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排水汇集总成。
背景技术:
不降板同层排水系统是指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实现建筑卫生间(也适用于厨房和阳台)既不结构降板也无需额外抬高地面的同层排水方式。
现有的建筑排水系统大多采用降板式结构,降板式结构通过高度差引导污/废水进入排水立管中,但使用降板式排水结构排水时存在占据下层的空间,排水噪音较大,检修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包括排水管组,与排水管组件相连通的横管排水组件、与横管排水组件相连通的水封组件、以及设置在水封组件上方的排水连接管组件;其中,所述横管排水组件内部为一扁形空腔体结构;所述横管排水组件腔体底部倾斜设置且呈半八卦形。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封组件设置在所述横管排水组件的较高端;所述排水管组件设置在所述横管排水组件的较低端。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管排水组件包括第一装配件和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闭合形成内部可供废水流动的所述扁形空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装配件与第二装配件均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第,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一立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相连且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内边缘相切;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立管相连且内部连通。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组件还包括伸缩节;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上端开口出还设有一管盖;所述管盖上设置有一管接口;所述伸缩节插接在所述管接口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配件包括第二立管;所述第二立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件的较低端;所述第二立管上开设有废水排出口。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封组件包括存水件和水封件;所述存水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件上;所述存水件的上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内壁均不相切且具有空隙;所述存水件和水封件为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连接管组件包括废水排出管、废水排出管管盖以及开设在废水排出管侧壁上的若干连接管;废水排出管管盖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废水排出管的顶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组件还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的管道内部连接处;所述第二进水管与第一进水管的连接部位为一体积膨大的管壁腔体。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存水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装配件的侧壁均设置有金属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连通水封组件的排水连接管组件,利用排水连接管组件将室内各处的生活废水汇集到排水总成中集中排出,避免在装修层中设置多个排水管件,节约材料和装修层空间;另外,本排水总成中的水封为共用水封,相比较于使用多个水封,共用水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降低了水封的故障率;此外,室内排出的生活废水进入水封组件中,能够及时补充水封组件中的废水,防止水封组件因废水干涸而导致水封组件的水封作用失效;进一步,在排水连接管组件上方,还设有一管盖,施工人员拧开管盖即可对水封组件进行检修,检修过程方便快捷。
2、通过设置内部连通腔体的横管排水组件,利用横管排水组件将排水管组件、水封组件连接起来,使排水管组件中流出的污水,以及水封组件流出的废水一并汇入排水立管中排出;另外,该横管排水组件为扁形腔体设置,将排水汇集总成安装在装修层中占用的厚度少,能够实现不降板同层排水。
3、横管排水组件底部的形状为半八卦形,同时倾斜设置,废水从横管排水组件底部的较高端旋流至较低端,在惯性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废水沿第二立管的管壁继续旋流排出,旋流排出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同时减少形成水塞的可能性,以及减小噪音。
4、通过在存水件底部设置金属支架固定支撑水封组件,使水封组件与装修层底部间隔一定的高度,施工人员在安装排水总成时,对该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当发生火灾时,该混凝土浇筑层可以起到隔绝不同层火灾蔓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管排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管排水组件中第二装配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连接管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封组件中水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组件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组件中部分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组件中伸缩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预埋在装修层中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排水管组件;11、第一进水管;111、第一进水管上管体;112、第一进水管下管体;113、管盖;114、管接口;115、挡板;12、第二进水管;13、第一立管;14、管壁腔体;15、伸缩节;151、伸缩节上杯体;152、伸缩节下杯体;153、密封圈。
