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结构,这种直流继电器的触头部分包括两个静触头(即负载引出端)和一个动组件,动组件包括动簧部分和推动杆组件,动簧部分由动簧片和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构成,动簧片为直动式,当动簧片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是要求带有常闭辅助触点,为了实现常闭辅助触点的功能,这种直流继电器是将常闭辅助触点引出端装配在轭铁板上,辅助动簧片则是装配在推动杆组件中,当推动杆组件未动作时(复位状态),主动簧片与主静触头相分离,辅助动簧片则是连接在两个常闭辅助触点引出端之间,当推动杆组件动作时,主动簧片与主静触头相接触,辅助动簧片则是与两个常闭辅助触点引出端相分离。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常闭辅助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主要存在着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在继电器的高度方向占据较大空间),制作困难(工艺难度大)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减小产品的体积(缩小高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产品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具有结构简单,工艺难度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轭铁板和安装在轭铁板上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包括引出端子、玻璃材料体和可伐合金零件;所述引出端子、玻璃材料体和可伐合金零件通过烧结方式连结成一个整体,并使得所述引出端子和可伐合金零件之间通过玻璃材料相互绝缘;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通过可伐合金零件与所述轭铁板焊接相固定。
所述玻璃材料体为大致圆柱形,所述引出端子嵌在玻璃材料体的圆心位置处;所述可伐合金零件为环形,所述可伐合金零件包绕在所述玻璃材料体的周面处;且玻璃材料体的高度尺寸与可伐合金零件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
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由环形竖片和环形横片构成;且环形横片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的底端一体相接;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包绕在所述玻璃材料体的周面处。
所述环形横片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的底端的一体相接处呈圆弧形过渡。
所述轭铁板设有用来安装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部还设有阶面朝下的台阶,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的外周面配合在所述轭铁板的通孔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横片的上面与所述轭铁板的阶面相接触,并通过钎焊焊接方式相固定。
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的外周面与所述轭铁板的通孔的内壁之间还设有预置的间隙。
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横片的下面与轭件板的下面大致平齐。
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的上端低于轭件板的上面,或与轭件板的上面大致平齐。
所述引出端子包括用来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第一端子和用来向外引出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端子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端子至第二端子之间还设有多个折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引出端子、玻璃材料体和可伐合金零件来构成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且引出端子、玻璃材料体和可伐合金零件是通过烧结方式连结成一个整体,并使得所述引出端子和可伐合金零件之间通过玻璃材料相互绝缘;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通过可伐合金零件与所述轭铁板焊接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既能够减小产品的体积(缩小高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产品的小型化;又具有结构简单,工艺难度小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环形横片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的底端的一体相接处设计成圆弧形过渡,这种出现在可伐合金零件根部的外侧的内r角,能够有效地降低根部产生的应力集中,保证焊接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引出端子设计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呈竖向设置,第二端子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端子至第二端子之间还设有多个折弯。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引出端子采用多道折弯结构,实现了辅助触点与印制板组件的直接装配,密封连接;中间无需进行中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去除轭铁板)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辅助动簧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俯视图(转动90度);
图9是沿图7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8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的e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与辅助动簧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俯视图(转动90度);
图16是沿图14中的f-f线的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5中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中的h部放大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的俯视图;
图22是沿图21中的j-j线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的引出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是使用在高压直流继电器上,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包括两个主静触头1、陶瓷罩2、主动簧片3、推动杆组件41、轭铁板5、线圈42和外壳43等;两个主静触头1分别装在陶瓷罩2的顶部,两个主静触头1的底端处在陶瓷罩2的腔内,并与主动簧片3的两端相配合,主动簧片3装在推动杆组件41的顶部,轭铁板5装在陶瓷罩2的下面,线圈42处在轭铁板5的下面,外壳43包覆在陶瓷罩2和线圈42的外面;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还有辅助动簧片6,辅助动簧片6装在推动杆组件41中;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是包括轭铁板5和安装在轭铁板5上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包括引出端子71、玻璃材料体72和可伐合金零件73;所述引出端子71、玻璃材料体72和可伐合金零件73通过烧结方式连结成一个整体,并使得所述引出端子71和可伐合金零件73之间通过玻璃材料相互绝缘;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通过可伐合金零件73与所述轭铁板5焊接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材料体72为大致圆柱形,所述引出端子71嵌在玻璃材料体72的圆心位置处;所述可伐合金零件73为环形,所述可伐合金零件73包绕在所述玻璃材料体72的周面处,且玻璃材料体72的高度尺寸与可伐合金零件73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制作时,先将玻璃材料通过工装进行毛坯烧结,形成特定玻璃坯,然后将玻璃坯与可伐合金零件73、引出端子71通过工装装配后再进行烧结,形成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73由环形竖片731和环形横片732构成;且环形横片732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731的底端一体相接;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731包绕在所述玻璃材料体72的周面处。