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
背景技术:
井盖是用来掩盖道路上的深井的防御物,以用于防止行人或者其他的动物、物品等掉下。作为城市排水系统的硬件设备之一,井盖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成为了标配。
现有的井盖的盖体大多铰接在座体上,铰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市政部门维护井盖时需要将盖体连同座体一同更换,工作量较大,还会长时间影响道路的使用。
而且道路上的树叶等杂物在水流的带动下容易进入至井盖内堵塞下水道,常常需要工人进行清淤,操作十分不便。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具有方便对井盖进行维护还能够减少树叶等杂物进入下水道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包括盖体和座体,所述盖体外缘向外凸设有至少两个耳片部,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耳片部的沉槽,所述耳片部与所述沉槽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座体的连接结构;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若干个下水槽,所述下水槽底部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一下水孔。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下水槽之间形成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开口的排水槽,所述下水槽侧壁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水槽的第二下水孔。
进一步,所述下水槽同一位置向上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所述排水槽同一位置向下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下水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所述第二下水孔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孔,所述第二下水孔的下边缘与所述挡板的下表面齐平。
进一步,所述支撑筋条上表面形成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进一步,所述盖体和座体均呈圆形。
进一步,每一所述下水槽由盖体中心至盖体边缘方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盖体和座体分别采用铸铁材质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耳片部上形成有第一通槽和设置于第一通槽内一端且相互间具有第一间距的两第一翼片,两第一翼片与第一通槽另一端形成第一通道;所述沉槽设置有第二通槽和设置于第二通槽内一端且相互间具有第二间距的两第二翼片,两第二翼片与第二通槽另一端形成第二通道。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头和螺杆、及活动锁接在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中,所述螺栓头和螺母其中一个位于第一翼片上方且另一个位于第二翼片下方。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设置所述耳片部与所述沉槽配合,整体上结构更加稳固。所述挡片将树叶进行阻挡,水流通过所述第一下水口排出至城市管网中。
二、通过设置所述排水槽和所述第二下水孔,增大了水流的排水面积,积水能够更快速的流走。
三、所述连接结构卡接在所述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上将所述耳片部与所述座体上的沉槽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耳片部代替了传统容易损坏的铰接式井盖,维护更方便。同时通过设置在所述下水槽中的挡板,能够对水流中的树叶进行阻挡,减少了杂物堵塞下水道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盖体和座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组合状态的盖体和座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盖体的底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盖体1;耳片部11;第一通槽111;第一翼片112;第一间距113;第一通道114;下水槽12;挡板121;第一下水孔122;支撑筋条13;排水槽131;第二下水孔132;防滑凸起133;
座体2;沉槽21;第二通槽211;第二翼片212;第二间距213;第二通道2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包括盖体1和座体2,所述盖体1外缘向外凸设有至少两个耳片部11,所述座体2上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耳片部11的沉槽21,所述耳片部11与所述沉槽2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盖体1和所述座体2的连接结构;所述盖体1上形成有若干个下水槽12,所述下水槽12底部形成有挡板121,所述挡板121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一下水孔122。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通过设置所述耳片部11与所述沉槽21配合,整体上结构更加稳固。所述挡片将树叶进行阻挡,水流通过所述第一下水口排出至城市管网中。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下水槽12之间形成有支撑筋条13,所述支撑筋条13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开口的排水槽131,所述下水槽12侧壁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水槽131的第二下水孔132。通过设置所述排水槽131和所述第二下水孔132,增大了水流的排水面积,积水能够更快速的流走。
优选地,所述下水槽12同一位置向上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所述排水槽131同一位置向下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方便盖体1铸造成型时上模和下模进行脱模。优选地,所述盖体1和座体2分别采用铸铁材质一体成型。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下水孔122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所述第二下水孔132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孔,所述第二下水孔132的下边缘与所述挡板121的下表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支撑筋条13上表面形成有若干个防滑凸起133。增加井盖上表面的防滑效果。优选地,所述盖体1和座体2均呈圆形。所述盖体1和座体2也可以是方形,组成方形井盖。
优选地,每一所述下水槽12由盖体1中心至盖体1边缘方向延伸。更进一步的,所述下水槽12可以呈直线形也可以呈弧形。
优选地,所述耳片部11上形成有第一通槽111和设置于第一通槽111内一端且相互间具有第一间距113的两第一翼片112,两第一翼片112与第一通槽111另一端形成第一通道114;所述沉槽21设置有第二通槽211和设置于第二通槽211内一端且相互间具有第二间距213的两第二翼片212,两第二翼片212与第二通槽211另一端形成第二通道214。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头和螺杆、及活动锁接在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间距113或第二间距213中,所述螺栓头和螺母其中一个位于第一翼片112上方且另一个位于第二翼片212下方。所述连接结构卡接在所述第一翼片112和第二翼片212上将所述耳片部11与所述座体2上的沉槽21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耳片部11代替了传统容易损坏的铰接式井盖,维护更方便。同时通过设置在所述下水槽12中的挡板121,能够对水流中的树叶进行阻挡,减少了杂物堵塞下水道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1.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座体,所述盖体外缘向外凸设有至少两个耳片部,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卡设所述耳片部的沉槽,所述耳片部与所述沉槽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盖体和所述座体的连接结构;所述盖体上形成有若干个下水槽,所述下水槽底部形成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一下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下水槽之间形成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开口的排水槽,所述下水槽侧壁形成有连通所述排水槽的第二下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槽同一位置向上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所述排水槽同一位置向下的槽口的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水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所述第二下水孔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孔,所述第二下水孔的下边缘与所述挡板的下表面齐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条上表面形成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和座体均呈圆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下水槽由盖体中心至盖体边缘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和座体分别采用铸铁材质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片部上形成有第一通槽和设置于第一通槽内一端且相互间具有第一间距的两第一翼片,两第一翼片与第一通槽另一端形成第一通道;所述沉槽设置有第二通槽和设置于第二通槽内一端且相互间具有第二间距的两第二翼片,两第二翼片与第二通槽另一端形成第二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维护方便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螺栓头和螺杆、及活动锁接在螺杆上的螺母;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中,所述螺栓头和螺母其中一个位于第一翼片上方且另一个位于第二翼片下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