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20  129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在客车行业,司机座椅的安装已为整车重点检查部分之一,安装的位置、尺寸不仅是整车上牌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司机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坐姿舒适度也有直接影响。司机驾驶区域包围安装的空间有限,当安装司机座椅时,需将司机座椅搬到空间有限的驾驶区域内,然后进行尺寸测量,调整好尺寸位置,进行固定螺栓孔的标记定位,然后再将司机座椅搬离,进行固定螺栓孔的钻眼工作,钻眼完毕后再将司机座椅搬到驾驶区域,将司机座椅底座螺栓孔和驾驶区域钻眼完毕后的孔位进行同心螺栓固定,最终完成司机座椅安装工作。

由于司机座椅较重,在操作过程中多次将司机座椅搬移,因此存在动作浪费、搬运浪费,操作者劳动力付出大,操作不方便,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以便于在车辆装配中对司机座椅进行定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调整孔;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调整板上,所述定位块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所述调整板和所述定位块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四个所述调整板上,四个所述调整板首尾顺次连接,任意相连的两个所述调整板可通过其调整孔调整两个所述调整板的相对位置;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调整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调整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一定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一调整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定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板与所述第二调整板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板具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二定位板具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一调整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所述第二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调整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板具有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二调整板具有第四腰型孔,所述第三腰型孔与所述第一腰型孔配合,所述第四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还包括多个紧固件,四个所述调整板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调整板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和所述调整板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工装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调整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板、所述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均由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定位块一一对应地焊接在四个所述调整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板的尺寸为530mm*60mm*3mm,所述定位块的尺寸为30mm*30mm*3mm。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孔的尺寸为80mm*7mm。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定位工装包括调整板、定位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其中,调整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调整孔;定位块设置在调整板上,定位块上具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与司机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调整板和定位块均为四个,四个定位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四个调整板上,四个调整板首尾顺次连接,任意相连的两个调整板可通过其调整孔调整两个调整板的相对位置;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在两个调整板上,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具有夹角。采用该方案,可通过调整定位工装中调整板的位置将定位工装中的定位孔与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然后将该定位工装放置到需要安装座椅的区域,并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与其他结构的配合定位出座椅的安装孔位。这样无需采用多次搬动座椅的方式进行定位,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定位工装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调整板;11、调整孔;20、定位块;30、第一定位板;31、第一腰型孔;40、第二定位板;41、第二腰型孔;50、紧固件;6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包括:调整板10,调整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调整孔11;定位块20,定位块20设置在调整板10上,定位块20上具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与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调整板10和定位块20均为四个,四个定位块2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四个调整板10上,四个调整板10首尾顺次连接,任意相连的两个调整板10可通过其调整孔11调整两个调整板10的相对位置;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分别设置在两个调整板10上,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之间具有夹角。

采用该方案,可通过调整定位工装中调整板10的位置将定位工装中的定位孔与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然后将该定位工装放置到需要安装座椅的区域,并通过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与其他结构的配合定位出座椅的安装孔位。这样无需采用多次搬动座椅的方式进行定位,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四个调整板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调整板10和第二调整板10,第一定位板30设置在第一调整板10上,第一定位板30与第一调整板10之间具有夹角,第二定位板40设置在第二调整板10上,第二定位板40与第二调整板10之间具有夹角。通过上述设置,便于使用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与车辆的其他结构配合,从而确定定位工装的放置位置,也即确定定位孔的标记位置,以进行打孔并安装座椅。具体地,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分别用于与副仪表台和方向机管柱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30具有第一腰型孔31,第二定位板40具有第二腰型孔41,第一定位板30通过第一腰型孔31与第一调整板10活动连接,第二定位板40通过第二腰型孔41与第二调整板10活动连接。采用上述设置可方便地调整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的位置,从而调整和限定调整板10与其他参考结构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调整板10具有第三腰型孔,第二调整板10具有第四腰型孔,第三腰型孔与第一腰型孔31配合,第四腰型孔与第二腰型孔41配合。第三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腰型孔31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可沿第一调整板10的延伸方向调整第一定位板30的位置。第四腰型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腰型孔41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可沿第二调整板10的延伸方向调整第二定位板4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工装还包括多个紧固件50,四个调整板10通过紧固件50连接,第一定位板30和调整板10通过紧固件50连接,第二定位板40和调整板10通过紧固件50连接。这样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具体地,紧固件50包括螺栓和螺母,这样在调整位置时拧松螺母便可调整调整板10等部件的位置,调整好后再拧紧螺母即可固定调整板10等部件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定位工装还包括:把手60,把手60设置在调整板10上。通过设置把手60便于握持和移动定位工装。

具体地,调整板10、定位块20、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均由钢板制成。这样强度高,结实耐用。四个定位块20一一对应地焊接在四个调整板10上。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稳定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板10的尺寸为530mm*60mm*3mm,定位块20的尺寸为30mm*30mm*3mm。调整孔11的尺寸为80mm*7mm。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尺寸。