可伐合金零件73可以是具有翻边向上结构的金属环,翻边高度及孔径大小决定了玻璃烧结的可靠性:翻边高度与密封性为正比关系,翻边高度越高,密封性越好;在保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孔径与密封性成反比,孔径越大,密封性越差;因孔径与翻边高度为反比关系,可以设计出最优比。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横片732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731的底端的一体相接处呈圆弧形过渡733。
本实施例中,所述轭铁板5设有用来安装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的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下部还设有阶面朝下的台阶511,所述可伐合金零件73的环形竖片731的外周面配合在所述轭铁板5的通孔51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73的环形横片732的上面与所述轭铁板5的阶面相接触,并通过钎焊焊接方式相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731的外周面与所述轭铁板5的通孔51的内壁之间还设有预置的间隙s,该间隙s用来提供可伐合金零件73焊接时的膨胀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横片732的下面与轭件板5的下面大致平齐。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73的环形竖片731的上端低于轭件板5的上面,当然,也可以是与轭件板的上面大致平齐。由于可伐合金零件73、玻璃材料体72与轭件板5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不会占用高度方向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端子71包括用来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第一端子711和用来向外引出的第二端子712,所述第一端子711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端子712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端子711至第二端子712之间还设有多个折弯713,本实施例的折弯713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引出端子71、玻璃材料体72和可伐合金零件73来构成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且引出端子71、玻璃材料体72和可伐合金零件73是通过烧结方式连结成一个整体,并使得所述引出端子71和可伐合金零件73之间通过玻璃材料相互绝缘;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7通过可伐合金零件73与所述轭铁板5焊接相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是采用玻璃材料来实现可伐合金零件73与引出端子71之间的绝缘,玻璃绝缘子体积小,且能有效绝缘,可保证高低压之间的绝缘问题,实现产品安全可靠,玻璃绝缘子能够与可伐合金烧结成型,可伐合金体积小(比陶瓷罩),如:厚度可以做到0.5mm,成型金属成熟,制作成本低,既能够减小产品的体积(缩小高度方向的空间),有助于产品的小型化;又具有结构简单,工艺难度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采用了将环形横片732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731的底端的一体相接处设计成圆弧形过渡733,这种出现在可伐合金零件根部的外侧的内r角,能够有效地降低根部产生的应力集中,保证焊接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将引出端子71设计成第一端子711和第二端子712,且第一端子711呈竖向设置,第二端子712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端子711至第二端子712之间还设有多个折弯713。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引出端子71采用多道折弯结构,实现了辅助触点与印制板组件的直接装配,密封连接;以及中间无需进行中转。引出端子71在距离烧结处不远处进行了折弯处理,折弯处理能进行有效的应力转移:即非烧结端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力传递到打扁处714进行释放,防止传递到烧结处,导致烧结密封不良。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1.一种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轭铁板和安装在轭铁板上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包括引出端子、玻璃材料体和可伐合金零件;所述引出端子、玻璃材料体和可伐合金零件通过烧结方式连结成一个整体,并使得所述引出端子和可伐合金零件之间通过玻璃材料相互绝缘;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通过可伐合金零件与所述轭铁板焊接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材料体为大致圆柱形,所述引出端子嵌在玻璃材料体的圆心位置处;所述可伐合金零件为环形,所述可伐合金零件包绕在所述玻璃材料体的周面处,且玻璃材料体的高度尺寸与可伐合金零件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由环形竖片和环形横片构成;且环形横片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的底端一体相接;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包绕在所述玻璃材料体的周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横片的内侧一端与环形竖片的底端的一体相接处呈圆弧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板设有用来安装所述辅助静触点引出端组件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部还设有阶面朝下的台阶,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的外周面配合在所述轭铁板的通孔中,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横片的上面与所述轭铁板的阶面相接触,并通过钎焊焊接方式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的外周面与所述轭铁板的通孔的内壁之间还设有预置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横片的下面与轭件板的下面大致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伐合金零件的环形竖片的上端低于轭件板的上面,或与轭件板的上面大致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的辅助静触点引出端与轭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端子包括用来与辅助动簧片相配合的第一端子和用来向外引出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二端子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端子至第二端子之间还设有多个折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