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取电模块。
背景技术:
小型自动重合闸断路器可以对负载端电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时自动执行迅速切断电路,从而保护了用电电路,且在负载端出现过载,短路等故障后经过远程信息排查,接除故障后,可以远程执行分合闸命令,控制断路器分合闸,从而避免了每次出现故障都要人为到现场所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问题,小型自动重合闸已在各种无人基站,手机信号塔等场所获得了广泛应用。小型重合闸断路器分为断路器与电动操作机构16两个较为复杂的单元组成,而电动操作机构16需要给它提供一个外部的电源才能工作,传统给电动操作机构16提供电源的第一种方式为从电动操作机构16的内部引出导线与断路器的进线端引出的小铜片以焊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第二种方式为从电动执行器引出工业插头,第三种方式为从断路器的进线端导电板上焊接弹片,再通过电路板与其实现电连接。
目前,所述的市场上第一种取电方式的弊端为整体式组装,工艺难度复杂,无论断路器损坏还是电动操作机构16损坏都需要更换整体的产品,所述的市场上的第二种取电方式存在的弊端为,布线时一般需要连接多根导线,布线效率低,且接线时一但发生接线错误,极易引起设备永久性损坏,或引起安全事故,所述的第三种取电方式存在的弊端为整体式组装,结构以及工艺复杂,无论是断路器损坏还是电动操作机构16损坏都需要更换整体的产品
综合市场上的三种取电方式,在安装过程中存在走线复杂,安装工序繁琐,且安装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产品后期维护成本高等缺陷,严重影响产品安装以及使用,所描述的三种取电方式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取电模块,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取电模块,用于为断路器取电,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取电模块取电弹针以及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pcb板,所述pcb板与若干所述取电模块取电弹针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整体呈l型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螺钉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螺钉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旁设置有与所述螺钉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使用的螺丝钉。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卡扣,所述断路器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并位于若干所述第一通孔旁设置有电压采样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还设有手把;
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还设有扣压/取出手把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取电模块取电弹针的数量与所述断路器的级数相对应,设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一个整体的取电模块,采用弹针电连接,卡扣式机械固定方式,为电动操作机构提供电压以及电源信号,以及对电动操作机构起到防浪涌冲击的保护作用,本取电模块结构简单,生产组装简易,标识明显,现场安装便捷,替代了传统安装时临时接线,有助于避免走线影响其他结构的安装,有助于提高小型重合闸断路器整体品质弹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4p取电模块的整体示意图(俯视角度下);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4p取电模块的整体示意图(仰视角度下);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pcb板与下壳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2p取电模块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断路器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断路器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上壳体;12、下壳体;13、螺钉孔;14、第二通孔;15、手把;16、电动操作机构;2、取电模块取电弹针;3、第一通孔;4、pcb板;5、卡扣;6、断路器;7、卡槽;8、接线孔;9、电动操作机构取电弹针;10、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6所示,一种取电模块,与断路器6配合使用,用于从断路器6取电。
取电模块主要包括壳体1、若干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pcb板4以及若干第一通孔3。
其中,壳体1主要由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组合而成,上壳体1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4,下壳体12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14相对应的螺钉孔13,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相互安装时,可采用螺丝穿过第二通孔14,直至延伸至螺孔14内,拧紧并固定,即可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
壳体1整体呈l型结构,下壳体12的底部设有卡扣5,断路器6上开设有与卡扣5相对应的卡槽7。优选的,卡扣5的数量可与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的数量相对应。上壳体11的顶部还设有手把15;上壳体11的一侧还设有扣压/取出手把15标识。安装时,壳体1的内侧壁与断路器6的外侧壁接触,根据扣压/取出手把15标识,推动手把15,将卡扣5卡进卡槽7内,实现连接;拆卸时,提起手把15,在外力作用下,卡扣5脱离卡槽7,实现取电模块与断路器6的分离。
下壳体12壳体1底部安装有若干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对应地,断路器6的侧壁上开设有槽,槽内设有螺丝10,断路器6上还设有接线孔8,螺丝10与接线孔8连接。当断路器6上接线孔8接线通电后,扣压壳体1后若干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插进槽内与螺丝10导通,取电模块即传输电能。
可选的,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设有四个,即为4p取电模块,分别为n、a、b、l,与断路器6级数相对应。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设有两个,即为2p取电模块,分别为n、l,同样与断路器6级数相对应。
壳体1内设有pcb板4,pcb板4上开设有金手指结构。优选的,pcb板4设有两个,pcb板4上设有电子元器件压敏电阻,压敏电阻的两脚分别连接断路器的相线与零线n,优选的,2极断路器设有1个压敏电阻,优选的4极的断路器设有3个压敏电阻。pcb板4与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电连接,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与螺丝10导通使得取电模块通电后,pcb板4具有保护后端电路免于遭受浪涌冲击的功能。
下壳体12的底部还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3,pcb板4与若干第一通孔3连接。优选的,若干第一通孔3设有四个,对应地,短路器上设置有四个与第一通孔3相对应的电动操作机构取电弹针9。取电模块安装于断路器6的同时,电动操作机构取电弹针9插入第一通孔3内,取电模块与断路器6导通。
同时需要了解的是,短路器内同样设有pcb-a,pcb-a通过电动操作机构取电弹针与取电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先拧紧断路器6的接线螺丝10,再通过手把15扣压本取电模块,将取电模块安装于断路器6上,取电过程中,断路器6接入市电通电,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与螺丝10导通,取电模块传输电能,传递至pcb板4上,pcb板4作防止浪涌冲击的功能,再传输至pcb板4上设有的四个金手指上,第一通孔3与电动操作机构取电弹针9导通,导通后将电能传输至其内的pcb-a上,通过pcb-a上的铜箔传递至电动操作机构16的电源处理单元,电动操作机构16即可开始工作,取电模块的设置能快速,准确,可靠的给电动操作机构16提供电源以及电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取电模块,用于为断路器(6)取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的若干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以及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若干第一通孔(3),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pcb板(4),所述pcb板(4)与若干所述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整体呈l型结构,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所述下壳体(12)上开设有螺钉孔(13),所述上壳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螺钉孔(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4),所述壳体(1)旁设置有与所述螺钉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14)相配合使用的螺丝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设有卡扣(5),所述断路器(6)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5)相对应的卡槽(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并位于若干所述第一通孔(3)旁设置有电压采样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的顶部还设有手把(15);
所述上壳体(11)的一侧还设有扣压/取出手把(15)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模块取电弹针(2)的数量与所述断路器(6)的级数相对应,设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