使用定位工装后,利用工装进行标记定位,定位后直接钻眼取孔,且可将司机座椅与方向机管柱距离和副仪表台距离进行标准定位,仅需搬运一次,就可将司机座椅放置后进行螺栓紧固。批量车生产只需将调整好的工装放置后进行标记,便可直接钻眼取孔,安装司机座椅。对整车安装统一标准的一致性可提升。原安装司机座椅时,反复3次搬运座椅,既浪费操作者体力,又浪费时间,利用工装后,仅需一次搬运,至少每台车节约10分钟左右的操作时间。搬运中如1人搬运,反复3次,空间狭小,容易造成地板革、司机包围的磕碰划伤,有时还需另一人进行协助搬运。使用工装后减少了周边设备的磕碰划伤几率。

使用上述定位工装的操作方法说明如下:

步骤一:将工装与司机座椅底座进行比对,利用型孔进行工装各调整板的上下左右调节,将工装的定位孔与司机座椅底座的螺栓孔对应后,将工装上的调节固定螺栓与螺母进行紧固。

步骤二:将工装放置于司机座椅安装处,用记号笔将调节后的工装定位孔进行孔位标记。

步骤三:1、将第二定位板调节到方向机管柱底座相应距离位置,与其对应后将相应的调节固定螺栓与螺母进行紧固。2、将第一定位板调节到副仪表台相应距离位置,将相应的调节固定螺栓与螺母进行紧固。

步骤四:进行钻眼取孔。

步骤五:将司机座椅放置原处,进行螺栓孔位对应,安装螺栓并紧固。

结论:只需要一次对司机座椅的搬运即可实现定位,减少大量的劳动力付出,并且工装定位明确好后,后续车辆生产只需将工装放置后进行标记,便可直接钻眼取孔,安装司机座椅。对整车安装统一标准的一致性可提升。

此工装适用于多种车型的司机座椅安装定位,操作过程减少司机座椅的反复搬运,只需将工装与各种车型司机座椅底座螺栓孔调节对应后进行紧固,将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调节到方向机管柱底座和副仪表台相应距离位置,将相应的调节固定螺栓与螺母进行紧固,便可方便的在司机地板上定位司机座椅螺栓安装孔。只需一次的工装定位尺寸明确后将各处螺栓紧固后边可批量生产司机座椅安装。调节简单,容易操作,轻便实用,通用与各种公交车型的司机座椅安装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板(10),所述调整板(10)的两端均设置有调整孔(11);

定位块(20),所述定位块(20)设置在所述调整板(10)上,所述定位块(20)上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

所述调整板(10)和所述定位块(20)均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块(2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四个所述调整板(10)上,四个所述调整板(10)首尾顺次连接,任意相连的两个所述调整板(10)可通过其调整孔(11)调整两个所述调整板(10)的相对位置;

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所述第一定位板(30)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调整板(10)上,所述第一定位板(30)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0)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调整板(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调整板(10)和第二调整板(10),所述第一定位板(30)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板(10)上,所述第一定位板(30)与所述第一调整板(10)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定位板(40)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板(10)上,所述第二定位板(40)与所述第二调整板(10)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0)具有第一腰型孔(31),所述第二定位板(40)具有第二腰型孔(41),所述第一定位板(30)通过所述第一腰型孔(31)与所述第一调整板(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40)通过所述第二腰型孔(41)与所述第二调整板(10)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板(10)具有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二调整板(10)具有第四腰型孔,所述第三腰型孔与所述第一腰型孔(31)配合,所述第四腰型孔与所述第二腰型孔(41)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还包括多个紧固件(50),四个所述调整板(10)通过所述紧固件(50)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30)和所述调整板(10)通过所述紧固件(50)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40)和所述调整板(10)通过所述紧固件(5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还包括:

把手(60),所述把手(60)设置在所述调整板(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10)、所述定位块(20)、所述第一定位板(30)和所述第二定位板(40)均由钢板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定位块(20)一一对应地焊接在四个所述调整板(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10)的尺寸为530mm*60mm*3mm,所述定位块(20)的尺寸为30mm*30mm*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孔(11)的尺寸为80mm*7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定位工装包括调整板、定位块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定位块设置在调整板上,定位块上具有定位孔;调整板和定位块均为四个,四个定位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四个调整板上,四个调整板首尾顺次连接,任意相连的两个调整板可通过其调整孔调整两个调整板的相对位置;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设置在两个调整板上。采用该方案,可通过调整定位工装中调整板的位置将定位工装中的定位孔与座椅底部的螺栓孔对应,然后将该定位工装放置到需要安装座椅的区域,并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与其他结构的配合定位出座椅的安装孔位。这样无需采用多次搬动座椅的方式进行定位,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史冬艳;高航行;刘大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8796.html