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9  10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结构,其接触部分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簧片,两个静触头通常是安装在陶瓷罩的顶部,两个静触头的底端则伸到陶瓷罩内,动簧片为直动式分布在陶瓷罩内,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配合,当动簧片的两端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动簧片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一端,推动杆部件的另一端则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推动杆部件向上运动时,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接通负载,当线圈断开电流时,推动杆部件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切断负载。这种直流继电器应用于高压环境时,通常装有以磁钢为主要部件的灭弧机构用于切断电弧;而电弧能量极高,容易烧蚀触点造成触点表面呈熔融状态,在磁钢磁力作用下形成液态金属飞溅,最终在寿命后期陶瓷罩内壁形成金属通路,导致绝缘不良发生。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是在轭铁板上装有绝缘座,利用绝缘座将飞溅金属隔离,达到保护绝缘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由于绝缘座与陶瓷罩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无法起到完全隔离作用,金属蒸散粒子仍然会落入缝隙内,使陶瓷罩内壁附着的金属飞溅物与陶瓷罩底端面的金属之间形成金属通路,导致绝缘不良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可以有效阻隔陶瓷罩内壁附着的金属飞溅物与陶瓷罩底端面的金属之间形成金属通路,从而提升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装有静触头的陶瓷罩、轭铁板、金属框片和绝缘座;陶瓷罩的底端面设有金属化层,陶瓷罩通过金属化层与金属框片的上端相固定,金属框片的下端与轭铁板相固定,并由陶瓷罩、金属框片、轭铁板围成一腔体;所述绝缘座装在轭铁板上并容纳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绝缘座的周边设有围壁,并配合于陶瓷罩的底端内侧;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中嵌接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截面成e型,所述密封圈被压缩变形在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与所述陶瓷罩的底端之间,以密封陶瓷罩的内壁与绝缘座的围壁之间的缝隙。

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包括上槽壁和下槽壁,所述下槽壁相对于上槽壁设有延伸段,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上槽壁抵在陶瓷罩的底端的内壁,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下槽壁的延伸段适配在所述陶瓷罩的底端面的下面。

所述密封圈由竖密封片、上密封片、中密封片和下密封片一体连接成e型形状,在所述绝缘座与所述陶瓷罩相配合时,所述密封圈的下密封片被压紧在所述陶瓷罩的底端面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下槽壁的延伸段的上面之间,所述密封圈的上密封片、中密封片被压紧卷曲在e型形状的空隙中,并抵紧在所述陶瓷罩的底端的内壁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之间。

所述上密封片、中密封片和下密封片的宽度相同或接近相同。

所述上密封片、下密封片的厚度大于中密封片的厚度,所述上密封片、中密封片和下密封片的厚度大于竖密封片的厚度。

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中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竖向设置的定位凸筋,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设有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定位凹口,所述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中时,所述绝缘座的定位凸筋与所述密封圈的相对应的定位凹口相配合。

所述密封圈的上密封片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密封圈为近似的长方形形状,所述上密封片至少包括设在对应于长方形形状的两条短边。

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上槽壁为分段式结构,所述绝缘座为近似的长方形形状,所述上槽壁至少包括设在对应于长方形形状的两条短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绝缘座的周边设有围壁,并配合于陶瓷罩的底端内侧;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中嵌接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截面成e型,所述密封圈被压缩变形在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与所述陶瓷罩的底端之间,以密封陶瓷罩的内壁与绝缘座的围壁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e型形状的密封圈有较长硅胶部分,有较好的伸展性和更大变形量,结构类似于暖水壶的瓶盖,确保在不需要定位苞的情况下装配后不窜动,压入后密封圈变形呈伞状,这样在陶瓷罩散差很大的情况下仍可保证密封圈把间隙吃掉,达到隔离效果,可以有效阻隔陶瓷罩内壁附着的金属飞溅物与陶瓷罩底端面的金属之间形成金属通路,从而提升产品绝缘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装配变形过程之一);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装配变形过程之二);

图6是图5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装配变形过程之三);

