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抽屉式框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框架结构中,框架内的安装都只能是分部分项进行,无法做到大体量的安装,更难以做到一次性的安装到位。主要原因是受“万丈高楼平地起”,习惯性从垂直方向由下而上的逐步安装考虑,极少有从水平方向多层大进深的安装考虑(外墙及门窗从水平方向安装,但进深极小)。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水平方向将大体量的载荷物体装入的多层大进深框架结构,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屉式框架,该抽屉式框架具有多层大进深的抽屉式结构,可以水平方向将大体量的载荷物体装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抽屉式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横梁、纵梁和前柱,所述框架主体的后侧为常规主体,所述前柱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前侧的横梁侧,且所述前柱垂直于所述横梁,所述纵梁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常规主体,所述前柱与所述纵梁垂直、且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的连接点对应所述前柱与所述横梁的连接点;
所述纵梁为凸形梁,所述凸形梁包括底平面、轨道平面和顶平面,所述轨道平面与所述横梁的顶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凸形梁的凸出部分为限位梁;所述限位梁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前柱的正面宽度,所述轨道平面的宽度与所述轨道平面所在的平面内的所述限位梁的截面宽度之和大于所述前柱的正面宽度,所述轨道平面宽于所述前柱的宽度的部分为有效的轨道通行部分。
优选地,所述限位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常规主体。
优选地,所述限位梁的轴心与所述纵梁的轴心处于同一竖直面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梁与所述限位梁下部的所述纵梁一体设置。
沿装配输入端水平向抽屉式框架内装入载荷物体时,选用的载荷物体与抽屉式结构的内部空间相适应。先使载荷物体对准装配输入端,之后横向对载荷物体施加朝向常规主体的水平力即可,载荷物体的底面两侧被有效的轨道通行部分支撑,使载荷物体可以平稳安装。
大体量的载荷物体可以沿水平方向装入大进深的抽屉式框架中,使框架内的载荷物体无需从顶部分部分项的安装,可以做到一次性安装到位,节省了安装的步骤,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抽屉式框架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抽屉式框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限位梁和纵梁的截面图。
图1-2中:
1-前柱、2-装配输入端、3-限位梁、4-纵梁、5-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抽屉式框架,该抽屉式框架具有多层大进深的抽屉式结构,可以水平方向将大体量的载荷物体装入。
请参考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抽屉式框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限位梁和纵梁的截面图。
一种抽屉式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包括横梁5、纵梁4和前柱1,框架主体的后侧为常规主体,前柱1设置于框架主体前侧的横梁5侧,且前柱1垂直于横梁5,纵梁4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横梁5,另一端连接于常规主体,前柱1与纵梁4垂直、且纵梁4与横梁5的连接点对应前柱1与横梁5的连接点;
纵梁4为凸形梁,凸形梁包括底平面、轨道平面和顶平面,轨道平面与横梁5的顶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凸形梁的凸出部分为限位梁3;限位梁3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前柱1的正面宽度,轨道平面的宽度与轨道平面所在的平面内的限位梁3的截面宽度之和大于前柱1的正面宽度,轨道平面的宽于前柱1的宽度的部分为有效的轨道通行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主体的顶部为由两个横梁5和两个纵梁4围成的矩形,在矩形的四个角分别设有四个立柱,四个立柱设置于地面上,在框架主体后侧的立柱和横梁5之间设为常规主体(即后柱、后梁或剪力墙),在框架主体前侧的相邻横梁5之间设有前柱1,相邻横梁5之间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前柱1,且每个前柱1相互平行设置,每两个相邻的横梁5之间的前柱1数量一致,且处于下方的前柱1与上方的前柱1连接于横梁5的连接点相对应。
