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9  108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降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雨水给万物带来生机,同时也为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涉及方方面面,污水固体垃圾收集处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雨水冲刷导致很多现代的塑料包装等白色垃圾进入下水道,如不加处理最终会导致排水系统故障,经常需要环卫工作人员进行清理作业,费时费力,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解决了因雨水冲刷导致城市垃圾进入排水系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混凝土台,所述混凝土台一端安装有转盘,且所述转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于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呈竖直状,且所述隔板与连接环呈互相垂直,所述隔板关于连接环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隔板均套接于外框内,所述隔板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均与外框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安装有翻板,所述翻板位于隔板的底端,且所述翻板呈水平状,所述翻板的一侧均与隔板铰接,且所述翻板的顶端均开设有漏孔,所述漏孔位于翻板的顶端均呈均匀分布,且所述漏孔均贯穿于翻板。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台的顶端安装有钢板,且所述钢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板,所述导板关于钢板的宽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底端安装有轨道,且所述轨道呈c型,所述轨道呈水平状,且所述轨道的圆弧直径与转盘相匹配,所述轨道的圆弧圆心与转盘同心,所述轨道的开口方向与钢板的宽度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轨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架沿轨道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低端位于轨道的开口处安装有输送带,且所述输送带的宽度与翻板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底端铰接有旋转座,且所述旋转座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呈竖直状,且所述第二支架关于旋转座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旋转座的底端安装有减速电机,且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当水流从混凝土台流向该装置时经过钢板,通过钢板使得水流下落点向混凝土台断层后方延伸至转盘的顶端,钢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混凝土台固定,钢板上两侧呈聚拢状的导板使得水流集中避免从转盘的两侧发生泄漏。

2、该装置的减速电机通过转轴驱动转盘缓速旋转,利用轨道对翻板的支撑和翻板的重力作用控制翻板打开和关闭的时机,使得翻板上的垃圾落在轨道开口下方的输送带上运走,如此循环实现不间断的自动分离收集和运送水流中的垃圾。

综上所述,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有效的实现了雨水和垃圾的自动分离收集和运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的俯视图。

图中标号:1、混凝土台;2、钢板;3、导板;4、转盘;5、连接环;6、转轴;7、隔板;8、外框;9、漏孔;10、轨道;11、第一支架;12、输送带;13、翻板;14、旋转座;15、第二支架;16、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混凝土台1,所述混凝土台1一端安装有转盘4,且所述转盘4包括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底端贯穿于连接环5,且所述连接环5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7呈竖直状,且所述隔板7与连接环5呈互相垂直,所述隔板7关于连接环5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隔板7均套接于外框8内,所述隔板7远离连接环5的一端均与外框8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隔板7之间安装有翻板13,所述翻板13位于隔板7的底端,且所述翻板13呈水平状,所述翻板13的一侧均与隔板7铰接,且所述翻板13的顶端均开设有漏孔9,所述漏孔9位于翻板13的顶端均呈均匀分布,且所述漏孔9均贯穿于翻板13,所述混凝土台1的顶端安装有钢板2,且所述钢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板3,所述导板3关于钢板2的宽度方向呈对称分布,所述转盘4的底端安装有轨道10,且所述轨道10呈c型,所述轨道10呈水平状,且所述轨道10的圆弧直径与转盘4相匹配,所述轨道10的圆弧圆心与转盘4同心,所述轨道10的开口方向与钢板2的宽度方向平行,所述轨道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1,且所述第一支架1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架11沿轨道10呈均匀分布,所述转盘4的低端位于轨道10的开口处安装有输送带12,且所述输送带12的宽度与翻板13相匹配,所述转轴6的底端铰接有旋转座14,且所述旋转座14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5,所述第二支架15呈竖直状,且所述第二支架15关于旋转座14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旋转座14的底端安装有减速电机16,且所述减速电机16的输出轴与转轴6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该装置需要装在有水位落差处使得水流从转盘4上方流入该装置,无满足条件时可用混凝土搭建,也可用抽水泵代替,下文中以本案图示为列;

该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当水流从混凝土台1流向该装置时经过钢板2,通过钢板2使得水流下落点向混凝土台1断层后方延伸至转盘4的顶端,钢板2通过膨胀螺栓与混凝土台1固定,钢板2上两侧呈聚拢状的导板3使得水流集中避免从转盘4的两侧发生泄漏,水流夹杂着垃圾倾泻到转盘4中的翻板13上,水流透过翻板13上的漏孔9流入转盘4的下方沿水道继续流向下游,而水中的垃圾被翻板13阻挡从而留在翻板13上,并通过外框8防止垃圾被从转盘4上冲落,翻板13与隔板7铰接,使得翻板13能够自由偏转,同时通过转盘4底部的轨道10控制翻板13偏转的时机,该装置的减速电机16通过转轴6驱动转盘4缓速旋转,当翻板13偏转到轨道10的开口处时,翻板13不再受到轨道10的支撑,从而因重力作用向下打开,使得翻板13上的垃圾落在轨道10开口下方的输送带12上运走,当此翻板13继续偏转并触碰到轨道10的一端时,重新被轨道10顶起并沿轨道10回到水流下方,如此循环实现不间断的自动分离收集和运送水流中的垃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包括混凝土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台(1)一端安装有转盘(4),且所述转盘(4)包括连接环(5),所述连接环(5)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底端贯穿于连接环(5),且所述连接环(5)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7)呈竖直状,且所述隔板(7)与连接环(5)呈互相垂直,所述隔板(7)关于连接环(5)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隔板(7)均套接于外框(8)内,所述隔板(7)远离连接环(5)的一端均与外框(8)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隔板(7)之间安装有翻板(13),所述翻板(13)位于隔板(7)的底端,且所述翻板(13)呈水平状,所述翻板(13)的一侧均与隔板(7)铰接,且所述翻板(13)的顶端均开设有漏孔(9),所述漏孔(9)位于翻板(13)的顶端均呈均匀分布,且所述漏孔(9)均贯穿于翻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台(1)的顶端安装有钢板(2),且所述钢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板(3),所述导板(3)关于钢板(2)的宽度方向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的底端安装有轨道(10),且所述轨道(10)呈c型,所述轨道(10)呈水平状,且所述轨道(10)的圆弧直径与转盘(4)相匹配,所述轨道(10)的圆弧圆心与转盘(4)同心,所述轨道(10)的开口方向与钢板(2)的宽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1),且所述第一支架(11)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架(11)沿轨道(10)呈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的低端位于轨道(10)的开口处安装有输送带(12),且所述输送带(12)的宽度与翻板(13)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的底端铰接有旋转座(14),且所述旋转座(14)的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5),所述第二支架(15)呈竖直状,且所述第二支架(15)关于旋转座(14)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旋转座(14)的底端安装有减速电机(16),且所述减速电机(16)的输出轴与转轴(6)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泵站的固体垃圾清理装置,涉及垃圾清理装置领域,针对现有的因雨水冲刷导致城市垃圾进入排水系统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混凝土台,所述混凝土台一端安装有转盘,且所述转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顶端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贯穿于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呈竖直状,且所述隔板与连接环呈互相垂直,所述隔板关于连接环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所述隔板均套接于外框内,所述隔板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均与外框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安装有翻板。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有效的实现了雨水和垃圾的自动分离收集和运送。

技术研发人员:许欣平;刘春勇;周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妙佳流体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