2、横管排水管组件;21、第一装配件;211、第一废水排入管接口;22、第二装配件;221、第二立管;2211、废水排出口。
3、水封组件;31、存水件;32、水封件;33、水封件上端口;34、水封件排水管。
4、排水连接管组件;41、废水排出管;411、外螺纹;412、限位环;42、废水排出管管盖;421、内螺纹;43、连接管。
5、金属支架;51、第一安装片;511、安装孔;52、第二安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排水汇集总成,所述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在实际安装时,内接于排水立管之间,且与排水立管上下连通,用于将室内的生活废水或污水汇集后经排水立管排入总排水管道中。
该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包括排水管组件1,与排水管组件1相连通的横管排水组件2,与横管排水组件2相连通的水封组件3以及设置在水封组件3正上方的排水连接管组件4。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指的是从马桶中排放出的水,所述废水指的是从淋浴、洗脸盆等排放出的水。
所述排水管组件1包括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以及第一立管13,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12相连且内部连通,同时,所述第二进水管12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1的内边缘相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管12与马桶的污水排出管相连,因此流入第二进水管12中的污水在第一进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的连接结构的作用下,沿着第二进水管12的内壁贴壁旋流进入第一进水管11中。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第一立管13相连且内部连通,因此,马桶中排放的污水依次经第二进水管12、第一进水管11流入第一立管13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第二进水管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有效防止污水在管件的连接部位发生渗透或泄漏,且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进水管11的连接部位为一体积膨大的管壁腔体14,当污水沿着第二进水管12进入第一进水管11中,管壁腔体14的存在可增大污水沿第一进水管11管壁旋流排出的半径,防止污水在所述连接部位发生堵塞,提高排水效率。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1包括上管体111和下管体112,且上管体111的管径大于下管体112的管径,其中,下管体112的管径与第一立管13的管径相配合,且下管体112与第一立管13套接在一起。
进一步,排水汇集总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排入第一立管13中的污水或废水由于来源不同,污水或废水的温度也存在差异,例如淋浴产生的废水的温度通常比洗衣产生的废水的温度高出20-30℃,污水或废水的温差会导致第一立管13发生热胀冷缩的形变,使其伸长或变短,从而影响第一立管13与其他管件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因此,针对第一立管13热胀冷缩的问题,本实施例的排水组件1中还包括一伸缩节15,伸缩节15插接在第一进水管11中,伸缩节15具有最大102mm的伸缩范围,能够补偿排水管件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变形,同时吸收振动,减少排放污水或废水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伸缩节15包括圆管型式的上杯体151和下杯体152,其中,上杯体151与下杯体152相连且内部连通。另外,伸缩节15的上杯体151与上层排水立管连通,下杯体152与第一进水管11插接,所述上杯体151与所述上层排水立管之间能够发生相对滑动,以补偿第一进水管11受外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伸缩变形,另外,为提高伸缩节15与上层排水立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在上杯体151中还设有密封圈153。
进一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伸缩节15与第一进水管11的插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1的上端管口处还设置有一管盖113,所述管盖113中设置有一管接口114,其中,所述管接口114与第一进水管11的内部连通,另外,所述管接口114的直径与伸缩节15下杯体152的直径互相配合,下杯体152插接在管接口114中以实现将伸缩节15插接在第一进水管11中。
因此,本实施例中,上层排水立管排放的污水或废水依次经过伸缩节15、第一进水管11后流入第一立管13中,同样地,本层马桶中产生的污水依次经第二进水管12、第一进水管11后流入第一立管13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排水立管是指以楼房立体空间为准,位于排水管组件1上方的排水立管部分。
进一步,为避免上层排水管道污水旋流进入第一进水管11时,或本层马桶中产生的污水从第二进水管12旋流进入第一进水管11中时,污水会沿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2的交界处冲出第二进水管12,造成污水对流,本实施例中的排水管组件1还包括一挡板115,所述挡板115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2管道内部连接处之间。在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进水管11的连接处设置有挡板115之后,能够使得第二进水管12中的污水按照设定的方向进入第一立管13,阻挡第一进水管11中的污水反向进入第二进水管12,保证污水进入第一立管13后的旋流方向始终与设定的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横管排水组件2的内部为一扁形腔体,其包括第一装配件21和第二装配件22,横管排水组件2用于将排水管组件1引流的污水以及水封组件3引流的废水汇流后排出至总排水管道中。因此,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的一端与排水管组件1连通,另一端与水封组件3相连通。其中,水封组件3包括存水件31和水封件32。
