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称为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与回填、地下水控制、信息化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基坑施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但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的限制,所以需要设计支护系统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能较好地保护周边环境。
在建筑物基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基坑积水的现象,通常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水泵排干积水,而现有的水泵在工作时容易将基坑中的石子、混凝土块带入水泵中,从而对水泵的叶片造成损坏,降低水泵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水泵进水口与管道连接时一般采用抱箍进行固定,而抱箍固定效果一般,会导致出现连接不紧密、连接处漏水的现象,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杂物进入水泵内部易对叶片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主体,所述抽水泵主体一侧设置有叶轮箱,且叶轮箱顶端设置有出水口,并且出水口上套设有出水管,所述叶轮箱另一侧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外壁套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侧设置有管口,且管口一侧活动连接有过滤室,并且过滤室内壁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进水口上开设有电机室,且电机室内壁设置有电机,所述进水口内壁设置有转轴,且转轴外壁设置有刀片,所述转轴上套设有皮带,且皮带另一侧与电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主体底部设置有底座,且底座与抽水泵主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管口与过滤室为螺纹连接,且过滤室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并且过滤室一侧开设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内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分别插设有防漏垫和密封垫,且防漏垫和密封垫的材质分别为海绵和橡胶。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外壁设置有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且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与防漏垫和密封垫的位置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内壁设置有防腐层,且防腐层的材质为树脂漆。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卡块,且过滤网通过卡块与过滤室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通过在进水管的端头设置过滤网,用于拦截部分石子、混凝土块等杂物,同时在进水口的内壁设置刀片,并用电机驱动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进入到进水口处的杂物进行粉碎,不仅避免进水口堵塞,同时也减少叶轮箱内部的零件被损坏,提高抽水泵主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与进水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进水口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过滤室右视图。
图中:1、抽水泵主体,2、出水口,3、出水管,4、第一抱箍,5、防漏垫,6、第二抱箍,7、密封垫,8、管口,9、底座,10、叶轮箱,11、进水口,12、进水管,13、防腐层,14、过滤室,15、电机,16、电机室,17、皮带,18、转轴,19、刀片,20、卡块,2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主体1,抽水泵主体1一侧设置有叶轮箱10,抽水泵主体1右侧一体连接有叶轮箱10,且叶轮箱10顶端设置有出水口2,并且出水口2上套设有出水管3,出水口2与出水管3采用抱箍进行固定,抽水泵主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9,且底座9与抽水泵主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叶轮箱10另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1,叶轮箱10右侧设置有进水口11,且进水口11外壁套设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内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开设有两个,凹槽内部分别插设有防漏垫5和密封垫7,防漏垫5位于密封垫7左侧,且防漏垫5和密封垫7的材质分别为海绵和橡胶,密封垫7可以与进水口11的右侧贴合,从而可以减小进水管12与进水口11连接处的缝隙,而防漏垫5可以吸附水分,避免水漏出,解决了接口处漏水的现象;进水管12外壁设置有第一抱箍4和第二抱箍6,且第一抱箍4和第二抱箍6与防漏垫5和密封垫7的位置交错分布,通过第一抱箍4和第二抱箍6与防漏垫5和密封垫7交错的固定,从而可以使防漏垫5和密封垫7与进水口11贴合;进水管12内壁设置有防腐层13,且防腐层13的材质为树脂漆,可以减少进水管12的俯视;进水管12一侧设置有管口8,进水管12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管口8,且管口8一侧活动连接有过滤室14,管口8右侧螺纹连接有过滤室14,并且过滤室14内壁设置有过滤网21,过滤室14与过滤网21为活动连接,可以进行拆卸,管口8与过滤室14为螺纹连接,且过滤室14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方便安装过滤网21,并且过滤室14一侧开设有开口,过滤室14右侧开设有开口,开口与凹槽相连通,从而可以将卡块20放入开口处,通过转动过滤网21,可以使卡块20进入到凹槽中,将过滤网21与过滤室14固定;过滤网2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卡块20,过滤网21与卡块20通过螺栓固定,且过滤网21通过卡块20与过滤室14构成卡合结构;进水口11上开设有电机室16,且电机室16内壁设置有电机15,电机室16与电机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水口11内壁设置有转轴18,进水口11与转轴18不接触,且转轴18外壁设置有刀片19,转轴18与刀片19焊接固定,转轴18上套设有皮带17,且皮带17另一侧与电机15相连接,皮带17左侧套设在电机15的轴上,从而可以驱动刀片19进行转动;该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通过在进水管12的端头设置过滤网21,用于拦截部分石子、混凝土块等杂物,同时在进水口11的内壁设置刀片19,并用电机15驱动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进入到进水口11处的杂物进行粉碎,不仅避免进水口11堵塞,同时也减少叶轮箱10内部的零件被损坏,提高抽水泵主体1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时,首先将过滤网21放入过滤室14内部,使过滤网21上的卡块20放入过滤室14上的开口中,放好后,转动过滤网21,使过滤网21带动卡块20进入到过滤室14内部的凹槽中,使过滤网21与过滤室14固定,固定好后,将过滤室14与管口8转动连接,将管口8与过滤室14固定,固定好后,将进水管12的左侧套设在进水口11上,使进水口11的边沿处位于防漏垫5和密封垫7之间,随后使用第一抱箍4和第二抱箍6分别与防漏垫5和密封垫7交错固定在进水管12的外壁,固定好后,可使用抽水泵主体1工作,当污水到达过滤室14处,污水中的杂物则被过滤室14内部的过滤网21过滤部分,而穿过过滤网21的污水和杂物则通过进水管12来到进水口11处,这时电机15驱动皮带17带动转轴18进行转动,使刀片19对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切割,避免较大的杂物对抽水泵主体1造成损坏,这就是该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包括抽水泵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主体(1)一侧设置有叶轮箱(10),且叶轮箱(10)顶端设置有出水口(2),并且出水口(2)上套设有出水管(3),所述叶轮箱(10)另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1),且进水口(11)外壁套设有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一侧设置有管口(8),且管口(8)一侧活动连接有过滤室(14),并且过滤室(14)内壁设置有过滤网(21),所述进水口(11)上开设有电机室(16),且电机室(16)内壁设置有电机(15),所述进水口(11)内壁设置有转轴(18),且转轴(18)外壁设置有刀片(19),所述转轴(18)上套设有皮带(17),且皮带(17)另一侧与电机(1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主体(1)底部设置有底座(9),且底座(9)与抽水泵主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8)与过滤室(14)为螺纹连接,且过滤室(14)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并且过滤室(14)一侧开设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内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内部分别插设有防漏垫(5)和密封垫(7),且防漏垫(5)和密封垫(7)的材质分别为海绵和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外壁设置有第一抱箍(4)和第二抱箍(6),且第一抱箍(4)和第二抱箍(6)与防漏垫(5)和密封垫(7)的位置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2)内壁设置有防腐层(13),且防腐层(13)的材质为树脂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施工用积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2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卡块(20),且过滤网(21)通过卡块(20)与过滤室(14)构成卡合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