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100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推拉开关。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推拉开关,包括外壳及与外壳直线移动连接的推拉键,外壳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推拉键可触发第一接电件弯曲而使第一接电件的移动端与第二接电件的被接触端相抵。

由于推拉开关的体积通常较小,断开状态时移动端、被接触端之间的距离通常也较小,导致因为震动等原因、移动端与被接触端接触,使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断开连接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手段为:推拉开关,其包括外壳及与外壳直线移动连接的推拉键,外壳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推拉键可触发第一接电件弯曲而使第一接电件与第二接电件相抵;第一接电件固定设置有复位凸起,推拉键设置有复位抵持壁,断开状态时复位凸起与复位抵持壁相抵、使第一接电件相对第二接电件保持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功能为:断开状态时、复位凸起与复位抵持壁相抵,依靠摩擦力和/或复位抵持壁抵持复位凸起产生竖直向上的分力,使移动端、被接触端之间断开连接并保持位置。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为:有可能实现,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复位抵持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倾斜角等于九十度。

使移动端与被接触端之间断开连接并保持位置,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复位抵持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倾斜角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

使移动端与被接触端之间断开连接并保持位置,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壳设置有复位槽;推拉键设置有档位件,复位状态时档位件抵持复位槽的内壁、使复位抵持壁有靠近复位凸起的趋势。

能够提高复位凸起与复位抵持壁之间的抵持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复位槽的断面整体为三角形,档位件包括顶珠、弹簧及档位外壳,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持顶珠、档位外壳,复位状态时顶珠抵持复位槽的一个内壁,使复位抵持壁有靠近复位凸起的趋势。

能够简化结构、提高生产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壳还开设有至少二个档位槽;触发状态时档位件抵持档位槽的内壁。

能够实现档位的手感,还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比较可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推拉键设置有断面为圆缺形的复位抵持槽,复位凸起的断面为圆形,复位状态时复位凸起嵌入复位抵持槽。

能够对复位凸起定位、消除或减小复位凸起在水平面内的摆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壳包括底座及与底座可拆连接的上盖;推拉键的顶端面和/或底端面沿直线移动方向设置有条形凸起,条形凸起与上盖相抵。

能够保证推拉键不晃动,还能够保证推拉键能够顺利的直线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外壳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外露口,第二接电件从第二外露口外露。

外壳无需另外开模生产、有利于提高通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接电件设置有移动凸起,推拉键设置有触发部;移动凸起位于触发部的直线移动路径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可能实现的效果为:

1)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2)能够简化结构、提高生产的便利性;

3)能够实现档位的手感,还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比较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推拉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推拉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推拉键4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推拉开关的俯视示意图;上盖19及推拉键4未画出。

图5是剖面一sec1的示意图;推拉键4为复位状态;粗虚线箭头表示复位状态时推拉键4所具备的移动趋势的方向。

图6是剖面二sec2的示意图;推拉键4为复位状态;粗虚线箭头表示复位状态时推拉键4所具备的移动趋势的方向;粗实线箭头表示复位抵持壁43与复位凸起211相抵、使移动端21具有远离被接触端31的趋势的方向。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推拉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推拉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剖面一sec1;剖面二sec2;外壳1;档位槽11;复位槽111;直线移动腔16;第二外露口17;底座18;上盖19;第一接电件2;移动端21;复位凸起211;移动凸起219;第二接电件3;被接触端31;推拉键4;触发部41;档位件42;顶珠421;弹簧422;档位外壳423;顶珠槽429;复位抵持壁43;倾斜角431;复位抵持槽432;条形凸起48;操作端4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

第一实施例的推拉开关,其包括外壳1及与外壳1直线移动连接的推拉键4,外壳1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电件2及第二接电件3。

通常,外壳1设置有直线移动腔16,推拉键4与直线移动腔16的内壁贴合,使推拉键4能够沿直线移动腔16直线移动,进而使推拉键4与外壳1直线移动连接。

优选的,外壳1包括底座18及与底座18可拆连接的上盖19;推拉键4的顶端面和/或底端面沿直线移动方向(即,推拉键4能够沿外壳1直线移动的方向)设置有条形凸起48,条形凸起48与上盖19相抵。通常,上盖19与底座18卡扣连接。上盖19与底座18夹持推拉键4而无间隙、能够保证推拉键4不晃动,同时,条形凸起48能够减小接触面积,还能够保证推拉键4能够顺利的直线移动。

通常,外壳1为abs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

通常,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均为黄铜等导电材料制成。通常,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均从外壳1外露,以便于与电线连接。

推拉键4可触发第一接电件2弯曲而使第一接电件2与第二接电件3相抵。

通常,第一接电件2设置有移动凸起219,推拉键4设置有触发部41;移动凸起219位于触发部41的直线移动路径上。

通常,第一接电件2包括移动端21,第二接电件3包括被接触端31;推拉键4直线移动、触发部41抵持移动凸起219,使第一接电件2弯曲而与第二接电件3相抵(移动端21与被接触端31相抵),实现第一接电件2与第二接电件3之间电性连接;此时,推拉键4为触发状态(附图未画出);推拉键4直线移动,直至第一接电件2弯曲复位(通常第一接电件2自身弹力),此时推拉键4为复位状态。

