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
背景技术:
板式家具的生产流程是贴标—开料—封边—钻孔拉槽—包装。钻孔拉槽环节在数控钻设备上进行。随着技术的革新,手动钻孔设备或者只能打三合一孔的侧孔机逐渐被淘汰。根据钻包的布局与数量不同,目前数控钻设备可分为五面钻孔设备和六面钻孔设备,可一次性加工板材的多个表面。
数控钻设备加工时,板件由夹钳夹持在工作台面上移动,当钻刀在板材表面拉槽或者钻侧面孔时,板材受力不均会发生偏移,导致加工精度出现偏差。侧靠机构的安装可以在侧面压紧板件,从而避免偏移的发生。
板式家具中的板件有规则形状的,比如矩形,也有异形的,比如带圆弧角,或者缺角。目前数控钻的侧靠装置在遇到异形板件时会出现卡住或夹持不住的现象。所以操作人员加工异形板件时往往不使用侧靠,或者使用其他手动钻孔设备进行异形板的钻孔加工,极大的影响了生产效率。下面针对异形板材为矩形板材缺角的情况进行举例描述,其他种类异形板材与侧靠发生干涉的情况同理:例如,如图1所示,1)板材轮廓为矩形(长800mm*宽200mm*厚18mm),缺角为矩形(长50mm*宽50mm*厚18mm),双夹钳夹持板材没有缺角的一侧(如果夹持有缺角一侧容易夹空),带动板材到初始位置,侧靠从一侧推出压紧板材(侧靠实际移动距离会根据板材宽度自动调整);2)夹钳带动板材向进板方向移动,进行钻孔等加工;3)钻孔完成进行拉槽时,夹钳带动板材反向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侧靠末端滚轮会陷入板材缺口处,侧靠在扭力控制的作用下向垂直于进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4)拉槽完成后,夹钳再次带动板材向进板方向移动,此时侧靠会与板材发生干涉,导致板材卡住无法继续前进。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可同时适用于规则板材和异形板材的加工,能够保证异形板整个加工过程中处于侧靠夹持范围内,避免异形板和侧靠干涉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包括受一驱动件驱动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侧靠支板、设置在所述侧靠支板前端面上的固定侧靠部、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侧靠支板前端面且与所述固定侧靠部配合对板材侧方进行限位的活动延长侧靠部、固定在所述侧靠支板上且驱动所述活动延长侧靠部沿着板材进出方向运动的驱动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侧靠部的前端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组导向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延长侧靠部包括第一活动侧靠部与第二活动侧靠部,两个活动侧靠部均包括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前端面上的若干第二组导向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侧靠支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侧靠部中的第二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侧靠部中的第二支撑板铰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第二组导向滚轮的连接杆,所述第二组导向滚轮上下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二组导向滚轮且另一端抵持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可同时适用于规则板材和异形板材的加工;通过设置侧靠机构的延伸装置,在加工异形板时,侧靠机构的延长部分提前打出,加工完成后再自动收回,保证异形板整个加工过程中处于侧靠夹持范围内,避免异形板和侧靠干涉情况的发生;在加工规则板时,侧靠装置的延长部分处于收缩状态,减小装置占用空间,方便人员进行上下料操作;侧靠延长部分的滚轮和延长部分之间通过弹簧装置连接,可保证延长部分收回时,滚轮能够隐匿在侧靠夹层中,延长部分打出时,滚轮能够恢复延展状态,对板材侧面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侧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延长侧靠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延长侧靠部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组导向滚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
1驱动件;2第一支撑板;3侧靠支板,31滑轨;4固定侧靠部,41第一固定侧靠部,42第二固定侧靠部,43第一组导向滚轮;5活动延长侧靠部,51第一活动侧靠部,52第二活动侧靠部,53第二支撑板,54第二组导向滚轮,55滑块,56连接杆,57弹簧;6驱动气缸,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2-图4,本实施例为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100,其包括受一驱动件1驱动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支撑板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2上的侧靠支板3、设置在侧靠支板3前端面上的固定侧靠部4、可活动的设置在侧靠支板3前端面且与固定侧靠部4配合对板材侧方进行限位的活动延长侧靠部5、固定在侧靠支板3上且驱动活动延长侧靠部5沿着板材进出方向运动的驱动气缸6。
