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高压双电源行业大多仍采用手工或者半自动切换模式;手动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场监测管理,很难达到实时供电需求;半自动模式目前市场比较广泛应用,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用电气带动机械闭锁,无法完成双电源完全独立隔离,无法做到机械与电气形成显明的联锁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包括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相邻设置,第一断路器腔体内设有主电源断路器,主电源断路器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电源制约挡杆;第二断路器腔体内设有备用电源断路器,备用电源断路器在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制约挡杆,备用电源制约挡杆的前端具有倾斜面,倾斜面朝第一断路器腔体一侧;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之间设有双电源制约联锁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垂直于壁面,双电源制约联锁杆用于阻挡主电源制约挡杆或备用电源制约挡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朝第二断路器腔体一侧弹性顶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主电源断路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平移驱动装置,第一平移驱动装置驱动主电源断路器前后平移进行开合闸;所述备用电源断路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平移驱动装置,第二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备用电源断路器前后平移进行开合闸。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平移驱动装置或第二平移驱动装置为电动底盘车。
上述技术方案中,双电源制约联锁杆包括有杆体、杆套、弹簧和固定螺母,杆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安装在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相邻的壁面上,杆套内部为中通结构,杆体置于杆套内,杆套上设有槽孔,杆体上设有限位栓,限位栓与槽孔限位连接,杆套的中通结构分为窄口段和宽口段,窄口端位于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一侧,宽口端位于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一侧,弹簧置于宽口端中且在杆体的外围,弹簧两端受到杆套和限位栓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电源制约联锁有效防止主电源断路器和备用电源断路器同时合闸,其结构简单可靠,提高开关柜的可靠性,保障供电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主电源断路器和备用电源断路器断开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电源断路器连接、备用电源断路器断开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主电源断路器断开、备用电源断路器连接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双电源制约联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断路器腔体;11、主电源断路器;12、主电源制约挡杆;20、第二断路器腔体;21、备用电源断路器;22、备用电源制约挡杆;30、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1、杆体;32、杆套;33、弹簧;34、固定螺母;35、槽孔;36、限位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其主要设置在开关柜的电缆室中,以控制主供电源与备用电源的连接切换,其包括有第一断路器腔体10和第二断路器腔体20,第一断路器腔体10和第二断路器腔体20相邻设置。第一断路器腔体10内设有主电源断路器11,主电源断路器1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平移驱动装置,主电源断路器11通过第一平移驱动装置进行前后平移,主电源断路器11向前平移到工作位置后1s~10s,自动合闸,主电源进行供电。同样地,在第二断路器腔体20内设有备用电源断路器21,备用电源断路器2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平移驱动装置,备用电源断路器21通过第二平移驱动装置进行前后平移,备用电源断路器21向前平移到工作位置后1s~10s,自动合闸,备用电源进行供电。第一平移驱动装置和第二平移驱动装置一般采用电动底盘车实现断路器前后平移动作。
为防止主电源与备用电源同时进行供电,在第一断路器腔体10和第二断路器腔体20相邻的壁面处设有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垂直于该壁面,主电源断路器11在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20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电源制约挡杆12,备用电源断路器21在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
如图1所示,在主电源断路器11和备用电源断路器21处于断开状态时,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朝第二断路器腔体20一侧弹性顶出,不阻挡主电源制约挡杆12,主电源断路器11可以前后平移进行主电源的开合闸操作;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虽然受到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的阻挡,但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可通过向前平移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挤压推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备用电源断路器21也可以前后平移进行主电源的开合闸操作。具体地,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的前端具有倾斜面,倾斜面朝制约联锁杆一侧(即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随备用电源断路器21向前平移时,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的前端倾斜面给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提供一个压缩分作用力,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挤压推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即,在主电源断路器11和备用电源断路器21处于断开状态时,主电源断路器11和备用电源断路器21均可单独向前平移实现相应电源的连接供电。
从图1转换至图2状态,主电源断路器11向前平移到工作位置合闸,主电源进行供电,主电源制约挡杆12同步向前平移,主电源制约挡杆12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20的侧面阻挡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阻碍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无法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移动,若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向前平移,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无法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挤压推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及备用电源断路器21无法向前平移至工作位置进行合闸,备用电源不可能连接。即,在主电源断路器11处于合闸状态时,备用电源断路器21无法向前平移至工作位置进行合闸。
从图1转换至图3状态,备用电源断路器21向前平移到工作位置合闸,备用电源进行供电,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同步向前平移,并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挤压推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备用电源制约挡杆22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10的侧面(非倾斜部分)保持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的压缩状态,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朝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顶出,阻挡主电源制约挡杆12向前平移,主电源断路器11无法向前平移至工作位置进行合闸,主电源不可能连接。即,在备用电源断路器21处于合闸状态时,主电源断路器11无法向前平移至工作位置进行合闸。
如图4所示,为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的具体结构,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包括有杆体31、杆套32、弹簧33和固定螺母34,杆套32通过固定螺母34固定安装在第一断路器腔体10和第二断路器腔体20相邻的壁面上,杆套32内部为中通结构,杆体31置于杆套32内,杆套32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20一端设有槽孔35,杆体31上设有限位栓36,限位栓36限位在槽孔35中以限制杆体31的活动范围,杆套32的中通结构分为窄口段和宽口段,窄口端位于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10一侧,宽口端位于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20一侧,弹簧33置于宽口端中且在杆体31的外围,弹簧33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10的一端受到杆套32的支撑,弹簧33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20的一端受到限位栓36支撑。弹簧33在自然状态下,将限位栓36及杆体31向第二断路器腔体20一侧顶出。
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从机械结构设计上实现双电源的相互制约,在主供电源和备用电源均处于断开状态时,可任一选择供电电源,一般情况下,会结合电气控制优先选择主供电源供电,在主供电源供电异常时,断开主供电源连接,再进行备用电源供电。在主供电源或备用电源进行连接供电时,另外的电源受到双电源制约联锁杆30的限制,不可能进行连接供电,确保主供电源与备用电源在任何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电源在进行供电。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1.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相邻设置,第一断路器腔体内设有主电源断路器,主电源断路器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一侧固定连接有主电源制约挡杆;第二断路器腔体内设有备用电源断路器,备用电源断路器在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源制约挡杆,备用电源制约挡杆的前端具有倾斜面,倾斜面朝第一断路器腔体一侧;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之间设有双电源制约联锁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垂直于壁面,双电源制约联锁杆用于阻挡主电源制约挡杆或备用电源制约挡杆,双电源制约联锁杆朝第二断路器腔体一侧弹性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断路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平移驱动装置,第一平移驱动装置驱动主电源断路器前后平移进行开合闸;所述备用电源断路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平移驱动装置,第二平移驱动装置驱动备用电源断路器前后平移进行开合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驱动装置或第二平移驱动装置为电动底盘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关柜的双电源制约联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制约联锁杆包括有杆体、杆套、弹簧和固定螺母,杆套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安装在第一断路器腔体和第二断路器腔体相邻的壁面上,杆套内部为中通结构,杆体置于杆套内,杆套上设有槽孔,杆体上设有限位栓,限位栓与槽孔限位连接,杆套的中通结构分为窄口段和宽口段,窄口端位于靠近第一断路器腔体一侧,宽口端位于靠近第二断路器腔体一侧,弹簧置于宽口端中且在杆体的外围,弹簧两端受到杆套和限位栓的支撑。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