第一接电件2固定设置有复位凸起211,推拉键4设置有复位抵持壁43,断开状态时复位凸起211与复位抵持壁43相抵、使第一接电件2相对第二接电件3保持位置。

工作原理为:断开状态时、复位凸起211与复位抵持壁43相抵,依靠摩擦力和/或复位抵持壁43抵持复位凸起211产生竖直向上的分力,使移动端21、被接触端31之间断开连接并保持位置,从而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优选的,复位抵持壁4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431,倾斜角431等于九十度。断开状态时复位抵持壁43抵持复位凸起211产生摩擦力,使移动端21与被接触端31之间断开连接并保持位置,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优选的,复位抵持壁4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431,倾斜角431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断开状态时复位抵持壁43抵持复位凸起211产生竖直向上的分力,使第一接电件2有远离第二接电件3的趋势并保持,使移动端21与被接触端31之间断开连接并保持位置,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进一步的,外壳1设置有复位槽111;推拉键4设置有档位件42,复位状态时档位件42抵持复位槽111的内壁、使复位抵持壁43有靠近复位凸起211的趋势。复位状态时复位抵持壁43有靠近复位凸起211的趋势,能够提高复位凸起211与复位抵持壁43之间的抵持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

优选的,复位槽111的断面整体为三角形,档位件42包括顶珠421、弹簧422及档位外壳423,弹簧422的两端分别抵持顶珠421、档位外壳423,复位状态时顶珠421抵持复位槽111的一个内壁,使复位抵持壁43有靠近复位凸起211的趋势。通常,推拉键4开设有顶珠槽429,为一体的档位件42嵌入顶珠槽429。能够简化结构、提高生产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外壳1还开设有至少二个档位槽11;触发状态时档位件42抵持档位槽11的内壁。能够实现档位的手感的同时,触发状态时、推拉键4的位置较,还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2、第二接电件3之间的电性连接比较可靠。

进一步的,推拉键4设置有断面为圆缺形的复位抵持槽432,复位凸起211的断面为圆形,复位状态时复位凸起211嵌入复位抵持槽432。能够对复位凸起211定位、消除或减小复位凸起211在水平面内的摆动。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推拉开关,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外露口17,第二接电件3从第二外露口17外露。只需将整体为直线的第二接电件3更换为整体为l形的第二接电件3,即可改变第二接电件3的外露部分的位置、使第二接电件3的外露部分与第一接电件2的外露部分垂直,外壳1无需另外开模生产【可仅更换小的镶件】、有利于提高通用性。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技术特征:

1.推拉开关,其包括外壳(1)及与外壳(1)直线移动连接的推拉键(4),外壳(1)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电件(2)及第二接电件(3);推拉键(4)可触发第一接电件(2)弯曲而使第一接电件(2)与第二接电件(3)相抵;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接电件(2)固定设置有复位凸起(211),所述推拉键(4)设置有复位抵持壁(43),断开状态时复位凸起(211)与复位抵持壁(43)相抵、使第一接电件(2)相对第二接电件(3)保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复位抵持壁(4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431),倾斜角(431)等于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复位抵持壁(4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倾斜角(431),倾斜角(431)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设置有复位槽(111);所述推拉键(4)设置有档位件(42),复位状态时档位件(42)抵持复位槽(111)的内壁、使复位抵持壁(43)有靠近复位凸起(211)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复位槽(111)的断面整体为三角形,档位件(42)包括顶珠(421)、弹簧(422)及档位外壳(423),弹簧(422)的两端分别抵持顶珠(421)、档位外壳(423),复位状态时顶珠(421)抵持复位槽(111)的一个内壁,使所述复位抵持壁(43)有靠近所述复位凸起(211)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还开设有至少二个档位槽(11);触发状态时所述档位件(42)抵持档位槽(11)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推拉键(4)设置有断面为圆缺形的复位抵持槽(432),复位凸起(211)的断面为圆形,复位状态时所述复位凸起(211)嵌入复位抵持槽(4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包括底座(18)及与底座(18)可拆连接的上盖(19);所述推拉键(4)的顶端面和/或底端面沿直线移动方向设置有条形凸起(48),条形凸起(48)与上盖(19)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外露口(17),所述第二接电件(3)从第二外露口(17)外露。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推拉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接电件(2)设置有移动凸起(219),所述推拉键(4)设置有触发部(41);移动凸起(219)位于触发部(41)的直线移动路径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拉开关,其包括外壳及与外壳直线移动连接的推拉键,外壳固定设置有第一接电件及第二接电件;推拉键可触发第一接电件弯曲而使第一接电件与第二接电件相抵;第一接电件固定设置有复位凸起,推拉键设置有复位抵持壁,断开状态时复位凸起与复位抵持壁相抵、使第一接电件相对第二接电件保持位置。本实用新型有可能实现,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可靠地断开连接;能够简化结构、提高生产的便利性;能够实现档位的手感,还能够保证第一接电件、第二接电件之间的电性连接比较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杨沛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毅明达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