固定侧靠部4包括第一固定侧靠部41与第二固定侧靠部42,两个固定侧靠部前端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组导向滚轮43。
活动延长侧靠部5包括第一活动侧靠部51与第二活动侧靠部52,两个活动侧靠部均包括第二支撑板53、固定在第二支撑板53前端面上的若干第二组导向滚轮54。侧靠支板3上设置有滑轨31,第二支撑板53通过滑块55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31上。
驱动气缸6的活塞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侧靠部51中的第二支撑板53铰接;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侧靠部52中的第二支撑板53铰接。
为了保障活动延长侧靠部5中的第二组导向滚轮54在展开后与固定侧靠部4中的第一组导向滚轮4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实施例在第二支撑板53上设置有若干穿过第二组导向滚轮54的连接杆56,第二组导向滚轮54上下可活动的设置在连接杆56上,连接杆56的外周套设有一弹簧57,弹簧57的一端抵持第二组导向滚轮54且另一端抵持着第二支撑板53的下表面。当活动延长侧靠部5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二组导向滚轮54的底部与侧靠支板3的上表面抵持相贴。
当加工规则板材时,活动延长侧靠部5处于收拢状态,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缩进状态,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的夹角达到最小值。当活动延长侧靠部5处于收起状态时,第二组导向滚轮54的底部与侧靠支板3的上表面抵持相贴,依靠侧靠支板3的上表面压缩弹簧57,使得第二组导向滚轮54收纳在第二支撑板53与侧靠支板3之间。
当加工异形板材时,活动延长侧靠部5处于展开状态。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伸出,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的夹角达到最大,两个连杆推动两个第二支撑板53沿滑轨31朝两侧外扩展开,活动延长侧靠部5向外打开后,第二支撑板53与侧靠支板3错开,第二支撑板53上的第二组导向滚轮54在弹簧57的向下弹力作用下向下浮动,使其与固定侧靠部4上的第一组导向滚轮4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活动侧靠部位于固定侧靠部的延长方向上,对板材一侧进行限位。
异形板材加工完成后,驱动气缸6收回,带动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作用,使第二支撑板53由外向内移动,直至到滑轨尽头限位处;此时,活动延长侧靠部5部分被完全收回,恢复到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为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100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可同时适用于规则板材和异形板材的加工;通过设置侧靠机构的延伸装置,在加工异形板时,侧靠机构的延长部分提前打出,加工完成后再自动收回,保证异形板整个加工过程中处于侧靠夹持范围内,避免异形板和侧靠装置发生干涉情况;在加工规则板时,侧靠装置的延长部分处于收缩状态,减小装置占用空间,方便人员进行上下料操作;侧靠延长部分的滚轮和延长部分之间通过弹簧装置连接,可保证延长部分收回时,滚轮能够隐匿在侧靠夹层中,延长部分打出时,滚轮能够恢复延展状态,对板材侧面起到限位作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受一驱动件驱动进行水平直线运动的第一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侧靠支板、设置在所述侧靠支板前端面上的固定侧靠部、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侧靠支板前端面且与所述固定侧靠部配合对板材侧方进行限位的活动延长侧靠部、固定在所述侧靠支板上且驱动所述活动延长侧靠部沿着板材进出方向运动的驱动气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侧靠部的前端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组导向滚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延长侧靠部包括第一活动侧靠部与第二活动侧靠部,两个活动侧靠部均包括第二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前端面上的若干第二组导向滚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靠支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侧靠部中的第二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侧靠部中的第二支撑板铰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数控钻异形板件加工用的侧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第二组导向滚轮的连接杆,所述第二组导向滚轮上下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的外周套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持所述第二组导向滚轮且另一端抵持着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