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井下所用轨道存在加工偏差大、眼孔不标准等现象,在延接轨道时经常出现轨道上眼孔尺寸与道夹板眼孔尺寸不一致的情况。为达到标准化要求,确保轨道附件安装完整,需对部分轨道进行钻眼;轨道钻眼普遍采用扳钻,扳钻因其成本低、重量轻、携带方便,得以全面推广。但钻眼前扳钻的固定一直是让广大钻眼作业人员头疼的问题;参考图1,固定扳钻1时,不仅要找好眼孔的中心,还要用道木、大板、铁垫板等作为垫块2,将垫块2抵在另一侧轨道上,将板钻1一端抵在垫块2上,另一端朝向待加工轨道进行钻眼,以防扳钻竖向滑动;固定扳钻占据钻眼作业的大多数时间。随着钻孔的深入,当钻入深度达到扳钻的最大行程后,需要将板钻1调回最小行程,然后增加辅助垫块3来重新固定扳钻,继续进行钻眼工作,整个过程比较繁琐。
扳钻初次固定时,需在现场准备好加垫所需的道木、大板、铁垫板等若干块。因扳钻行程小,达到最大行程后需重新固定,故现场所准备的加垫物料宜选用厚度大小不一的木料(木料较轻,搬运方便)。每次钻眼前,仅仅准备加垫木料就需要很长时,钻眼作业人员往往在前往作业地点的路上就开始考虑如何准备木料。
当一处钻眼结束后,进行下一处钻眼时,需将扳钻、加垫物料等全部搬运至作业地点,一般需往返2~3次。当在固定地点连续作业时,搬运物料时间很短,往返2~3次可能需要3~5分钟即可。但当作业地点不固定、或者相距300m以上,来回搬运物料的时间将大大加长,作业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将浪费在来回路程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钻眼作业人员一般不运料,而是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固定扳钻。若作业地点处有合适加垫物料,钻眼作业可以很快进行;若作业地点无合适加垫物料、而作业人员又不愿往返取材料的话,往往出现乱拆巷道内设施等违章行为,不仅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而且容易出现工伤事故。
公开号为cn205464447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轨手扳钻固定支架,通过夹爪2与钢轨4配合,使板钻9顶紧限位装置3从而进行固定,方便工作;然而其调整限位装置3所使用的调位螺栓5的上下均设置为调位圆盘,而调位圆盘二8的高度明显过低,使用中有可能与底面抵触,而且不方便操作;限位装置3仅底部通过调位螺栓5限位,稳定性较差,实际使用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顾稳定性和便捷性的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包括勾爪、与勾爪连接的拉杆、与拉杆配合的垫板,所述勾爪穿过轨道下方与轨道背向板钻的一侧配合,所述拉杆穿过垫板表面,垫板背向轨道的一侧固定有与拉杆螺接配合的螺母,所述垫板上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拉杆,板钻两端分别抵在垫板和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勾爪与轨道背向板钻的一侧配合,并通过拉杆将垫板与勾爪连接,从而使板钻能够直接抵接在垫板和轨道上并保持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通过移动螺母的位置能够改变垫板的固定位置,使板钻在合适的长度下进行钻孔作业,当板钻伸长的长度不能继续钻孔时,移动螺母的位置使垫板靠近轨道即可,使用方便,而且垫板上设置有两个拉杆,能够提高稳定性,确保作业时板钻不会出现打滑等意外。
优选的,所述勾爪包括与轨道底部配合的水平杆和与轨道背向垫板一侧配合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向垫板一侧倾斜,拉杆与水平杆平行并与轨道待加工面基本处于同一高度,拉杆与水平杆通过过渡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渡杆与限位杆大致平行。
优选的,所述垫板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拉杆配合的通孔,垫板使用时的长度方向与轨道大致平行。
