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排涝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地球气候异常,旱涝灾害频繁,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众多城市因暴雨洪灾形成的内涝积水,造成道路交通瘫痪,供电、供水中断,低洼建筑、地下建筑以及人防工程进水,往往不能及时将水排出,造成大量财产及设备受损,产生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目前普遍使用的疏通车大多都只有疏通的功能,即通过动力装置带动高压水泵的工作,进而使水箱中的水形成高压水柱通过喷头喷射出来,对下水道中的污泥进行疏通。
现有液压排涝系统在出现问题时不便及时进行检修,且外部杂质进入液压系统会影响液压泵的使用寿命;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液压排涝系统在出现问题时不便及时进行检修,且外部杂质进入液压系统会影响液压泵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包括车底板,车底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取力器,所述车厢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液压泵,液压泵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组通过取力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侧设置有油封,所述液压泵油管路的一侧靠近出液管处设置有过滤网一,所述密封壳体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且排污管的一端延伸至车底板的外部,所述密封壳体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水管。
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前端面设置有侧门,且侧门与车厢转动连接,所述车厢内壁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散热口,所述发电机组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一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不锈钢刷子。
优选的,所述密封壳体通过排污通道与排污管固定连接,所述排污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通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导水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二,所述导水管通过分水管与出液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壳体另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压差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机构和散热口的设置,便于对车厢内部进行有效的散热,散热翅片提高了发电机组的散热效率,通过气缸驱动气杆,从而带动不锈钢刷子在过滤网一的表面进行移动,能够有效清除积在过滤网一上的杂质。
2、通过设置分水管,用于检测液压泵出现问题的位置,当液压泵出现堵塞问题时,打开分水管上的阀门,根据分水管是否有来水来判断检测堵塞的位置,便于及时处理,通过压差开关的设置,在过滤的过程中,过滤网一内部的杂质逐渐堆积,内外两侧形成压力差,当压力差达到极限值,压差开关打开,由于负压作用,通过排污通道吸取过滤网一内部的杂质,使得杂质能够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底板;2、取力器;3、车厢;4、侧门;5、气缸;6、不锈钢刷子;7、散热口;8、散热机构;9、发电机组;10、散热翅片;11、密封壳体;12、固定块;13、出液管;14、油封;15、过滤网一;16、排污通道;17、电磁阀;18、排污管;19、排污阀;20、导水管;21、过滤网二;22、压差开关;23、分水管;24、底座;25、液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车厢3,车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取力器2,车厢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组9,发电机组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24,底座2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密封壳体11,密封壳体1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液压泵25,液压泵25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组9通过取力轴固定连接,密封壳体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液管13,出液管13的一侧设置有油封14,油封14起到了密封的作用,液压泵25油管路的一侧靠近出液管13处设置有过滤网一15,密封壳体11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18,且排污管18的一端延伸至车底板1的外部,密封壳体11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水管20。
进一步,车厢3的前端面设置有侧门4,且侧门4与车厢3转动连接,车厢3内壁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8,散热机构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散热口7,发电机组9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散热翅片10,侧门4便于工作人员的进出和设备的搬运,通过散热机构8和散热口7的设置,便于对车厢3内部进行有效的散热,散热翅片10提高了发电机组9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过滤网一1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气缸5,气缸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不锈钢刷子6,通过气缸5驱动气杆,从而带动不锈钢刷子6在过滤网一的表面进行移动,能够有效清除积在过滤网一上的杂质。
进一步,密封壳体11通过排污通道16与排污管18固定连接,排污管1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污阀19,排污通道1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磁阀17,排污阀19和电磁阀17均能控制液体的流动和静止,且在关闭时起到了密封的效果。
进一步,导水管20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二21,导水管20通过分水管23与出液管13固定连接,过滤网二21对导水管20内的液体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分水管23用于检测液压泵25出现问题的位置。
进一步,密封壳体11另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压差开关22,在过滤的过程中,过滤网一15内部的杂质逐渐堆积,内外两侧形成压力差,当压力差达到极限值,压差开关22打开,由于负压作用,通过排污通道16吸取过滤网一15内部的杂质,使得杂质能够顺利排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把机动车启动停靠在需要排污的位置,然后在导水管20的一端接上合适的水管,通过散热机构8和散热口7的设置,便于对车厢3内部进行有效的散热,散热翅片10提高了发电机组9的散热效率,通过气缸5驱动气杆,从而带动不锈钢刷子6在过滤网一15的表面进行移动,能够有效清除积在过滤网一15上的杂质,通过设置分水管23,用于检测液压泵25出现问题的位置,当液压泵25出现堵塞问题时,打开分水管23上的阀门,根据分水管23是否有来水来判断检测堵塞的位置,便于及时处理,通过压差开关22的设置,在过滤的过程中,过滤网一15内部的杂质逐渐堆积,内外两侧形成压力差,当压力差达到极限值,压差开关22打开,由于负压作用,通过排污通道16吸取过滤网一15内部的杂质,使得杂质能够顺利从排污管18排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包括车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车厢(3),所述车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取力器(2),所述车厢(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发电机组(9),所述发电机组(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底座(24),所述底座(2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密封壳体(11),所述密封壳体(1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液压泵(25),液压泵(25)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组(9)通过取力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壳体(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液管(13),所述出液管(13)的一侧设置有油封(14),所述液压泵(25)油管路的一侧靠近出液管(13)处设置有过滤网一(15),所述密封壳体(11)的下方设置有排污管(18),且排污管(18)的一端延伸至车底板(1)的外部,所述密封壳体(11)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导水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3)的前端面设置有侧门(4),且侧门(4)与车厢(3)转动连接,所述车厢(3)内壁固定设置有散热机构(8),所述散热机构(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散热口(7),所述发电机组(9)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散热翅片(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一(15)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不锈钢刷子(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11)通过排污通道(16)与排污管(18)固定连接,所述排污管(1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排污阀(19),所述排污通道(16)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磁阀(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20)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网二(21),所述导水管(20)通过分水管(23)与出液管(1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机动车侧取力驱动的液压排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壳体(11)另一侧的上方设置有压差开关(2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