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及其车灯翻新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9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及其车灯翻新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大灯翻新技术一般采用雾化镀膜技术修复车灯外表面的刮痕、擦伤、发黄、失光、氧化龟裂等缺陷。在修复车灯之前,首先需要将镀膜液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使其雾化,然后再在打磨好的车灯的外表面进行喷雾镀膜,从而使得车灯外部更加美观明亮。

现有的车灯翻新器具一般都是通过电加热使其瓶体内的镀膜液雾化从而进行喷雾镀膜,更具体地,是通过石墨烯发热膜、ptc发热膜等电发热膜直接贴附在瓶体表面,进而在接通电流时电发热膜所产生的热量将会对瓶体进行加热,继而使瓶体内的镀膜液受热雾化从而进行喷雾镀膜。而为了控制电发热膜的温度,进而使瓶体内的温度处于所需的范围,通常会使电发热膜与一个温度控制器进行串联连接,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对电发热膜上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进行通电或断电,为了使温度控制器更好地对电发热膜进行检测,需要将温度控制器固定于电发热膜上。

但其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电发热膜的外表面较为光滑,并且温度控制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如何使温度控制器稳定地固定于电发热膜上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还需要保证对电发热膜的温度检测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以提供一种能够将温度控制器稳定地固定于电发热膜上的固定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前面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对温度控制器进行固定;所述面板的后面设有胶层,所述胶层用于粘接固定于电发热膜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板、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前端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前端向左或向右进行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板;两个所述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相向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弯板中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板的一端为自由端,相向配合的两个所述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的自由端之间留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前端向所述折弯部内进行倾斜,所述第二折弯板的自由端向所述折弯部内进行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沿上下方向进行分布,且所述固定架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部的上下边沿之间的宽度为4.0mm,所述面板的后面到所述折弯部的前边沿之间的宽度为3.7mm;上方的所述固定架的上边沿与下方的所述固定架的下边沿之间的宽度为12.0mm。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面板的边缘上设有若干个点胶孔。

进一步地,所述点胶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点胶孔分别位于所述面板的夹角处;所述面板的四个夹角处分别设有倒圆角;所述面板的边长为20mm,所述面板的厚度为0.15~0.2mm,所述点胶孔为直径2.0mm的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为不锈钢面板,所述固定架为不锈钢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翻新器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度开关固定夹具,还包括电发热膜,所述电发热膜贴附固定于瓶体上,所述电发热膜和所述瓶体之间设有绝缘薄膜;所述面板的后面通过所述胶层粘接固定于所述电发热膜上,所述固定架将温度控制器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面板的前面设有固定架,从而将温度控制器进行固定,并同时通过在面板的后面设有胶层,从而通过胶层将面板的后面粘接固定于电发热膜上,从而实现将温度控制器稳定地固定于电发热膜上。通过使固定架由两个折弯部进行组合形成,且折弯部由第一折弯板、第二折弯板组合形成,从而通过简易的结构设置即能够对温度控制器进行有效稳定的固定作用,从而在保证了对温度控制器的固定作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使用不锈钢面板作为面板,不锈钢固定架作为固定架,由于不锈钢所具有的良好导热性以及较好的弹性,从而使得温度控制器能够更精准地对电发热膜进行温度检测,同时使固定架更好地对温度控制器进行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温度开关夹具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温度开关夹具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温度开关夹具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温度开关夹具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面板,2-固定架,201-第一折弯板,202-第二折弯板,3-点胶孔,4-倒圆角,5-温度控制器,6-电发热膜,7-绝缘薄膜,8-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右,观察者右侧设为左,观察者前方设为后,观察者后方设为前,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包括面板1,作为优选,面板1的前面与后面均为平整度较高的平面,以便于安装固定。面板1的前面设有固定架2,固定架2用于对温度控制器5进行固定,由于固定架2的固定作用,从而可以稳定有效地将温度控制器5固定在面板1的前面,作为优选,面板1为金属导热材料制成,以便温度控制器5通过检测面板1传来的热能从而间接实现对电发热膜6的温度检测。面板1的后面设有胶层,胶层用于粘接固定于电发热膜6上,由于胶层的作用,从而可以稳定有效地将面板1的后面固定在电发热膜6上,从而实现将温度控制器5稳定地固定在电发热膜6上。电发热膜6可以是石墨烯发热膜也可以是ptc发热膜等电发热膜,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即可;而胶层可以是双面胶胶层,也可以是由其他胶水制成的胶层,能够实现粘接固定即可。

具体地,参见图3,固定架2包括两个折弯部,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板201、第二折弯板202,第一折弯板201的后端连接在面板1上,优选为一体式连接;第一折弯板201的前端向前延伸,第一折弯板201的前端向左或向右进行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板202,从而形成折弯部;两个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202相向配合,从而形成固定架2,由于折弯部是通过折弯形成的,因此折弯部本身会带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力,从而便于固定架2对不同体积或形状的温度控制器5进行固定作用。

具体地,第二折弯板202中远离第一折弯板201的一端为自由端,相向配合的两个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202的自由端之间留有间距,其作用在于使温度控制器5的安装固定与拆卸都更方便,安装或拆卸时只需将两个自由端往相反的方向拉开即可,由于弹性恢复力的作用,在安装或拆卸后折弯部会自动复位。

