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7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送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是在建筑主体框架施工完成后进行内部墙体堆砌、墙体粉刷、地板盖面、地砖铺设等中期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水资源,用水量巨大,现有施工中主要使用自来水供水用于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宝贵的清洁自来水资源,另外在我国南方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所以为了降低用水资源,常会在高层建筑顶部安装送水装置,用于收集雨水,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施工使用。

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采用蓄水设备用于收集雨水,但是蓄水设备的体积固定,使收集雨水容量固定,但是不同地方降雨量不同,导致蓄水设备无法满足需求,影响适用范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蓄水设备用于收集雨水,但是蓄水设备的体积固定,使收集雨水容量固定,但是不同地方降雨量不同,导致蓄水设备无法满足需求,影响适用范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调整辅助直筒与蓄水筒形成的蓄水罐高度,提升适用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包括蓄水筒,所述蓄水筒内部活动安装辅助直筒且辅助直筒延伸出蓄水筒上侧,所述辅助直筒上端固定连接上大下小布置的锥形收集罩且锥形收集罩处在蓄水筒上侧,所述辅助直筒上侧环形外端等距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板,所述蓄水筒上侧环形外端滑动连接环形移动板且环形移动板上端等距贴合至少两个限位板,所述蓄水筒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环形固定板且环形固定板处在环形移动板下侧,所述环形移动板下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调节螺杆且两个第一调节螺杆处在蓄水筒前后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下端均贯穿环形固定板并与环形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蓄水筒下端设置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筒下侧设置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与蓄水筒之间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三个呈环形布置的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底筒且底筒延伸至底座板下端面,所述底筒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下端边缘位置等距固定连接至少四个万向轮且万向轮处在底筒内部,所述活动板上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设置在底筒上端并穿过底筒与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环形外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且调节螺母固定在底筒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端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导杆且两个导杆处在第二调节螺杆左右两侧,所述导杆活动安装在底筒上端并穿过底筒与活动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筒前后两侧均设置两个导向杆且两个导向杆处在第一调节螺杆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杆固定在环形移动板下端,所述导向杆下端贯穿环形固定板并与环形固定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直筒下侧环形外端开设两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装配环形密封垫且环形密封垫贴合在蓄水筒环形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直筒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限位环且限位环处在蓄水筒上端,所述限位环环形外端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两个限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插杆,所述环形移动板上等距开设至少两个定位孔且定位孔内部设置插杆。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收集罩与辅助直筒呈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

1、通过第一调节螺杆,带动辅助直筒沿着蓄水筒内壁上下移动到合适位置,实现调整辅助直筒与蓄水筒形成的蓄水罐高度,用于满足不同要求,提升适用范围,在降雨时,通过蓄水罐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水路用于建筑施工用水使用,具有节水、节能的优点。

2、通过第二调节螺杆以及调节螺母,使万向轮向下移动,进而使万向轮与地面接触,并使底座板提起,能利用万向轮,实现移动功能,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中蓄水筒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中底座板的剖视图。

图中:1-锥形收集罩、2-限位板、3-环形移动板、4-环形固定板、5-支撑柱、6-底座板、7-第一调节螺杆、8-蓄水筒、9-辅助直筒、21-插杆、31-导向杆、61-底筒、62-调节螺母、63-第二调节螺杆、64-导杆、65-万向轮、66-活动板、81-排水管、91-限位环、92-环形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包括蓄水筒8,蓄水筒8内部活动安装辅助直筒9且辅助直筒9延伸出蓄水筒8上侧,通过蓄水筒8以及辅助直筒9,形成蓄水罐,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辅助直筒9上端固定连接上大下小布置的锥形收集罩1且锥形收集罩1处在蓄水筒8上侧,通过锥形收集罩1,加大雨水收集面积,提升雨水收集效果,辅助直筒9上侧环形外端等距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板2,蓄水筒8上侧环形外端滑动连接环形移动板3且环形移动板3上端等距贴合至少两个限位板2,能向上拉动锥形收集罩1,进而使辅助直筒9沿着蓄水筒8内壁向上移动,进而使辅助直筒9与蓄水筒8分离,实现辅助直筒9的快速拆装,便于更换,蓄水筒8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环形固定板4且环形固定板4处在环形移动板3下侧,环形移动板3下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调节螺杆7且两个第一调节螺杆7处在蓄水筒8前后两侧,两个第一调节螺杆7下端均贯穿环形固定板4并与环形固定板4螺纹连接,蓄水筒8下端设置排水管81,通过排水管81,将蓄水筒8与用水水路连通。

具体地,首先转动第一调节螺杆7,因第一调节螺杆7与环形固定板4螺纹连接,所以第一调节螺杆7转动同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环形移动板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板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辅助直筒9沿着蓄水筒8内壁上下移动到合适位置,实现调整辅助直筒9与蓄水筒8形成的蓄水罐高度,用于满足不同用于要求,提升适用范围,在降雨时,通过蓄水罐对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水路用于建筑施工用水使用,具有节水、节能的优点。

蓄水筒8下侧设置底座板6,底座板6与蓄水筒8之间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三个呈环形布置的支撑柱5,具体地,通过底座板6以及支撑柱5,实现蓄水筒8的稳定放置。