优选的,所述垫板朝向轨道的一面也设置有与拉杆螺接配合的第二螺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勾爪与轨道背向板钻的一侧配合,并通过拉杆将垫板与勾爪连接,从而使板钻能够直接抵接在垫板和轨道上并保持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通过移动螺母的位置能够改变垫板的固定位置,使板钻在合适的长度下进行钻孔作业,当板钻伸长的长度不能继续钻孔时,移动螺母的位置使垫板靠近轨道即可,使用方便,而且垫板上设置有两个拉杆,能够提高稳定性,确保作业时板钻不会出现打滑等意外。限位杆倾斜设置,与轨道固定后不会发生转动,过渡杆与限位杆大致平行,能够方便勾爪的轨道的配合,拉杆与待加工位置大致处于同一高度,防止垫板受力歪斜,提高能够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板钻固定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板钻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包括勾爪4、与勾爪4连接的拉杆5、与拉杆5配合的垫板6,所述勾爪4穿过轨道7下方与轨道7背向板钻1的一侧配合,所述拉杆5穿过垫板6表面,垫板6背向轨道7的一侧固定有与拉杆5螺接配合的螺母51,拉杆5的外表面设置均匀的外螺纹,使螺母51能够在拉杆5的外螺纹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固定;所述垫板6上至少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拉杆5,板钻1两端分别抵在垫板6和轨道7上。
本实施例通过勾爪4与轨道7背向板钻的一侧配合,并通过拉杆5将垫板6与勾爪4连接,从而使板钻1能够直接抵接在垫板6和轨道7上并保持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通过移动螺母5的位置能够改变垫板6的固定位置,使板钻1在合适的长度下进行钻孔作业,当板钻1伸长的长度不能继续钻孔时,移动螺母5的位置使垫板6靠近轨道7即可,使用方便,而且垫板6上设置有两个拉杆5,能够提高稳定性,确保作业时板钻1不会出现打滑等意外。
参考图3,所述勾爪4包括与轨道7底部配合的水平杆41和与轨道7背向垫板6一侧配合的限位杆42,所述限位杆42的上端向垫板6一侧倾斜,水平杆41与轨道7底部配合,限位杆42与轨道7侧面配合从而将固定装置与轨道7固定配合,由于限位杆42本身是倾斜的,会与轨道7底部的斜面抵接,不容易发生转动倾斜;在设置至少两个勾爪情况下,与轨道7的固定效果更加稳定,拆装方便,能够满足快速固定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拉杆5与水平杆41平行并与轨道7待加工位置基本处于同一高度,从而使板钻1与垫板6的抵接位置与拉杆5的固定位置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防止垫板6的受力发生偏斜,降低垫板6的损伤。所述拉杆5与水平杆41通过过渡杆43连接,为了方便勾爪4与轨道7固定,所述过渡杆43设置为与限位杆42大致平行,从而不会因水平杆41上的空间不够影响限位杆42与轨道7的配合。
所述垫板6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拉杆5配合的通孔61,方便根据需要选择拉杆5的配合位置,垫板6在使用时的长度方向与轨道7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为了提高垫板6的固定效果,也可以在垫板6朝向轨道的一侧设置与拉杆5螺接配合的第二螺母(图未示),在需要移动垫板6与拉杆5的配合位置时,同时调整螺母51和第二螺母的螺接位置即可。
1.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勾爪、与勾爪连接的拉杆、与拉杆配合的垫板,所述勾爪穿过轨道下方与轨道背向板钻的一侧配合,所述拉杆穿过垫板表面,垫板背向轨道的一侧固定有与拉杆螺接配合的螺母,所述垫板上至少固定有两个所述拉杆,板钻两端分别抵在垫板和轨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爪包括与轨道底部配合的水平杆和与轨道背向垫板一侧配合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向垫板一侧倾斜,拉杆与水平杆平行并与轨道待加工面基本处于同一高度,拉杆与水平杆通过过渡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杆与限位杆大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拉杆配合的通孔,垫板使用时的长度方向与轨道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板钻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朝向轨道的一面也设置有与拉杆螺接配合的第二螺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