图8是图7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绝缘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绝缘座的局部构造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密封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密封圈的局部构造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装有静触头1的陶瓷罩2、轭铁板3、金属框片4和绝缘座5;陶瓷罩2的底端面设有金属化层,陶瓷罩2通过金属化层与金属框片4的上端相固定,金属框片4的下端与轭铁板3相固定,并由陶瓷罩2、金属框片4、轭铁板3围成一腔体10;所述绝缘座5装在轭铁板3上并容纳在所述腔体10内;所述绝缘座5的周边设有围壁51,并配合于陶瓷罩2的底端内侧;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的外侧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凹槽52,所述凹槽52中嵌接一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截面成e型,所述密封圈6被压缩变形在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外侧面与所述陶瓷罩2的底端之间,以密封陶瓷罩2的内壁与绝缘座5的围壁51之间的缝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凹槽52包括上槽壁521和下槽壁522,所述下槽壁522相对于上槽壁521设有延伸段523,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凹槽52的上槽壁521抵在陶瓷罩2的底端的内壁21,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凹槽52的下槽壁522的延伸段523,适配在所述陶瓷罩2的底端面22的下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6由竖密封片61、上密封片62、中密封片63和下密封片64一体连接成e型形状,在所述绝缘座5与所述陶瓷罩2相配合时,所述密封圈6的下密封片64被压紧在所述陶瓷罩2的底端面22与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凹槽52的下槽壁的延伸段523的上面之间,所述密封圈6的上密封片62、中密封片63被压紧卷曲在e型形状的空隙中,并抵紧在所述陶瓷罩2的底端的内壁21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52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片62、中密封片63和下密封片64的宽度相同或接近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片62、下密封片64的厚度大于中密封片63的厚度,所述上密封片62、中密封片63和下密封片64的厚度大于竖密封片61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凹槽52中设有两个沿着竖向设置的定位凸筋53,所述密封圈6的内侧壁设有对应配合的两个定位凹口65,所述密封圈6装配在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凹槽52中时,所述绝缘座5的定位凸筋53与所述密封圈6的相对应的定位凹口65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6的上密封片62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密封圈为近似的长方形形状,所述上密封片62至少包括设在对应于长方形形状的两条短边。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的凹槽的上槽壁521为分段式结构,所述绝缘座5为近似的长方形形状,所述上槽壁521至少包括设在对应于长方形形状的两条短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在绝缘座5的周边设有围壁51,并配合于陶瓷罩2的底端内侧;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外侧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凹槽52,所述凹槽52中嵌接一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截面成e型,所述密封圈6被压缩变形在所述绝缘座5的围壁51的外侧面与所述陶瓷罩2的底端之间,以密封陶瓷罩2的内壁与绝缘座5的围壁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e型形状的密封圈6有较长硅胶部分,有较好的伸展性和更大变形量,结构类似于暖水壶的瓶盖,确保在不需要定位苞的情况下装配后不窜动,压入后密封圈变形呈伞状,这样在陶瓷罩散差很大的情况下仍可保证密封圈把间隙吃掉,达到隔离效果,可以有效阻隔陶瓷罩内壁附着的金属飞溅物与陶瓷罩底端面的金属之间形成金属通路,从而提升产品绝缘性能。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装有静触头的陶瓷罩、轭铁板、金属框片和绝缘座;陶瓷罩的底端面设有金属化层,陶瓷罩通过金属化层与金属框片的上端相固定,金属框片的下端与轭铁板相固定,并由陶瓷罩、金属框片、轭铁板围成一腔体;所述绝缘座装在轭铁板上并容纳在所述腔体内;所述绝缘座的周边设有围壁,并配合于陶瓷罩的底端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中嵌接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截面成e型,所述密封圈被压缩变形在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与所述陶瓷罩的底端之间,以密封陶瓷罩的内壁与绝缘座的围壁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包括上槽壁和下槽壁,所述下槽壁相对于上槽壁设有延伸段,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上槽壁抵在陶瓷罩的底端的内壁,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下槽壁的延伸段适配在所述陶瓷罩的底端面的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由竖密封片、上密封片、中密封片和下密封片一体连接成e型形状,在所述绝缘座与所述陶瓷罩相配合时,所述密封圈的下密封片被压紧在所述陶瓷罩的底端面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下槽壁的延伸段的上面之间,所述密封圈的上密封片、中密封片被压紧卷曲在e型形状的空隙中,并抵紧在所述陶瓷罩的底端的内壁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片、中密封片和下密封片的宽度相同或接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片、下密封片的厚度大于中密封片的厚度,所述上密封片、中密封片和下密封片的厚度大于竖密封片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中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竖向设置的定位凸筋,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壁设有对应配合的至少一个定位凹口,所述密封圈装配在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中时,所述绝缘座的定位凸筋与所述密封圈的相对应的定位凹口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上密封片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密封圈为近似的长方形形状,所述上密封片至少包括设在对应于长方形形状的两条短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凹槽的上槽壁为分段式结构,所述绝缘座为近似的长方形形状,所述上槽壁至少包括设在对应于长方形形状的两条短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绝缘座的直流继电器,包括装有静触头的陶瓷罩、轭铁板、金属框片和绝缘座;陶瓷罩的底端面与金属框片的上端相固定,金属框片的下端与轭铁板相固定,并由陶瓷罩、金属框片、轭铁板围成一腔体;绝缘座装在轭铁板上并容纳在所述腔体内;绝缘座的周边设有围壁,并配合于陶瓷罩的底端内侧;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向外开口的凹槽,凹槽中嵌接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被压缩变形在所述绝缘座的围壁的外侧面与所述陶瓷罩的底端之间,以密封陶瓷罩的内壁与绝缘座的围壁之间的缝隙。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阻隔陶瓷罩内壁附着的金属飞溅物与陶瓷罩底端面的金属之间形成金属通路,从而提升绝缘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钟叔明;代文广;林瑞旗;王萌;陈松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