖侧壁伸进其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壳体的上侧壁倾斜设置,所述支撑座壳体的上侧面均匀开设有导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壳体的上表面靠近上端开口的位置处固定粘结有止水条,所述止水条的位于导流槽的上端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为长方体混凝土浇筑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矩形壳体的下表面与支撑座壳体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竖向防震机构,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建筑本体进行缓冲防震,避免建筑本体直接受力导致其产生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而使得建筑本体上下晃动,通过在四个侧立面与支撑座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防震机构,能够使得建筑本体受到横向地震波时缓冲其所受到的力,避免建筑本体受到横向作用力而发生晃动,使得建筑本体具有横向防震的性能,提高建筑本体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建筑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密封胶圈,并在密封胶圈上设置防水板,能够使得雨水顺着防水板快速排到支撑座壳体的上侧面,支撑座壳体的上侧面为倾斜设置且设置有导流槽,能够使得支撑座壳体上表面的雨水快速向四周排掉,且支撑座壳体的上表面靠近上端开口的位置处固定粘结有止水条,能够防止支撑座壳体上的雨水顺沿着上端口进入到支撑座壳体内部,避免支撑座壳体内部的元件受到雨水侵蚀,提高整个建筑支撑座的使用寿命。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防震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座壳体;101、导流槽;2、建筑本体;3、支撑板;4、矩形壳体;401、配重块;5、竖向防震机构;501、第一矩形盒;502、滑杆;503、移动块;504、隔板;505、第一弹簧;506、第二弹簧;507、斜撑杆;508、安装板;509、第一铰支座;6、横向防震机构;601、第二矩形盒;602、伸缩杆;603、第三弹簧;604、安装支架;605、滚轮;606、第二铰支座;7、密封胶圈;701、防水板;8、止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包括支撑座壳体1和建筑本体2,支撑座壳体1的内部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2,建筑本体2的上端伸出支撑座壳体1的上端口,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4,矩形壳体4的内部固定镶嵌连接有配重块401,配重块401为长方体混凝土浇筑块,通过支撑板3可对建筑本体2进行支撑,使其下端固定在支撑座壳体1内,支撑板3的下表面设置矩形壳体4,并且矩形壳体4内设有配重块401,能够增加建筑本体2下部的重量,避免建筑本体2上端受力较大导致其倾斜。

其中如图1-2所示,矩形壳体4的下表面与支撑座壳体1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竖向防震机构5,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建筑本体2进行缓冲防震,避免建筑本体2直接受力导致其产生竖直方向的震动,进而使得建筑本体2上下晃动,竖向防震机构5包括第一矩形盒501、滑杆502、移动块503、隔板504、第一弹簧505、第二弹簧506、斜撑杆507、安装板508和第一铰支座509,支撑座壳体1的下底面对应矩形壳体4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盒501,第一矩形盒501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502,滑杆50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504,滑杆502上位于隔板504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503,滑杆502上位于移动块503与隔板504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一弹簧505,滑杆502上位于移动块503与第一矩形盒501的侧壁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二弹簧506,第一矩形盒50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08,安装板508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支座509,第一铰支座509上转动连接有斜撑杆507,斜撑杆507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移动块503的上表面,通过在安装板508与移动块503之间设置斜撑杆507,能够对矩形壳体4进行支撑,进而对整个建筑本体2进行支撑,并且移动块503滑动设置在滑杆502上,斜撑杆507在受到压力时会左右移动进行调节,且滑杆502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505和第二弹簧506,使得移动块503在左右移动时会使得第一弹簧505或第二弹簧506受到挤压,减慢移动块503的移动速度,进而缓冲斜撑杆507所受到的力,使得建筑本体2具有竖向防震的性能。

其中如图1-2所示,矩形壳体4的四个侧立面上与支撑座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防震机构6,横向防震机构6包括第二矩形盒601、伸缩杆602、第三弹簧603、安装支架604、滚轮605和第二铰支座606,矩形壳体4的四个侧立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支座606,第二铰支座606上转动连接有伸缩杆602,伸缩杆602上固定套接有第三弹簧603,伸缩杆60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604,支撑座壳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安装支架604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盒601,安装支架604的末端贯穿第二矩形盒601的竖侧壁伸进其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滚轮605,通过在伸缩杆602并在伸缩杆602上套设第三弹簧603,能够使得建筑本体2受到横向地震波时缓冲其所受到的力,避免建筑本体2受到横向作用力而发生晃动,使得建筑本体2具有横向防震的性能。

