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沉积主要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连续沉降。水流中所夹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也指这样沉下来的物质形成冲积层或自然的堆积物。
在进行沉积实验时,长时间的供水会导致水箱内部存积大量水垢,这样就需要对供水水箱进行清洁,在清洁过程中需要将供水水箱内部的水完全排出,排出的水不能得到循环利用,造成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能够减少供水水箱在清洁时的水资源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包括:
固定部,其包括一机架;
储水部,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储水部包括一第一储水箱及一第二储水箱,第一储水箱顶部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一储水箱侧壁上开有一第一排水口、一第二排水口及一供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距所述第一储水箱底面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排水口距所述第一储水箱顶面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方,所述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水口的下方,所述供水口通过一供水管将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一流量阀,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一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一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一阀门;
泵体,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泵体的出水侧通过一出水管经所述开口后与所述第一储液箱连通,所述泵体的进水侧连接有一第一进水管及一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储水箱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首先启动泵体,将外部的水泵入到第一储水箱中,再通过供水管将水导入到沉积实验的操作工位上,水流大小通过流量阀控制,供水完成后,开启阀门,多余的水通过第一排水管排入到第二储水箱中,其中,第一储液箱顶部的开口方便于清理箱体内部,避免长时间的积水在第一储液箱中形成水垢影响供水,为了防止在泵水时,水通过开口溢出第一储水箱,便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当第一储水箱中的水位到达第二排水口时,多余的水便顺着第二出水管排入到第二储水箱中,同时,泵还可将第二储水箱中水重新泵入到第一储水箱中进行供水,更加节约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的斜块设置图。
附图标记:1、固定部;101、机架;2、储水部;201、第一储水箱;2011、开口;2012、斜块;202、第二储水箱;3、第一排水管;4、第二排水管;5、供水管;6、流量阀;7、阀门;8、泵体;9、出水管;10、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包括:固定部1,其包括一机架101;储水部2,其设于所述机架101上,所述储水部2包括一第一储水箱201及一第二储水箱202,第一储水箱201顶部具有一开口2011,所述第一储水箱201侧壁上开有一第一排水口(未示出)、一第二排水口(未示出)及一供水口(未示出),所述第一排水口距所述第一储水箱201底面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排水口距所述第一储水箱201顶面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方,所述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水口的下方,所述供水口通过一供水管5将所述第一储水箱20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供水管5上设有一流量阀6,所述第二储水箱202通过一第二排水管4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202通过一第一排水管3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3上设有一阀门7;泵体8,其设于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泵体8的出水侧通过一出水管9经所述开口2011后与所述第一储液箱连通,所述泵体8的进水侧连接有一第一进水管10及一第二进水管11,所述第一进水管10适于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1与所述第二储水箱202连通。
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启动泵体8,将外部的水泵入到第一储水箱201中,再通过供水管5将水导入到沉积实验的操作工位上,水流大小通过流量阀6控制,供水完成后,开启阀门7,多余的水通过第一排水管3排入到第二储水箱202中,其中,第一储液箱顶部的开口2011方便于清理箱体内部,避免长时间的积水在第一储液箱中形成水垢影响供水,为了防止在泵水时,水通过开口2011溢出第一储水箱201,便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当第一储水箱201中的水位到达第二排水口时,多余的水便顺着第二出水管9排入到第二储水箱202中,同时,泵还可将第二储水箱202中水重新泵入到第一储水箱201中进行供水,更加节约环保。
通过采用双水箱设置,在对第一储水箱201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水排入到第二储水箱202中,在第二储水箱202进行清洁时,不影响第一储水箱201的供水。
上述过程中,设置在第一排水管3上的阀门7为开关阀;预定距离为人为设置,第一排水口竟可能的靠近第一储水箱201的底部,使水排出的更彻底,第二排水口竟可能的靠近第一储水箱201的顶部,使第一储水箱201能够容纳更多的水,第一储水箱201和第二储水箱202均可采用立方体结构,在供水时,第一储水箱201中的水便可通过立方体体积得出,第一储水箱201的设置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突然开启的水笼头出水直接将实验场地上待沉积的泥沙冲刷出工位;第二储水箱202是为了清洁第一储水箱201时不浪费水资源而设置的,在需要清洁时,开启阀门7将第一储水箱201中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9排入到第二储水箱202中即可,因为第一储水箱201是直接供水单元,故需要时刻清理,在需要供水时,泵体8可将第二储水箱202中的水再次泵入到第一储水箱201中进行供水,实现了水循环,十分环保。
为了方便清洁,第一储水箱201无顶面即整个顶面都为开口2011,方便清洁时清洁工具的放入。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要分别高于第一排水管3和第二排水管4(除管口连接处),这样是方便水通过重力由第一储水箱201流向第二储水箱202。
在具体使用时,为了更方便对供水量进行控制,本实施例的所述供水管5上设有一流量计12。从流量计12上的表头读数就可得到已经供给的水的体积。
在第一储水箱201需要清洁时会开启阀门7将水由第一排水管3排入第二储水箱202,但由于第一储水箱201底面为一平面故在导水时不能将水完全排除,故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储水箱201内底部处设有一斜块2012,如图3所示,所述斜块2012沿所述第一储水箱201内壁周向布置,所述斜块2012的倾斜向的较低端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对设置。通过在第一储水箱201底面设置一斜块2012,且斜块2012的较低一端与第一排水口相对,在排水时,水由斜面可直接被导入第一排水管3后进入第二储水箱202,无需人工后续将水排尽,方便清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1.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其包括一机架;
储水部,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储水部包括一第一储水箱及一第二储水箱,第一储水箱顶部具有一开口,所述第一储水箱侧壁上开有一第一排水口、一第二排水口及一供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距所述第一储水箱底面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排水口距所述第一储水箱顶面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上方,所述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水口的下方,所述供水口通过一供水管将所述第一储水箱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一流量阀,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一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通过一第一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一阀门;
泵体,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泵体的出水侧通过一出水管经所述开口后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所述泵体的进水侧连接有一第一进水管及一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适于与水源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储水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一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沉积实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内底部处设有一斜块,所述斜块沿所述第一储水箱内壁周向布置,所述斜块的倾斜向的较低端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