进一步,第一装配件21和第二装配件22互相配合,闭合后形成内部用于供废水流动的扁形腔体,扁形腔体降低了横管排水组件2的整体高度,施工人员在将横管排水组件2安装在楼板装修层中时,横管排水组件2占用装修层的厚度减少,从而使该排水汇集总成适用于各种不同装修层厚度的建筑,实现不降板同层排水。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1和第二装配件2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废水在管件的连接部位发生渗透或泄漏,提高横管排水组件2密封性的同时,安装简单快捷。
具体的,第一装配件21包括第一废水排入管接口211,第二装配件22包括第二立管221,其中,排水管组件1的第一立管13插接在横管排水组件2的第二立管221中,从而将流入第一立管13中的污/废水经第二立管221排出至总排水管道中。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第二装配件22底部为半八卦形结构,且呈倾斜设置(横管排水组件2腔体底部倾斜设置具体为所述第二装配件22底部倾斜设置)。其中,在第二装配件22较高的一端设有一存水件31,存水件31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杯体结构,用于接收来自上方排水管件排出的生活废水。另外,存水件31的顶部开口上沿高于第二装配件22的底面,且与第二装配件22的内壁均不相切且具有一定的间隙,因此,当存水件31中接收的废水超过存水件31的存储容量后,存水件31中的废水从存水件31的上端口溢出流入第二装配件22的底部,废水从存水件31的四周溢出能够增大废水从存水件31中排出的空间,以及时将废水排出。
进一步,在第二立管221上与第二装配件22较低的一端的连接处设有一废水排出口2211,废水排出口2211用于将流入第二装配件22中的废水排入第二立管221中。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废水从第二装配件22中排出至第二立管221中的排出方式,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装配件22底部为半八卦形结构,且呈倾斜设置,在废水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存水件31溢出的废水将沿第二装配件22的较高端旋流至较低端后经废水排出口2211排出,废水流出废水排出口2211后,在惯性以及废水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废水将继续沿着第二立管221的内壁切线方向旋流排出。另外,第二立管221的管壁对废水也具有导流作用,保证当横管排水组件2中废水的流量较大时,废水仍能沿着第二立管221的管壁旋流,从而经废水排出口2211沿着第二立管221的内壁切线方向旋流排出。
具体的,废水在第二立管221中旋流排出时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减少水塞(污废水在通常情况下为紧贴立管的管壁旋流排出,旋流排出时,会在立管的中央形成一条中空的空气柱供废气排出,但若污/废水未紧贴第一立管13或第二立管221的侧壁旋流排出,而直接从第一立管13或第二立管221的中空部分中排出,污/废水将会占据气体从第一立管13或第二立管221中排出的通道,从而导致废气无法排出时,引起堵塞第一立管13或第二立管14的现象)的可能性,同时减少排水噪音。
进一步,在存水件31的上方还设有呈漏斗状的水封件32,水封件32包括水封件上端口321和水封件排水管322,且水封件上端口321的外径大于水封件排水管322的外径。其中,水封件上端口321用于汇集废水,水封件排水管322用于将汇集后的废水引流至存水件31中。
进一步,所述水封件32的水封件排水管322的外径小于所述存水件31的内径,水封件上端口321的外径大于所述存水件31的内径,且所述存水件31与所述水封件32为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存水件31与所述水封件32连接时,所述水封件32的水封件排水管322部分伸入存水件31的杯体中,所述水封件排水管322的外壁与存水件31的内壁不相切且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水封件排水管322的最低点与存水件3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水封件32的上端口321搭接在存水件31的顶部开口的上方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当废水从水封件32流入存水件31中后,存水件31中的废水液面不断上升,当存水件31中的废水液面高于水封件排水管322的最低点时,废水液面在存水件31中形成水封,能够避免排水系统的异味、有害气体等返溢进入室内,另外,当存水件31中的废水液面上升至超过存水件31杯体的最高点时,存水件31中的废水将从存水件31与水封件32的间隙溢出至第二装配件22的底部。
在水封组件3的上方还设有排水连接管组件4,本实施例中的排水连接管组件4包括废水排出管41、废水排出管管盖42以及开设在废水排出管41上的若干根连接管43,排水连接管组件4用于接收来自室内各处产生的废水,其中,连接管43设置在废水排出管41的侧壁上且与废水排出管41的内部连通,另外,废水排出管管盖42设置在废水排出管41的顶部。在此对设置在废水排出管41上连接管道43的数量不作限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排水连接管组件中连接管43的数量为三根,一根接干区地漏,一根接洗脸盆,一根接洗衣机的排水口,从而将室内各处产生的废水经连接管43汇入废水排出管41中。另外,废水排出管41设置在横管排水组件2扁形腔体的较高端,且与第一装配件21的第一废水排入管接口211可拆卸连接,二者可通过螺纹连接、插接、套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此对二者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废水排出管41下端部插接在第一废水排入管接口211中并通过限位环412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与水封组件3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室内的生活废水排出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室内各处产生的废水经连接管43引流后汇入废水排出管41中,汇入废水排出管41中的废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水封件32流入存水件31中,当存水件31中的存水量超过存储容量后,废水从存水件31的顶部开口溢出后经第二装配件22旋流排出至第二立管221中,然后排出至总排水管道中。另外,从室内各处经排水连接管组件2排出的废水能够及时补充存水件31中的废水,有效防止存水件31中的废水干涸导致水封失效。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在废水排出管41的上端开口处还设有外螺纹411,另外,在废水排出管管盖42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411相配合的内螺纹421,施工人员能够通过内外螺纹将废水排出管管盖42连接在废水排出管41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废水排出管管盖42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水封组件3位于排水连接管组件2的正下方,当排水汇集总成的水封组件3发生堵塞等故障时,施工人员拧开废水排出管管盖42,使用工具即可对水封组件3进行疏通或检修,检修过程方便快捷。