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建筑本体2的侧壁上靠近支撑座壳体1上侧壁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7,密封胶圈7上固定连接有防水板701,支撑座壳体1的上侧壁倾斜设置,支撑座壳体1的上侧面均匀开设有导流槽101,支撑座壳体1的上表面靠近上端开口的位置处固定粘结有止水条8,止水条8的位于导流槽101的上端位置处,通过建筑本体2的侧壁上设置密封胶圈7,并在密封胶圈7上设置防水板701,能够使得雨水顺着防水板701快速排到支撑座壳体1的上侧面,支撑座壳体1的上侧面为倾斜设置且设置有导流槽101,能够使得支撑座壳体1上表面的雨水快速向四周排掉,且支撑座壳体1的上表面靠近上端开口的位置处固定粘结有止水条8,能够防止支撑座壳体1上的雨水顺沿着上端口进入到支撑座壳体1内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包括支撑座壳体(1)和建筑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壳体(1)的内部设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2),所述建筑本体(2)的上端伸出支撑座壳体(1)的上端口;

所述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壳体(4),所述矩形壳体(4)的内部固定镶嵌连接有配重块(401);

所述矩形壳体(4)的下表面与支撑座壳体(1)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竖向防震机构(5),所述矩形壳体(4)的四个侧立面上与支撑座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防震机构(6);

所述建筑本体(2)的侧壁上靠近支撑座壳体(1)上侧壁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7),所述密封胶圈(7)上固定连接有防水板(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防震机构(5)包括第一矩形盒(501)、滑杆(502)、移动块(503)、隔板(504)、第一弹簧(505)、第二弹簧(506)、斜撑杆(507)、安装板(508)和第一铰支座(509),所述支撑座壳体(1)的下底面对应矩形壳体(4)的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盒(501),所述第一矩形盒(501)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502),所述滑杆(502)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隔板(504),所述滑杆(502)上位于隔板(504)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移动块(503),所述滑杆(502)上位于移动块(503)与隔板(504)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一弹簧(505),所述滑杆(502)上位于移动块(503)与第一矩形盒(501)的侧壁之间固定套接有第二弹簧(506),所述第一矩形盒(501)的下表面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08),所述安装板(508)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支座(509),所述第一铰支座(509)上转动连接有斜撑杆(507),所述斜撑杆(507)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移动块(503)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防震机构(6)包括第二矩形盒(601)、伸缩杆(602)、第三弹簧(603)、安装支架(604)、滚轮(605)和第二铰支座(606),所述矩形壳体(4)的四个侧立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支座(606),所述第二铰支座(606)上转动连接有伸缩杆(602),所述伸缩杆(602)上固定套接有第三弹簧(603),所述伸缩杆(60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604),所述支撑座壳体(1)的内侧壁上对应安装支架(604)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矩形盒(601),所述安装支架(604)的末端贯穿第二矩形盒(601)的竖侧壁伸进其内部并转动连接有滚轮(6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壳体(1)的上侧壁倾斜设置,所述支撑座壳体(1)的上侧面均匀开设有导流槽(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壳体(1)的上表面靠近上端开口的位置处固定粘结有止水条(8),所述止水条(8)的位于导流槽(101)的上端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401)为长方体混凝土浇筑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支撑座,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座壳体和建筑本体,支撑座壳体的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建筑本体的上端伸出支撑座壳体的上端口,矩形壳体的下表面与支撑座壳体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竖向防震机构,矩形壳体的四个侧立面上与支撑座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防震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向防震机构和横向防震机构,能够使得建筑本体受到地震波时缓冲其所受到的力,提高建筑本体的稳定性,通过建筑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密封胶圈、防水板和导流槽,避免支撑座壳体内部的元件受到雨水侵蚀,提高整个建筑支撑座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珍;张子凤;蔺娟女;郑连霞;吕彦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珍
技术研发日:2020.07.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