横梁5为横向设置,纵梁4为纵向设置,横梁5和纵梁4相互垂直,纵梁4的顶面和横梁5的顶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横梁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每个横梁5的后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纵梁4,纵梁4的数量与前柱1的数量一致,纵梁4的一端连接于常规主体(即后柱、后梁或剪力墙),另一端连接于横梁5,纵梁4与立柱的连接点和横梁5与立柱的连接点相对应,限位梁3沿纵梁4设置,限位梁3两侧下部的轨道平面用于承载。
凸形梁的截面呈“凸”字形,底平面为凸形梁的最底面,轨道平面为处于中间位置的平面,即限位梁3两侧的平面,顶平面为凸形梁的最顶面。轨道平面的全部或局部为轨道通行部分,轨道平面的截面的两端的距离大于前柱的正面宽度,以使载荷物体沿装配输入端2水平装入时,有效的轨道通行部分会支撑载荷物体。
由于处于最外侧的纵梁4的外侧无需设置轨道平面,所以只在处于最外侧的纵梁4的内侧设置单个轨道平面即可。
选取其中一个横梁5为第一横梁5、与第一横梁5连接的、横向相邻的两个纵梁4及设置于这两个纵梁4上的限位梁3、以及与这两个纵梁4相对应的两个前柱1围成抽屉式结构,第一横梁5、第一横梁5上方的横梁5和上述两个前柱1之间围成的进口为抽屉式结构的装配输入端2。
沿装配输入端2水平向抽屉式框架内装入载荷物体时,选用的载荷物体与抽屉式结构的内部空间相适应。先使载荷物体对准装配输入端2,之后横向对载荷物体施加朝向常规主体的水平力即可,载荷物体的底面两侧被有效的轨道通行部分支撑,使载荷物体可以平稳安装。
大体量的载荷物体可以沿水平方向装入大进深的抽屉式框架中,使框架内的载荷物体无需从顶部分部分项的安装,可以做到一次性安装到位,节省了安装的步骤,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抽屉式框架结构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成本较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限位梁3的一端连接于前柱1的下端,另一端连接于常规主体(即后柱、后梁或剪力墙)。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梁3最大程度限制装入的载荷物体的移动偏向,使装入的载荷物体更平稳准确安装到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两侧均设置轨道平面的纵梁4两侧的轨道平面宽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纵梁4两侧的轨道平面即限位梁3的两侧暴露的平面,将纵梁4两侧的轨道平面宽度设置相同,使限位梁3两侧的纵梁4对两侧安装的载荷物体支撑力一致,且可以使纵梁4两侧的轨道平面的受力一致,平衡性能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限位梁3与限位梁3下部的纵梁4一体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梁3与限位梁3下部的纵梁4一体设置可以增加限位梁3和限位梁3下部的纵梁4的强度,对载荷物体的支撑和限位更加稳定,限位梁3与限位梁3下部的纵梁4的整体截面图呈凸字形。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抽屉式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抽屉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横梁(5)、纵梁(4)和前柱(1),所述框架主体的后侧为常规主体,所述前柱(1)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前侧的所述横梁(5)侧,且所述前柱(1)垂直于所述横梁(5),所述纵梁(4)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横梁(5),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常规主体,所述前柱(1)与所述纵梁(4)垂直、且所述纵梁(4)与所述横梁(5)的连接点对应所述前柱(1)与所述横梁(5)的连接点;
所述纵梁(4)为凸形梁,所述凸形梁包括底平面、轨道平面和顶平面,所述轨道平面与所述横梁(5)的顶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凸形梁的凸出部分为限位梁(3);所述限位梁(3)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前柱(1)的正面宽度,所述轨道平面的宽度与所述轨道平面所在的平面内的所述限位梁(3)的截面宽度之和大于所述前柱(1)的正面宽度,所述轨道平面宽于所述前柱(1)的宽度的部分为有效的轨道通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屉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梁(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前柱(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常规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屉式框架,其特征在于,两侧均设置所述轨道平面的所述纵梁(4)两侧的所述轨道平面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屉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梁(3)与所述限位梁(3)下部的所述纵梁(4)一体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