底座板6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底筒61且底筒61延伸至底座板6下端面,底筒61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板66,活动板66下端边缘位置等距固定连接至少四个万向轮65且万向轮65处在底筒61内部,活动板66上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二调节螺杆63,第二调节螺杆63设置在底筒61上端并穿过底筒61与活动板66连接,第二调节螺杆63环形外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62且调节螺母62固定在底筒61上端,具体地,转动第二调节螺杆63,因第二调节螺杆63与调节螺母62螺纹连接,所以第二调节螺杆63转动同时使第二调节螺杆63沿着调节螺母6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动板66沿着底筒61内部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万向轮65向下移动,进而使万向轮65与地面接触,并使底座板6提起,能利用万向轮65,实现移动功能,便于运输。

活动板66上端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导杆64且两个导杆64处在第二调节螺杆63左右两侧,导杆64活动安装在底筒61上端并穿过底筒61与活动板66连接,具体地,通过导杆64,对活动板66的移动进行导向。

蓄水筒8前后两侧均设置两个导向杆31且两个导向杆31处在第一调节螺杆7左右两侧,导向杆31固定在环形移动板3下端,导向杆31下端贯穿环形固定板4并与环形固定板4滑动连接,具体地,通过导向杆31,对环形移动板3的移动进行导向。

辅助直筒9下侧环形外端开设两个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部装配环形密封垫92且环形密封垫92贴合在蓄水筒8环形内壁上,具体地,通过环形密封垫92,实现辅助直筒9与蓄水筒8之间的密封。

辅助直筒9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限位环91且限位环91处在蓄水筒8上端,限位环91环形外端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两个限位板2,具体地,通过限位环91,为限位板2提供安装载体,也对辅助直筒9下移极限位置进行限制。

限位板2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插杆21,环形移动板3上等距开设至少两个定位孔且定位孔内部设置插杆21,具体地,通过插杆21以及定位孔,实现限位板2与环形移动板3定位安装。

锥形收集罩1与辅助直筒9呈一体化结构,具体地,通过一体化结构,便于生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筒(8),所述蓄水筒(8)内部活动安装辅助直筒(9)且辅助直筒(9)延伸出蓄水筒(8)上侧,所述辅助直筒(9)上端固定连接上大下小布置的锥形收集罩(1)且锥形收集罩(1)处在蓄水筒(8)上侧,所述辅助直筒(9)上侧环形外端等距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板(2),所述蓄水筒(8)上侧环形外端滑动连接环形移动板(3)且环形移动板(3)上端等距贴合至少两个限位板(2),所述蓄水筒(8)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环形固定板(4)且环形固定板(4)处在环形移动板(3)下侧,所述环形移动板(3)下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调节螺杆(7)且两个第一调节螺杆(7)处在蓄水筒(8)前后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调节螺杆(7)下端均贯穿环形固定板(4)并与环形固定板(4)螺纹连接,所述蓄水筒(8)下端设置排水管(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筒(8)下侧设置底座板(6),所述底座板(6)与蓄水筒(8)之间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三个呈环形布置的支撑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6)上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底筒(61)且底筒(61)延伸至底座板(6)下端面,所述底筒(61)内部滑动连接活动板(66),所述活动板(66)下端边缘位置等距固定连接至少四个万向轮(65)且万向轮(65)处在底筒(61)内部,所述活动板(66)上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第二调节螺杆(63),所述第二调节螺杆(63)设置在底筒(61)上端并穿过底筒(61)与活动板(66)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63)环形外端螺纹连接调节螺母(62)且调节螺母(62)固定在底筒(61)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66)上端对称固定连接两个导杆(64)且两个导杆(64)处在第二调节螺杆(63)左右两侧,所述导杆(64)活动安装在底筒(61)上端并穿过底筒(61)与活动板(6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筒(8)前后两侧均设置两个导向杆(31)且两个导向杆(31)处在第一调节螺杆(7)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杆(31)固定在环形移动板(3)下端,所述导向杆(31)下端贯穿环形固定板(4)并与环形固定板(4)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直筒(9)下侧环形外端开设两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装配环形密封垫(92)且环形密封垫(92)贴合在蓄水筒(8)环形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直筒(9)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限位环(91)且限位环(91)处在蓄水筒(8)上端,所述限位环(91)环形外端等距固定连接至少两个限位板(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下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插杆(21),所述环形移动板(3)上等距开设至少两个定位孔且定位孔内部设置插杆(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收集罩(1)与辅助直筒(9)呈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节能送水装置,包括蓄水筒,所述蓄水筒内部活动安装辅助直筒,所述辅助直筒上端固定连接锥形收集罩,所述辅助直筒上侧环形外端等距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板,所述蓄水筒上侧环形外端滑动连接环形移动板,所述蓄水筒上侧环形外端固定连接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移动板下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调节螺杆,两个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下端均贯穿环形固定板并与环形固定板螺纹连接,该设计通过第一调节螺杆,实现调整辅助直筒与蓄水筒形成的蓄水罐高度,用于满足不同用于要求,提升适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志;刘继刚;程忠浩;刘吉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长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