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排水用相关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收集器。
背景技术:
在真空排水系统中,负压收集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力污水排放井内后,液位到达设定高度值后,通过智慧网控制,开启真空阀门,利用压差迅速地吸入真空管道内,当液位到达设定低水位时,真空阀门立即闭合,管道内的污水全部进入了密封的罐内,有效地避免污水的二次污染。负压收集器能否保证正常、安全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负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整个负压污水收集行业的目标是提高负压收集器的稳定性,降低故障率。但是现有技术中,负压收集器仍存在如下问题:(1)真空阀在闭合状态下仍存在微小的漏气现象,在开启状态下存在负压值偏高的现象;(2)设备内部无密封空间,从而使整套设备暴露在污水收集器内部,环境会污染设备,同时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3)设备的结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择局限性大;(4)整体设备的防老化性能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负压收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收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负压收集器由于结构设计局限性大而引起的功能性差及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收集器,包括井体、安装在井体内部的抽水组件及安装在井体外侧控制抽水组件工作的控制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负压抽水管、液位计、安装在负压抽水管上的真空阀及供真空阀密封安装的密封盒;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立柱、安装在控制立柱内并与真空阀及液位计连接的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井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污桶、井筒及井盖;所述排污桶侧壁上连接有与排污桶内部相连通的重力排污管;所述井筒下端与排污桶上端嵌套配合,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井盖盖设在井筒上端部,沿周向设置有供井盖嵌套配合并固定安装在井盖座。
优选的,所述井筒下端与排污桶之间嵌套配合连接有沿排污桶上端内壁设置的过镀套,所述密封盒与过镀套嵌套并支撑配合;所述负压抽水管由排污桶下端部依次贯穿密封盒及排污桶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真空阀与设置在密封盒内的负压抽水管连接,包括阀体及与阀体连接的控制管路;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排污桶下方,并连接有延伸至密封盒内的信号线;所述控制管路及信号线贯穿密封盒侧壁并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盒与控制器之间设置有供控制管路及信号线贯穿设置的引线套管。
优选的,所述密封盒下方的排污桶内部设置有格栅,所述重力排污管与排污桶连接的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负压抽水管处在排污桶下端部的一端为进水端,所述重力排污管的出水端及负压抽水管的进水端分设在格栅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控制立柱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密封负压罐及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预埋管筒,所述密封负压罐与预埋管筒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控制器安装在隔板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井体采用排污桶、井筒及井盖组合而成,井筒取代了传统结构中的砖砌围栏,与排污桶之间还加配了密封圈,确保了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及承载能力。
(2)排污桶内增设了密封盒,用于将核心的部件(真空阀、控制管路、信号线等)放置在其中,由于密封盒内部环境干净且干燥,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结构固定可靠,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排污桶内设置有格栅,使重力排污管的出水端及负压抽水管的进水端分设在两侧,保证进入负压抽水管内污水的水质,减少了杂物堵塞负压抽水管而引发的故障问题。
(4)实现了控制立柱的多功能化,将控制立柱设置为双层结构,上层制作成密封负压罐,作为每个设备的储气罐,有效的克服了因管道损失的压降,使得设备末端的负压力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负压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井体及密封盒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污桶、井筒及过镀套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水组件与密封盒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组件及引线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井体,2、排污桶,3、井筒,4、井盖,5、井盖座,6、重力排污管,7、过镀套,8、密封圈,9、第一台阶面,10、第二台阶面,11、抽水组件,12、负压抽水管,13、液位计,14、真空阀,15、密封盒,16、盒体,17、盒盖,18、维修球阀,19、格栅,20、控制组件,21、密封负压罐,22、预埋管筒,23、隔板,24、控制器,25、引线套管,26、信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负压收集器,包括井体1、安装在井体1内部的抽水组件及安装在井体1外侧控制抽水组件11工作的控制组件20。
