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钢结构构件。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现有拼接模块式钢构件,拼接时多数利用螺钉和卡轨连接,螺钉对接的方式工程量较大,卡轨方式拼接在一起的钢件缺少强化支撑结构,导致其在实际使用时钢构承重部应力变形,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本设计提供了一种模块式钢结构构件,采用上下两组u形的卡板作为钢构部件的连接件,便于组装,并且在u形卡板内侧设置有张紧式的栓杆组件,令钢构模块式组装后卡板不易脱扣和变形,同时内部主体钢构提高了强度,承重时不易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包括内钢体、内卡道、左钢体、左卡道、右钢体、右卡道、卡装板、固定栓、螺套、连接栓、旋钮和锁紧螺栓,所述内钢体的左侧和右侧贴合有左钢体和右钢体,所述左钢体和右钢体的外侧均还通过螺纹孔安装有一排锁紧螺栓,所述内钢体的内壁开设有左右两处内卡道,所述左钢体的内壁开设有左卡道,所述右钢体的内壁开设有右卡道,所述卡装板为上下四处,且上部两处和底部两处均按左右方向成对设置,所述卡装板为u形夹腔式的弹簧板。
作为优选,左侧上下两处所述的卡装板卡装在内卡道和左卡道之间,将左钢体卡接在内钢体的左侧。
作为优选,右侧上下两处所述的卡装板卡装在内卡道和右卡道之间,将右钢体卡接在内钢体的右左侧。
作为优选,所述卡装板的内面顶部还焊接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上配合有螺套。
作为优选,左右相临两处卡装板之间还通过螺套连接有一根连接栓,所述连接栓的中部焊接有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模块式钢体构件由内钢体、左钢体和右钢体构成,利用u形卡装板将左钢体和右钢体连接在内钢体两侧,构成了钢体总成,并且u形卡板为四处,顶部两处和底部两处,将左右两钢体与内构体组合后更加牢固,承力使用时不会开裂,并且卡装对接的方式更加方便。
2.在相临两卡板之间还设置有对接式的栓柱,通过栓柱可将两卡板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两侧扩张,可有效防止两卡板向外脱出,而且这一外扩式的张紧效应还令内钢体的u形腔形成了左右方向的支撑,使得本钢构组件在实际承重使用时起主导支撑力的内钢体不易变形,刚性结构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右两卡装板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内钢体;101、内卡道;2、左钢体;201、左卡道;3、右钢体;301、右卡道;4、卡装板;401、固定栓;5、螺套;6、连接栓;601、旋钮;7、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7,一种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包括内钢体1、内卡道101、左钢体2、左卡道201、右钢体3、右卡道301、卡装板4、固定栓401、螺套5、连接栓6、旋钮601和锁紧螺栓7,内钢体1的左侧和右侧贴合有左钢体2和右钢体3,左钢体2和右钢体3的外侧均还通过螺纹孔安装有一排锁紧螺栓7,内钢体1的内壁开设有左右两处内卡道101,左钢体2的内壁开设有左卡道201,右钢体3的内壁开设有右卡道301,卡装板4为上下四处,且上部两处和底部两处均按左右方向成对设置,卡装板4为u形夹腔式的弹簧板,利用上下两组卡装板4将左钢体2和右钢体3对接在内钢体1两侧,构成了模块式结构,而且由于左钢体2和右钢体3上均安装有一排锁紧螺栓7,在实际使用时利用锁紧螺栓7可将建筑施工时的其它钢板件快速对接在一起。
如图1、图2所示,左侧上下两处卡装板4卡装在内卡道101和左卡道201之间,将左钢体2卡接在内钢体1的左侧,右侧上下两处卡装板4卡装在内卡道101和右卡道301之间,将右钢体3卡接在内钢体1的右左侧,内钢体1为钢构的内部主体件,通过上下两组卡装板4将左钢体2和右钢体3卡在内钢体1两侧后,构成了模块式的钢构构件,利用左钢体2和右钢体3通过锁紧螺栓7与施工所的其它类似钢构对接在一起,形成钢构组,便于组装连接,并且由于左钢体2和右钢体3是通过上下两组卡装板4连接在内钢体1上的,因此连接后具有双侧定位效果,实际使用时不会脱扣,提高了强度,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卡装板4的内面顶部还焊接有固定栓401,固定栓401上配合有螺套5,左右相临两处卡装板4之间还通过螺套5连接有一根连接栓6,连接栓6的中部焊接有旋钮601,由螺套5、连接栓6以及固定栓401所构成的连接件位于两卡装板4之间,通过两侧螺套5旋转的方式可将连接栓6连接在两卡装板4之间,连接后令内钢体1的顶侧和底侧均形成了内部支撑,由于连接栓6通过此方式为上下两处,因此连接后使得内钢体1顶部和底部均形成了强化支撑,提高了内钢体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结构合理性。
组装时:内钢体1位于内侧,利用上下两组卡装板4插入内卡道101、左卡道201以及右卡道301的方式,令左钢体2和右钢体3按如图1、图2的方式与内钢体1对接,构成了模块式的钢构构件,最后再将与本构件连接的外部其它类似的钢构利用锁紧螺栓7连接在左钢体2或右钢体3的外侧,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内钢体1的顶部与底部的左右两处卡装板4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栓6,因此连接栓6不但是用来将左钢体2和右钢体3连接在一起,而且还提高了内钢体1的强度,令内钢体1的顶部与底部形成强化支撑,进一步提高了结构合理性。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1.一种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包括内钢体(1)、内卡道(101)、左钢体(2)、左卡道(201)、右钢体(3)、右卡道(301)、卡装板(4)、固定栓(401)、螺套(5)、连接栓(6)、旋钮(601)和锁紧螺栓(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体(1)的左侧和右侧贴合有左钢体(2)和右钢体(3),所述左钢体(2)和右钢体(3)的外侧均还通过螺纹孔安装有一排锁紧螺栓(7),所述内钢体(1)的内壁开设有左右两处内卡道(101),所述左钢体(2)的内壁开设有左卡道(201),所述右钢体(3)的内壁开设有右卡道(301),所述卡装板(4)为上下四处,且上部两处和底部两处均按左右方向成对设置,所述卡装板(4)为u形夹腔式的弹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左侧上下两处所述卡装板(4)卡装在内卡道(101)和左卡道(201)之间,将左钢体(2)卡接在内钢体(1)的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右侧上下两处所述卡装板(4)卡装在内卡道(101)和右卡道(301)之间,将右钢体(3)卡接在内钢体(1)的右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板(4)的内面顶部还焊接有固定栓(401),所述固定栓(401)上配合有螺套(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钢结构构件,其特征在于:左右相临两处卡装板(4)之间还通过螺套(5)连接有一根连接栓(6),所述连接栓(6)的中部焊接有旋钮(60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