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9  96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施工现场废水排放贯彻建设项目的整个施工周期,如何保障施工现场废水排放达标,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传统的施工现场废水排放往往采用污水泵抽排至沉淀池,当废水排放流速过大时,沉淀效果不佳而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将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通过带过滤系统的排水管沟实现废水过滤,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以实现其目的:

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包括由截面为半圆弧形的外层滤网、滤水结构和内层滤网由下自上叠合构成的过滤组件,在外层滤网上设有u型把手,该过滤组件安装在成品排水管沟上,该成品排水管沟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设置在安装支座上。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废水进水口高于过滤组件,出水口底与成品排水管沟底相平。废水排放时,由进水口流入,经过滤组件渗入成品排水管沟,经出水口流出。过滤的泥沙将保留在滤网上,当过滤组件中泥沙含量影响过滤功能时,暂时停止废水排放,将整体滤网取下,将过滤层中泥沙清理干净后,重新放回原位,便可重新进行污水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能有效减少污水中泥沙含量,确保废水排放达标。另外,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砖砌排水沟相比,具有方便安装、可周转使用、维护成本低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层滤网,2-滤水材料,3-内层滤网,4-u型把手,5-成品排水管沟,6-进水口,7-出水口,8-安装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由混凝土结构的安装支座8、成品排水管沟5和由带u型把手4的过滤组件构成,过滤组件由外层滤网1、滤水材料2及内层滤网3组成。

如图2所示,施工现场废水由高于过滤系统的进水口6流入过滤组件,废水经过滤组件渗入成品排水管沟5,由出水口7流出。由带u型把手4的外层滤网1、滤水材料2及内层滤网3组成的废水过滤组件可自由拆卸组装,根据废水排放情况,当过滤系统中泥沙较多需要清理时,可整体取出过滤组件,清理泥沙后,安装复位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截面为半圆弧形的外层滤网(1)、滤水结构(2)和内层滤网(3)由下自上叠合构成的过滤组件,在外层滤网(1)上设有u型把手(4),该过滤组件安装在成品排水管沟(5)上,该成品排水管沟(5)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其中出水口(7)设置在安装支座(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的进水高度高于所述过滤组件,所述出水口(7)底与成品排水管沟(5)底相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废水可过滤式排水管沟,包括由截面为半圆弧形的外层滤网、滤水结构和内层滤网由下自上叠合构成的过滤组件,在外层滤网上设有U型把手,该过滤组件安装在成品排水管沟上,该成品排水管沟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设置在安装支座上。本实用新型中废水进水口高于过滤组件,出水口底与成品排水管沟底相平。废水排放时,由进水口流入,经过滤组件渗入成品排水管沟,经出水口流出。过滤的泥沙将保留在滤网上,当过滤组件中泥沙含量影响过滤功能时,暂时停止废水排放,将整体滤网取下,将过滤层中泥沙清理干净后,重新放回原位,便可重新进行污水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保海良;陈林;张岩;张黎敏;刘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