如图2所示,井体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污桶2、井筒3及井盖4;排污桶2侧壁上连接有与排污桶2内部相连通的重力排污管6,如图3所示,排污桶2上端内壁设置有第一台阶面9;井筒3下端与排污桶2上端嵌套配合,并支撑在第一台阶面9上,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8,即第一台阶面9上端的排污桶2内壁与井筒3外壁之间设置密封圈8;井盖4盖设在井筒3上端部,沿周向设置有供井盖4嵌套配合并固定安装在井盖座5。
本实施例中,排污桶2及井筒3选择pe材料,pe是一种聚乙烯高分子管材塑料,也是塑料家族中最高的一个,稳定性和抗老化性都较好,一般的使用寿命也在五十年以上了,此特性也决定了它的耐腐蚀性能极好,一般土壤中的任何化学物质都不会对它有任何的影响,第二个特性就是它的柔韧性极好;同时排污桶2的内径由传统的φ500mm增大到φ630mm,腾出足够的维修与清洁空间。
如图4所示,抽水组件11包括负压抽水管12、液位计13、安装在负压抽水管12上的真空阀14及供真空阀14密封安装的密封盒15;密封盒15包括盒体16及盒盖17,盒体16及盒盖17采用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加强保密性;为了实现密封盒15的安装,在井筒3下端与排污桶2之间嵌套配合连接有沿排污桶2上端内壁设置的过镀套7,过镀套7上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密封盒15的第二台阶面10,上端外侧向外延伸并设置在第一台阶面9与井筒3下端面之间,密封盒15与过镀套7嵌套并支撑配合,即盒盖17外侧边支撑在第二台阶面10上;负压抽水管12由排污桶2下端部依次贯穿密封盒15及排污桶2侧壁并向外延伸,由密封盒15向排污桶2侧壁延伸的一端设置有维修球阀18;真空阀14与设置在密封盒15内的负压抽水管12连接,包括阀体及与阀体连接的控制管路;液位计13选用浮球液位计,设置在排污桶2下方,并连接有延伸至密封盒15内的信号线26。
如图5所示,控制组件20包括控制立柱、安装在控制立柱内并与真空阀14及液位计13连接的控制器24;控制立柱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密封负压罐21及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预埋管筒22,密封负压罐21选用φ160mm的pvc管,作为每个设备的储气罐,有效的克服了因管道损失的压降,使得设备末端的负压力得到保证,预埋管筒22埋设在地面以下,也选用φ160mm的pvc管;密封负压罐21与预埋管筒22之间设置有隔板23,控制器24安装在隔板23下端,安装维修便利,同时侧壁上还设置有测试按钮,在一般情况下不用打开井盖4就能测试真空阀14的运行情况;控制管路及信号线26贯穿密封盒15侧壁并与控制器24连接,为了保证控制管路及信号线26的走线合理美观,在密封盒15与控制器24之间设置供控制管路及信号线26贯穿设置的引线套管25;由于现有技术中真空阀14、液位计13的使用已十分广泛,且已运用至负压收集器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对真空阀14及液位计13的详细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阐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密封盒15下方的排污桶2内部设置有玻璃钢材质的格栅19,实现了传统结构中格栅井与污水井的合二为一,重力排污管6与排污桶2连接的一端为出水端,负压抽水管12处在排污桶2下端部的一端为进水端,重力排污管6的出水端及负压抽水管12的进水端分设在格栅19的两侧,保证进入负压抽水管12内污水的水质,减少了杂物堵塞负压抽水管12而引发的故障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污水通过重力排污管6进入排污桶2内,当排污桶2内的液位到达设定高度值后,真空阀14开启,利用压差使污水进入负压抽水管12内并排出,当液位到达设定低水位时,真空阀14关闭;实现将分散的污水源通过重力短距离流入负压收集器中,利用负压真空技术再将污水高速吸入负压抽水管12等相关负压管道设施,最终逐级输送至负压收集站终端达到污水收集的目的,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设备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安装在井体内部的抽水组件及安装在井体外侧控制抽水组件工作的控制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负压抽水管、液位计、安装在负压抽水管上的真空阀及供真空阀密封安装的密封盒;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立柱、安装在控制立柱内并与真空阀及液位计连接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排污桶、井筒及井盖;所述排污桶侧壁上连接有与排污桶内部相连通的重力排污管;所述井筒下端与排污桶上端嵌套配合,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井盖盖设在井筒上端部,沿周向设置有供井盖嵌套配合并固定安装在井盖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压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下端与排污桶之间嵌套配合连接有沿排污桶上端内壁设置的过镀套,所述密封盒与过镀套嵌套并支撑配合;所述负压抽水管由排污桶下端部依次贯穿密封盒及排污桶侧壁并向外延伸;所述真空阀与设置在密封盒内的负压抽水管连接,包括阀体及与阀体连接的控制管路;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排污桶下方,并连接有延伸至密封盒内的信号线;所述控制管路及信号线贯穿密封盒侧壁并与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与控制器之间设置有供控制管路及信号线贯穿设置的引线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下方的排污桶内部设置有格栅,所述重力排污管与排污桶连接的一端为出水端,所述负压抽水管处在排污桶下端部的一端为进水端,所述重力排污管的出水端及负压抽水管的进水端分设在格栅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立柱包括设置在地面以上的密封负压罐及设置在地面以下的预埋管筒,所述密封负压罐与预埋管筒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控制器安装在隔板下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