进一步,为隔绝不同层火灾蔓延,在存水件31的底部和第二装配件22的侧壁还设置有金属支架5。在此对金属支架5的形状以及金属支架5与存水件3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架5包括第一金属片51和第二金属片52,其中,第一金属片51和第二金属片52互相垂直设置,在节省材料的同时,有效固定支撑横管排水组件2。另外,在第一金属片51上开设有安装孔511,施工人员安装旋流器时,向安装孔511中钉入铁钉即可将支架5安装在楼板装修层的内表面上从而将排水汇集总成安装在楼板的装修层中。本实施例通过在存水件31的底部和第二装配件22的侧壁均设置金属支架5固定支撑横管排水组件2,使横管排水组件2与楼板装修层底部间隔一定的高度,施工人员对该高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当发生火灾时,该混凝土浇筑层可以起到隔绝不同层火灾蔓延的作用。
建筑排水汇集总成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人员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将横管排水组件2定位并放置在预定位置;s2、施工人员将横管排水组件2通过长钉固定在相应位置后用挡板临时遮盖横管排水组件2,防止施工过程中对横管排水组件2造成损伤;s3、施工人员对横管排水组件2的底部的金属支架5进行混凝土浇筑;s4、施工人员将排水管组件1安装在横管排水组件2上;s5、施工人员将伸缩节15与上层排水立管套接后插接进排水管组件1中并涂覆玻璃胶;s6、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将水封件32安装在横管排水组件2上,s7、施工人员将排水连接管组件4安装在横管排水组件2上;s8、施工人员将排水连接管组件4的连接管43与室内各处的废水排水管相连;s9、施工人员安装假墙以将排水管件隐藏。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组件(1),与排水管组件(1)相连通的横管排水组件(2)、以及与横管排水组件(2)相连通的水封组件(3)、以及设置在水封组件(3)上方的排水连接管组件(4);
其中,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内部为一扁形空腔体结构;
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腔体底部倾斜设置且呈半八卦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组件(3)设置在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的较高端;所述排水管组件(1)设置在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的较低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排水组件(2)包括第一装配件(21)和第二装配件(22),所述第一装配件(21)与第二装配件(22)闭合形成内部可供废水流动的所述扁形空腔体结构;
所述第一装配件(21)与所述第二装配件(22)均为一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组件(1)包括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以及第一立管(13);
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所述第二进水管(12)相连且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2)的内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1)的内边缘相切;
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所述第一立管(13)相连且内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组件(1)还包括伸缩节(15);
所述第一进水管(11)的上端开口处还设有一管盖(113);
所述管盖(113)上设置有一管接口(114);
所述伸缩节(15)插接在所述管接口(114)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件(22)包括第二立管(221);
所述第二立管(221)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件(22)的较低端;
所述第二立管(221)上开设有废水排出口(2211)。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组件(3)包括存水件(31)和水封件(32);
所述存水件(31)设置在所述第二装配件(22)上;
所述存水件(31)的上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二装配件(22)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装配件(22)的内壁均不相切且具有空隙;
所述存水件(31)和所述水封件(32)为可拆卸式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连接管组件(4)包括废水排出管(41)、废水排出管管盖(42)以及开设在废水排出管(41)侧壁上的若干连接管(43);
废水排出管管盖(42)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废水排出管(41)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组件(1)还包括一挡板(115),所述挡板(115)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1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2)的管道内部连接处;
所述第二进水管(12)与所述第一进水管(11)的连接部位为一体积膨大的管壁腔体(14)。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排水汇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件(31)的底部及所述第二装配件(22)的侧壁均设置有金属支架(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