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
背景技术:
等离子清洗设备采用气体作为清洗介质,有效地避免了因液体清洗介质对被清洗物带来的二次污染。等离子清洗机外接一台真空泵,工作时清洗腔中的等离子体轻柔冲刷被清洗物的表面,短时间的清洗就可以使有机污染物被彻底地清洗掉,同时污染物被真空泵抽走,其清洗程度达到分子级。等离子清洗器广泛应用于光学、光电子学、电子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高分子科学、生物医学、微观流体学等领域。现有等离子清洗设备需要用到电极板,并且电极板内需要自上而下地通入循环冷却水以保证散热和各项性能指标,水循环系统的设置需要保证不间断通入电极板内,无气泡无气隙,以防对电极板造成内部损伤,影响使用寿命。因此需有特别设计一种有效的供应冷却水的水循环系统,也需要对多块电极板进行均压引流分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我们设计一种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将整齐排列的电极板上部水平设置的进水端均匀均压通入冷却水,并从电极板下部水平设置的出水端流出冷却水,并外接循环泵与冷却水箱实现对冷却水循环流通的效果,分流器上下位对称布置也给分流器避让了进水和出水的空间,其中分流器内管与分流口直接连通,并配合蓄能器在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不停歇流动,保证供应给电极板内的冷却水无气泡、无气隙,简单实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包括上下位对称布置在电极板上部和下部的分流器、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蓄能器,
所述分流器包括进水分流器和出水分流器,
所述进水分流器中部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对称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分流口,进水分流口与电极板上部的进水端连通,且进水分流器包含两只,并上下位对称布置,两只进水分流器尾端与蓄能器连通,在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加压助力使冷却水依然能够保持不停歇流动,
所述出水分流器中部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对称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分流口,出水分流口与电极板上部的出水端连通,且出水分流器包含两只,并上下位对称布置,两只出水分流器尾端与蓄能器连通,用于给电极板内的冷却水加压保持内部充满。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器包括同心布置的外管和内管,一端密闭固连,另一端的外管与蓄能器连接,而内管依旧密闭,所述外管与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所述内管与若干个进水分流口或出水分流口间距均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靠近进水口或出水口一侧两侧间距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使得流进外管的冷却水通过引流孔流入内管。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板间距均匀横向布置,上部设有进水端,下部设有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将整齐排列的电极板上部水平设置的进水端均匀均压通入冷却水,并从电极板下部水平设置的出水端流出冷却水,并外接循环泵与冷却水箱实现对冷却水循环流通的效果,分流器上下位对称布置也给分流器避让了进水和出水的空间,其中分流器内管与分流口直接连通,并配合蓄能器在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不停歇流动,保证供应给电极板内的冷却水无气泡、无气隙,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施例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上部进水分流器的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下部出水分流器的截面剖视图;
其中,1-进水主管,2-出水主管,3-上部进水分流器,4-下部进水分流器,5-上部出水分流器,6-下部出水分流器,7-进水蓄能器,8-出水蓄能器,9-上部进水管,10-下部进水管,11-上部出水管,12-下部出水管,13-进水口,14-进水分流口,15-引流孔,16-内管,17-进水端,18-出水端,19-电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包括上下位对称布置在电极板19上部和下部的分流器(3、4、5、6)、进水管(9、10)、出水管(11、12)以及蓄能器(7、8),所述电极板19间距均匀横向布置,上部设有进水端17,下部设有出水端18。
具体地说,所述分流器包括进水分流器(3、4)和出水分流器(5、6)。
所述进水分流器中部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13,对称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分流口14,进水分流口14与电极板19上部的进水端17连通,且进水分流器包含两只,并上下位对称布置,两只进水分流器尾端与进水蓄能器7连通,在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加压助力使冷却水依然能够保持不停歇流动,所述出水分流器中部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对称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分流口,出水分流口与电极板19上部的出水端18连通,且出水分流器包含两只,并上下位对称布置,两只出水分流器尾端与出水蓄能器8连通,用于给电极板19内的冷却水加压保持内部充满。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分流器包括同心布置的外管和内管16,一端密闭固连,另一端的外管与蓄能器连接,而内管16依旧密闭,所述外管与进水口13或出水口连通,所述内管16与若干个进水分流口14或出水分流口间距均匀连接。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内管16靠近进水口13或出水口一侧两侧间距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15,使得流进外管的冷却水通过引流孔15流入内管16。
特别地,进水分流器内,当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此时进水分流器的内管依旧存有冷却水,在进水蓄能器的加压助力下内管中的冷却水再接续保持不停歇流动,直至冷却水在循环泵的带动下补充内管冷却水,进水蓄能器停止工作,冷却水继续流动;同样的,对称布置的另一进水分流器内,当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此时进水分流器的外管依旧存有冷却水,在进水蓄能器的加压助力下外管中的冷却水再接续保持不停歇流动,直至冷却水在循环泵的带动下补充内管冷却水,进水蓄能器停止工作,冷却水继续流动。
出水分流器内,冷却水内若出现水压下降,以及出现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借助出水蓄能器给予出水分流器加压助力,保持电极板内的冷却水水压稳定,冷却效果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包括上下位对称布置在电极板上部和下部的分流器、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器包括进水分流器和出水分流器,
所述进水分流器中部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对称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进水分流口,进水分流口与电极板上部的进水端连通,且进水分流器包含两只,并上下位对称布置,两只进水分流器尾端与蓄能器连通,在冷却水中存在气泡或冷却水停止流动的情况下,加压助力使冷却水依然能够保持不停歇流动,
所述出水分流器中部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对称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分流口,出水分流口与电极板上部的出水端连通,且出水分流器包含两只,并上下位对称布置,两只出水分流器尾端与蓄能器连通,用于给电极板内的冷却水加压保持内部充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同心布置的外管和内管,一端密闭固连,另一端的外管与蓄能器连接,而内管依旧密闭,所述外管与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所述内管与若干个进水分流口或出水分流口间距均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靠近进水口或出水口一侧两侧间距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使得流进外管的冷却水通过引流孔流入内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冷却系统两进两出均压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间距均匀横向布置,上部设有进水端,下部设有出水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