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9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断路器(或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器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可分为:油断路器(多油断路器、少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sf6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等。但是常见的高压断路器传动不稳定,进而加快驱动机构的磨损,从而导致高压断路器不灵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包括断路机构与传动机构,所述断路机构的右侧安装有与断路机构相适配的传动机构;

所述断路机构包括外壳、真空灭弧室、静触头、静导电杆、上导线、动触头、动导电杆、连接软线、下导线与复位弹簧,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灭弧室,所述外壳对应真空灭弧室的位置设置有静触头与动触头,所述静触头的顶部连接有静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的顶部连接有上导线,所述动触头的底部连接有动导电杆,所述动导电杆的底部连接有连接软线,所述连接软线的底部连接有下导线,所述动导电杆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密封壳、连杆、齿条板、大齿轮与小齿轮,所述动导电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板,所述外壳的右侧且对应齿条板的位置安装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的内壁上且对应齿条板的位置安装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大齿轮,所述密封壳的内壁上且对应大齿轮的位置安装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小齿轮,所述小齿轮通过伺服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动触头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左侧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外壳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散热孔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且对应上导线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绝缘防护套。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且对应下导线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绝缘防护套。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对应动导电杆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绝缘限位滑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断路机构与传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增加了断路器的传动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传动机构的磨损,进而保证了断路器的灵敏度,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孔增加了本装置的散热性能,通过设置第一绝缘防护套、第二绝缘防护套与绝缘限位滑套增加了本装置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断路机构、2传动机构、101外壳、102真空灭弧室、103静触头、104静导电杆、105上导线、106动触头、107动导电杆、108连接软线、109下导线、110复位弹簧、201密封壳、202连杆、203齿条板、204大齿轮、205小齿轮、3散热孔、4第一绝缘防护套、5第二绝缘防护套、6绝缘限位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包括断路机构1与传动机构2,断路机构1的右侧安装有与断路机构1相适配的传动机构2。

请参阅图1-3,断路机构1包括外壳101、真空灭弧室102、静触头103、静导电杆104、上导线105、动触头106、动导电杆107、连接软线108、下导线109与复位弹簧110,外壳101左侧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孔3,外壳101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散热孔3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防护罩,通过设置散热孔3增加了本装置的散热性能,外壳101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灭弧室102,外壳101对应真空灭弧室102的位置设置有静触头103与动触头106,静触头103的顶部连接有静导电杆104,静导电杆104的顶部连接有上导线105,外壳101的顶部且对应上导线105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绝缘防护套4,外壳101的底部且对应下导线109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绝缘防护套5,动触头106的底部连接有动导电杆107,外壳101的内部且对应动导电杆107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绝缘限位滑套6,通过设置第一绝缘防护套4、第二绝缘防护套5与绝缘限位滑套6增加了本装置的绝缘性能,动导电杆107的底部连接有连接软线108,连接软线108的底部连接有下导线109,动导电杆107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10,复位弹簧110的顶部与动触头106的底部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3,传动机构2包括密封壳201、连杆202、齿条板203、大齿轮204与小齿轮205,动导电杆10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杆202,连杆20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板203,外壳101的右侧且对应齿条板203的位置安装有密封壳201,密封壳201的内壁上且对应齿条板203的位置安装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04,密封壳201的内壁上且对应大齿轮204的位置安装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小齿轮205,小齿轮205通过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断路机构1与传动机构2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增加了断路器的传动机构2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传动机构2的磨损,进而保证了断路器的灵敏度,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使用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外接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从而带动小齿轮205转动,因此在齿牙的啮合作用下,通过大齿轮204拨动齿条板203下移,从而能够通过连杆202带动动导电杆107下移,进而实现动触头106余静触头103的分离,从而实现断路。

综上所述:该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通过设置断路机构1与传动机构2,解决了背景技术所提到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包括断路机构(1)与传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机构(1)的右侧安装有与断路机构(1)相适配的传动机构(2);

所述断路机构(1)包括外壳(101)、真空灭弧室(102)、静触头(103)、静导电杆(104)、上导线(105)、动触头(106)、动导电杆(107)、连接软线(108)、下导线(109)与复位弹簧(110),所述外壳(101)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灭弧室(102),所述外壳(101)对应真空灭弧室(102)的位置设置有静触头(103)与动触头(106),所述静触头(103)的顶部连接有静导电杆(104),所述静导电杆(104)的顶部连接有上导线(105),所述动触头(106)的底部连接有动导电杆(107),所述动导电杆(107)的底部连接有连接软线(108),所述连接软线(108)的底部连接有下导线(109),所述动导电杆(107)的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110);

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密封壳(201)、连杆(202)、齿条板(203)、大齿轮(204)与小齿轮(205),所述动导电杆(10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杆(202),所述连杆(20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板(203),所述外壳(101)的右侧且对应齿条板(203)的位置安装有密封壳(201),所述密封壳(201)的内壁上且对应齿条板(203)的位置安装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大齿轮(204),所述密封壳(201)的内壁上且对应大齿轮(204)的位置安装有与其相互啮合的小齿轮(205),所述小齿轮(205)通过伺服电机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10)的顶部与动触头(106)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左侧的底部设置有散热孔(3),所述外壳(101)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散热孔(3)的位置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防护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的顶部且对应上导线(105)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绝缘防护套(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的底部且对应下导线(109)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绝缘防护套(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的内部且对应动导电杆(107)的位置套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绝缘限位滑套(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包括断路机构与传动机构,所述断路机构的右侧安装有与断路机构相适配的传动机构,所述断路机构包括外壳、真空灭弧室、静触头、静导电杆、上导线、动触头、动导电杆、连接软线、下导线与复位弹簧,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灭弧室,所述外壳对应真空灭弧室的位置设置有静触头与动触头,所述静触头的顶部连接有静导电杆,所述静导电杆的顶部连接有上导线。本实用新型通过断路机构与传动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一种高压断路器机构传动轴新结构,增加了断路器的传动机构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传动机构的磨损,进而保证了断路器的灵敏度,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宋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高开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