具体地,第一折弯板201的前端向折弯部内进行倾斜,第二折弯板202的自由端向折弯部内进行倾斜,其作用在于使第一折弯板201、第二折弯板202的弹性作用力加强。

具体地,固定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架2沿上下方向进行分布,且固定架2之间相互平行,其作用在于由上下两个固定架2一同对温度控制器5进行固定可以使固定效果更好,同时接触面板1的面积更多,提高对电发热膜6的温度检测的精确度。

作为优选,折弯部的上下边沿之间的宽度为4.0mm,面板1的后面到折弯部的前边沿之间的宽度为3.7mm;上方的固定架2的上边沿与下方的固定架2的下边沿之间的宽度为12.0mm。上述的宽度参数与现有温度控制器5的尺寸大小匹配性较好,因此作为优选参数,当然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参数也可以。

具体地,面板1的形状为正方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面板1的边缘上设有若干个点胶孔3,点胶孔3的作用在于方便从中进行点胶,使面板1的后面与石墨烯发热膜6的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地,点胶孔3的数量为四个,点胶孔3分别位于面板1的夹角处,从而提高点胶孔3的分布均匀性,使面板1所受到的固定约束力更加均匀;面板1的四个夹角处分别设有倒圆角4,倒圆角4的作用在于减小其锋利程度,防止划伤其他零件;面板1的边长为20mm,面板1的厚度为0.15~0.2mm,优选为0.15mm和0.5mm,该厚度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使导热效率较高。点胶孔3为直径2.0mm的圆形孔,该直径的点胶孔3在点胶后能够为面板1的固定提供足够的固定作用力。

作为优选,上述的面板1为不锈钢面板,固定架2为不锈钢固定架,由于不锈钢的良好导热性能以及较好的弹性力,因此能够使温度控制器5通过检测不锈钢面板传来的热能从而实现间接对电发热膜6的温度检测,良好导热性使检测更加精准;同时良好的弹性力使固定架2的夹紧力更强。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翻新器具,参见图4,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还包括电发热膜6,电发热膜6可以是石墨烯发热膜或ptc发热膜等,主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传递给瓶体,使瓶体内的镀膜液进行受热雾化,以便于雾化后的镀膜液能够对车灯进行喷雾镀膜。电发热膜6贴附固定于瓶体上,电发热膜6和瓶体之间设有绝缘薄膜7,绝缘薄膜7的作用在于将热能传递给瓶体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往瓶体中进行漏电等问题;面板1的后面通过胶层粘接固定于电发热膜6上,固定架2将温度控制器5进行固定,从而使温度控制器5稳定的固定在电发热膜6上,同时对电发热膜6进行温度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进行判断是否断电或通电;温度控制器6为现有技术,根据需要进行购买即可,温度控制器6只要能够检测温度并根据温度进行断电或通电即可。更为具体地,温度控制器5的一端与第一根导线8电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根导线8与电发热膜6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与电发热膜6的串联,从而通过自身的通电与断电控制电发热膜6的通电与断电。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包括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的前面设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用于对温度控制器(5)进行固定;所述面板(1)的后面设有胶层,所述胶层用于粘接固定于电发热膜(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包括两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板(201)、第二折弯板(202),所述第一折弯板(201)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面板(1)上,所述第一折弯板(201)的前端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板(201)的前端向左或向右进行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板(202);两个所述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202)相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板(202)中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板(201)的一端为自由端,相向配合的两个所述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202)的自由端之间留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板(201)的前端向所述折弯部内进行倾斜,所述第二折弯板(202)的自由端向所述折弯部内进行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架(2)沿上下方向进行分布,且所述固定架(2)之间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上下边沿之间的宽度为4.0mm,所述面板(1)的后面到所述折弯部的前边沿之间的宽度为3.7mm;上方的所述固定架(2)的上边沿与下方的所述固定架(2)的下边沿之间的宽度为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面板(1)的边缘上设有若干个点胶孔(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孔(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点胶孔(3)分别位于所述面板(1)的夹角处;所述面板(1)的四个夹角处分别设有倒圆角(4);所述面板(1)的边长为20mm,所述面板(1)的厚度为0.15~0.2mm,所述点胶孔(3)为直径2.0mm的圆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8中任一项所述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为不锈钢面板,所述固定架(2)为不锈钢固定架。

10.一种车灯翻新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还包括电发热膜(6),所述电发热膜(6)贴附固定于瓶体上,所述电发热膜(6)和所述瓶体之间设有绝缘薄膜(7);所述面板(1)的后面通过所述胶层粘接固定于所述电发热膜(6)上,所述固定架(2)将温度控制器(5)进行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及其车灯翻新器具,所述温度开关固定夹具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前面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对温度控制器进行固定;所述面板的后面设有胶层,所述胶层用于粘接固定于电发热膜上;所述固定架包括两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第一折弯板、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上,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前端向前延伸,所述第一折弯板的前端向左或向右进行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板;两个所述折弯部的第二折弯板相向配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翻新器具。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面板上设置固定架、胶层,从而实现将温度控制器稳定地固定于电发热膜上。通过设置两个折弯部进行配合形成固定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孙亚丽
技术研发日:2020.08.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