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清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清淤一般指的是河道清淤,即治理河道底部沉积的河道淤积,随着现代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河道日积月累的淤泥早已影响到河道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进行河道清淤工程势在必行。

然而现有的水利勘察清淤装置一般都是采用船载设备对河流内的淤泥进行清淤处理,当需要改变清淤位置时,需要通过改变船体的位置才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淤泥进行清理,无法实现快速灵活的清淤操作,降低了清淤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可以自由灵活的改变清淤位置,实现不同位置淤泥快速清淤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包括:污泥管和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一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驱动回转座使其水平旋转;

所述回转座上设置有一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驱动夹环使其俯仰调节;

所述夹环内设置有污泥管,且污泥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另一端设置有进污口,且进污口的外壁设置有污泥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回转座下表面的转杆,转杆的外表套设有轴承,且轴承嵌设在支撑架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设置在回转座上表面的铰支座,且铰支座通过销轴与夹环上的连接件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污泥管的端部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联接有延伸至污泥管内的螺旋叶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污泥泵的进口端外壁设置有吸污管,且吸污管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吸污管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的触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夹环上设置有若干个紧固销,且紧固销上延伸至夹环内的一端与污泥管的外壁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回转座的弧形外壁设有插槽,且插槽内活动插接有握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清淤装置采用水平转动的回转座,可以带动污泥管同步旋转,改变污泥管进口端在河流中的位置,从而在不移动清淤装置位置的情况下,实现对河流内不同位置淤泥的清淤效果,也避免了传统船载式的清淤方式带来的不便性,提高了清淤装置的操作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泥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环与回转座连接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回转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污泥泵;2、吸污管;21、通孔;22、触头;3、污泥管;31、进污口;32、螺旋叶片;33、电机;34、排污口;4、夹环;41、紧固销;42、连接件;5、回转座;51、铰支座;52、轴承;53、转杆;54、插槽;55、握杆;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包括:污泥管3和支撑架6:

支撑架6上设置有一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驱动回转座5使其水平旋转;

回转座5上设置有一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驱动夹环4使其俯仰调节;

夹环4内设置有污泥管3,且污泥管3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34,另一端设置有进污口31,且进污口31的外壁设置有污泥泵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污泥管3贯穿夹环4的内部,对污泥管3起到限位的作用,然后将支撑架6固定在河流坡道上,使得污泥管3的进口端沉浸在河流内,污泥泵1位于河流底部的淤泥中,启动污泥泵1使其抽取淤泥进入到污泥管3内,并通过排污口34向外排出,当需要调节清淤位置时,首先按压污泥管3的一端使其向上翻转,将污泥泵1脱离河床,然后转动回转座5使其在支撑架6上水平转动,使得污泥管3进行弧线运动,从而改变污泥管3的位置,最后松开污泥管3,此时污泥管3向下翻转,将污泥泵1沉浸在河床的不同位置处,即可实现对河流内不同位置处淤泥的灵活清淤处理,无需使用船载式的清淤方式。

如图4所示,转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回转座5下表面的转杆53,转杆53的外表套设有轴承52,且轴承52嵌设在支撑架6的内部,当转动回转座5时,转杆53会在轴承52内转动,从而带动回转座5使其水平旋转,从而实现污泥管3的旋转移动效果。

如图4所示,调节机构包括一设置在回转座5上表面的铰支座51,且铰支座51通过销轴与夹环4上的连接件42转动连接,当按压污泥管3时,污泥管3通过铰支座51和连接件42的转动作用,可以发生俯仰角度的倾斜调节,使得污泥泵1脱落河床底部,方便对污泥泵1进行位置的调节。

如图3所示,污泥管3的端部设置有电机33,且电机33的输出端联接有延伸至污泥管3内的螺旋叶片32,利用电机33带动螺旋叶片32的螺旋送料方式,可以将污泥泵1抽入污泥管3内的淤泥起到辅助清淤的效果,实现污泥管3内的淤泥能够全面均匀的向外排出,防止淤泥在污泥管3内发生残留堵塞的现象。

如图1和图2所示,污泥泵1的进口端外壁设置有吸污管2,且吸污管2上设有若干个通孔21,且吸污管2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的触头22,利用若干个通孔21可以对进入到吸污管2内的淤泥起到过程的作用,防止鱼类生物或石块被抽入到污泥泵1内而发生污泥泵1损坏的情况。

如图4所示,夹环4上设置有若干个紧固销41,且紧固销41上延伸至夹环4内的一端与污泥管3的外壁接触,紧固销41采用螺旋旋接的方式设置在夹环4上,通过转动杆紧固销41使其与污泥管3接触挤压,从而对污泥管3起到稳定夹持的作用,防止污泥管3在夹环4内发生随意滑动的现象。

如图5所示,回转座5的弧形外壁设有插槽54,且插槽54内活动插接有握杆55,通过可插拔结构的握杆55,可以将握杆55插入到插槽54内,为操作人员提供较长的施力力臂,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握住握杆55对回转座5进行旋转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包括:污泥管(3)和支撑架(6),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6)上设置有一转动机构,转动机构驱动回转座(5)使其水平旋转;

所述回转座(5)上设置有一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驱动夹环(4)使其俯仰调节;

所述夹环(4)内设置有污泥管(3),污泥管(3)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34),污泥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污口(31),进污口(31)的外壁设置有污泥泵(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设置在回转座(5)下表面的转杆(53),转杆(53)的外表套设有轴承(52),且轴承(52)嵌设在支撑架(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设置在回转座(5)上表面的铰支座(51),铰支座(51)通过销轴与夹环(4)上的连接件(4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3)的端部设置有电机(33),电机(33)的输出端联接有延伸至污泥管(3)内的螺旋叶片(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泵(1)的进口端外壁设置有吸污管(2),吸污管(2)上设有通孔(21),吸污管(2)的底部设置有弧形的触头(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环(4)上设置有紧固销(41),紧固销(41)上延伸至夹环(4)内的一端与污泥管(3)的外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座(5)的弧形外壁设有插槽(54),插槽(54)内活动插接有握杆(5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勘察清淤装置,包括:污泥管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一转动机构,转动机构驱动回转座使其水平旋转,所述回转座上设置有一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驱动夹环使其俯仰调节,所述夹环内设置有污泥管,污泥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污口,另一端设置有进污口,进污口的外壁设置有污泥泵。本实用新型中该清淤装置采用水平转动的回转座,可以带动污泥管同步旋转,改变污泥管进口端在河流中的位置,从而在不移动清淤装置位置的情况下,实现对河流内不同位置淤泥的清淤效果,也避免了传统船载式的清淤方式带来的不便性,提高了清淤装置的操作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文博;王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